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景华
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主要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专业认同是指由于某种动机去模仿他人的特定行为[1]。随着专业认同研究的深入,很多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国内学者陈祥丽等[2]认为所谓专业认同就是个体对于专业的认可程度,并从中找到专业乐趣,发现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张田等[3]在查阅文献后把专业认同划分为几个维度:一是产生专业认同的前提基础,这就是对于专业的认知和了解;二是对专业的情感态度,体现为对自己的专业是否热爱;三是学习专业动机引起的积极效果;四是以上维度产生的良好专业学习效果。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专业认同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个体对于所从事或学习专业的接纳程度,个体遵守该专业的规范和准则,认可专业的价值,并且希望把该专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考察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我校各年级随机抽取了两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数为489份,回收率为97.80%,其中有效问卷为456份,有效率为91.20%。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胡忠华编制《护理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4],该问卷共有45个项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含被试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以及家庭所在地等信息;第二部分由专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组成,其中专业认同包括专业认识、专业意志、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期望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4~6个项目。第二部分采用Likert 5点评分,被试者分值越高,表明其专业认同程度越高。被试者得分25~125分,25~50分表示其对护理专业为不认同,50~100分为一般认同,100~125分为高度认同。在本次研究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68~0.754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8。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调查对象一般情况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n=456)
2.2 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护生在专业认同各因子的得分降序为专业技能、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期望。表明高校护生在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上认为专业技能操作是最重要的,而对护理专业的前途没有过高的期望。
2.3 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年级差异(表2)
表2 高护生专业认同的年级差异
表2显示,在专业意志因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年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得分上看,一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二年级学生。
2.4 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地域差异(表3)
表3 高护生专业认同的地域差异(分±s)
表3 高护生专业认同的地域差异(分±s)
内容 农村(n=242)城市(n=214) t值 P值85.74 ±9.12 82.74 ±8.94 3.538 <0.001 15.99 ±2.68 15.52 ±2.88 1.805 0.072专业情感 15.51 ±2.90 14.68 ±2.97 3.016 0.003专业意志 20.34 ±2.81 19.54 ±2.58 3.152 0.002专业价值观 3.35 ±0.88 3.08 ±0.72 3.557 <0.001专业技能 21.09 ±2.45 20.64 ±2.15 2.072 0.039专业期望 9.46 ±1.29 9.27 ±1.21 1.616 0.107总分专业认识
表3显示,在专业情感因子、专业意志因子、专业价值观因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地域水平的高护生存在明显差异,且农村高护生得分明显高于非农村高护生得分。
2.5 高校护生专业认同与是否是独生子女得分比较(表4)
表4 高护生专业认同与是否独生子女得分比较(分±s)
表4 高护生专业认同与是否独生子女得分比较(分±s)
内容 是(n=195)(n=261) t值 P值否83.53 ±9.35 85.35 ±9.11 2.087 0.038 15.65 ±3.96 15.93 ±2.68 1.057 0.291专业情感 14.96 ±3.04 15.39 ±2.91 2.493 0.013专业意志 19.78 ±2.54 20.23 ±2.81 1.762 0.079专业价值观 3.11 ±0.81 3.32 ±0.86 2.644 0.009专业技能 20.91 ±2.39 21.01 ±2.40 0.441 0.659专业期望 9.11 ±1.26 9.47 ±1.25 3.029 0.003总分专业认识
表4显示,在专业情感因子、专业价值观、专业期望因子以及总分上是否独生子女存在差异,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
3.1 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护生专业认同指护理专业学生对于要从事护理专业的看法,以及在区分和比较其他专业群体后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和总体印象。研究结果显示,护生专业认同水平相对较低,按照沈之菲[5]的标准看,其中各因子的得分按降序排列为专业技能、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期望。其中专业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其他5个因子,专业期望值最低,护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一般认同水平。护生认为在护理专业中专业技能是最主要的,认为只有掌握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护士工作,由于护士职业发展目标不高,护生对专业的就业前途期望较低。护生在工作后都会不断进修或脱产学习,这说明护士的专业技能确实很重要,但在现实社会中,护士就业形势严峻、学历偏低,受传统观念和习俗影响,人们多认为护士主要是照顾、护理患者,不需要过多的知识,只要会打针、输液等一些基本技能操作就可以,再加上护理工作比较辛苦,这些都造成护生社会的期望值较低。所以护士在以后的专业水平发展、工资待遇、社会地位、进修机会等都要低于同等资历的医师,这些社会因素严重影响护士对于护理专业认同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很多护士都认为护理专业社会地位不高、发展前途较小,这些对于专业的困惑会影响护生的专业意志、价值感的稳定性,使护生对于职业发展目标缺乏自信。
3.2 不同层次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差异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专业意志分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得分明显高于二年级,其他因子没有明显差异。专业认同总分随年级增加而降低,这与胡忠华[4]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在于不同年级对于护理专业认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心理改变,大一刚进入护理专业的学习,他们信心十足,对未来有远大的目标,当进入大二以后,对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护生会感受到落差感和失望感[6],尤其在进入临床见习阶段,他们亲身感受护理工作,其专业认同感就越低,其专业意志也开始越来越动摇。
不同地域的护生在专业情感、意志、价值感因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农村护生的得分明显高于非农村学生。究其原因是农村的学生深知生活的不易,他们很珍惜在学校的生活和所学的专业,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的目的是掌握一项技能来生活,而非农村护生多是独生子女,不