1∶2金属偶氮络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热性能

2014-03-24 05:18石少锋郭文勇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戊基偶合偶氮

石少锋,郭文勇,左 仟

(江汉大学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金属络合染料是在酸性媒介染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向染料中引入金属离子,使其具有更深的颜色和更强的着色能力、牢度等性能,其合成工艺比较复杂,包括两次重氮化、两次偶合、两次络合反应。溶剂黑29是由多种1∶2金属偶氮络合物组成的蓝光黑的染料,不含水溶性基团,具有良好的耐光、热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尼龙等工程料着色、酮类溶解树脂体系的涂料、油墨着色及纺织品着色、合成纤维的原液着色。

作者在此合成了2种对称金属偶氮络合物和1种不对称金属偶氮络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光热性能[1-2],3种络合物是溶剂黑29的主要成分,对溶剂黑29及其它金属偶氮络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2-氨基-4-硝基苯酚、4-叔戊基-2-氨基-6-硝基苯酚、亚硝酸钠、2-萘酚、六水三氯化铬、氢氧化钠、氯化钠、浓盐酸、氯化钠、间苯二酚、乙二醇甲醚、乙酸乙酯、石油醚、冰醋酸。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NETZSCH TG 209F3型热重分析仪,德国NETZSCH公司。

1.2 偶合物Ⅰ的合成

1.2.12-氨基-4-硝基苯酚重氮化

在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1.54 g 2-氨基-4-硝基苯酚、20 mL水、2.5 mL浓盐酸,加热到60 ℃使其完全溶解,冰水浴冷却至0 ℃。缓慢滴加30%的NaNO2溶液,加毕,继续搅拌反应3 h,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测变蓝,再加入少量尿素溶液除去过量的NaNO2,至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为反应终点。

1.2.2偶合反应

在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1.44 g 2-萘酚、0.4 g NaOH、2 g Na2CO3、40 mL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冰水浴冷却至5~10 ℃。再将重氮盐溶液缓慢加入,保持pH=9~10反应4 h,用间苯二酚检测重氮盐消失为反应终点。再加入3 mL浓盐酸、15 g NaCl,搅拌,过滤,干燥,得偶合物Ⅰ。

1.3 偶合物Ⅱ的合成

以4-叔戊基-2-氨基-6-硝基苯酚为原料进行合成,反应过程同偶合物Ⅰ。

1.4 络合物Ⅰ的合成

在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0.01 mol偶合物Ⅰ、50 mL乙二醇甲醚、3 g乙酸钠溶液,加热至沸腾。再缓慢滴入0.005 mol CrCl3·6H2O的溶液,反应3 h,TLC确定反应终点(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冰醋酸=4∶2∶1,下同)。将溶液转入200 mL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过滤,洗涤,干燥,得黑色固体络合物Ⅰ。

1.5 络合物Ⅱ的合成

以偶合物Ⅱ为原料,合成过程同络合物Ⅰ。

1.6 络合物Ⅲ的合成

1.6.1一络合反应

在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0.01 mol偶合物Ⅰ、50 mL乙二醇甲醚,加热至沸腾。再缓慢滴入2.66 g CrCl3·6H2O的溶液、2 mL浓盐酸,反应4 h,TLC确定反应终点,降至室温,得一络合物,备用。

1.6.2二络合反应

在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0.01 mol偶合物Ⅱ、50 mL乙二醇甲醚、10 mL 10%的NaOH溶液,加热至沸腾。再缓慢加入一络合物,反应2 h,TLC确定反应终点。将溶液转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过滤,干燥,得黑色固体络合物Ⅲ。

1.7 络合物的表征

将络合物Ⅰ、Ⅱ、Ⅲ的固体粉末重结晶,干燥后进行元素分析,并进行红外光谱测定。

1.8 络合物的光热性能研究

在250~700 nm波长范围内,分别测定偶合物Ⅰ、Ⅱ及络合物Ⅰ、Ⅱ、Ⅲ的紫外可见光谱,确定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

对络合物Ⅰ、Ⅱ、Ⅲ进行热失重分析,测试温度40~500 ℃,升温速率20 ℃·min-1。

2 结果与讨论

2.1 1∶2金属偶氮络合物的合成

1∶2金属偶氮络合物的合成参照文献[3-5]:2-氨基-4-硝基苯酚、4-叔戊基-2-氨基-6-硝基苯酚在酸性低温条件下重氮化,再与2-萘酚在碱性条件下(pH=9~10)偶合,分别得到偶合物Ⅰ、Ⅱ。偶合物Ⅰ、Ⅱ分别与CrCl3·6H2O在碱性条件下直接络合反应,生成对称型1∶2金属偶氮络合物Ⅰ、Ⅱ;偶合物Ⅰ与CrCl3·6H2O在酸性(pH≤3)、高温条件下生成1∶1络合物,1∶1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化学计量的偶合物Ⅱ反应生成不对称1∶2金属偶氮络合物Ⅲ。注意:在合成1∶1络合物之后要除去多余的金属离子,否则再进行下步反应时会有对称1∶2金属偶氮络合物生成,影响产品的纯度。反应方程式如下:

(1)重氮化反应

(2)偶合反应

(3)络合反应

2.2 络合物的表征

2.2.1元素分析(表1)

表1 金属偶氮络合物的元素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络合物的元素组成与目标化合物一致。

2.2.2红外光谱分析(图1)

图1 金属偶氮络合物的红外光谱

由图1可知,3种络合物均不显示氨基N-H在3 500~3 150 cm-1范围内强而尖锐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及羟基O-H在3 000 cm-1左右较宽的吸收峰。络合物Ⅱ、Ⅲ在2 960~2 870 cm-1的吸收峰为叔戊基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络合物Ⅰ、Ⅱ、Ⅲ在1 595 cm-1、1 608 cm-1、1 611 cm-1处的吸收峰为芳环骨架中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543 cm-1和1 320 cm-1、1 545 cm-1和1 347 cm-1、1 540 cm-1和1 320 cm-1处的双峰为-NO2的不对称及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576 cm-1、1 713 cm-1、1 582 cm-1为N=N伸缩振动吸收峰[6]。

2.3 络合物的热失重分析(图2)

图2 金属偶氮络合物的热失重分析

由图2可知,络合物Ⅰ、Ⅱ、Ⅲ失重5%的温度分别为358.85 ℃、322.25 ℃、365.14 ℃。表明,3种络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2.4 偶合物和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分别对2种偶合物和3种络合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见图3。

图3 偶合物和金属偶氮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由图3可以看出:偶合物在290~310 nm之间的吸收峰为芳环的π-π*跃迁,490~510 nm之间的吸收峰为偶氮n-π*跃迁,360~420 nm间的吸收峰为偶氮π-π*跃迁;络合物与偶合物相比,吸收峰红移至550~650 nm,主要是由于形成络合物以后,金属离子的d轨道与偶氮键的π轨道相互作用使偶合物的π轨道电子混合杂化,导致π电子云更大程度的离域。

3 结论

将2-氨基-4-硝基苯酚、4-叔戊基-2-氨基-6-硝基苯酚与2-萘酚偶合得到2种偶合物,再与三氯化铬进行络合反应,合成了3种1∶2金属偶氮络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结构与目标化合物一致;3种络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3种络合物在550~650 nm的可见光范围内有强吸收峰。

参考文献:

[1]世界染料品种2000电子版.全国染料工业信息中心,2000.

[2]周春隆.酸性染料用中间体及杂环、金属络合酸性染料进展[J].染料工业,1993,30(6):1-13.

[3]ZARKOGIANNI M,COUTOULI-ARGYROPOLOU E,SAMARA C,et al.A novel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 anionic Cr-complexed azo dye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12,82(20):2054-2061.

[4]ALGHOOL S,EL-HALIM H F A,DAHSHAN A.Synthesis,spectroscopic therm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studies on azo-containing Schiff base dye and its cobalt(Ⅱ),chromium(Ⅲ) and strontium(Ⅱ) complexes[J].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2010,983(1):32-38.

[5]AHN S B,KIM J P,SHIM W S.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o,o′-dihydroxyazo dyes and their metal complexes[J].Fibers and Polymers,2009,10(5):643-649.

[6]GUP R,GIZIROGLU E,KIRKAN B.Synthesis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new azo-dyes and azo-metal complexes derived from barbituric acid aminoquinoline[J].Dyes and Pigment,2005,73(1):40-46.

猜你喜欢
戊基偶合偶氮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2-戊基呋喃:斑翅果蝇的新颖驱避剂
偶氮类食品着色剂诱惑红与蛋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菏泽市1例接种Ⅰ+Ⅲ犁脊灰减毒疫苗偶合猝死病例调查、诊断分析
多金属偶合腐蚀模型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
La改性Hβ分子筛催化苯和异戊烯合成叔戊基苯
基于偶氮苯的超分子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四氢-2-戊基蒽醌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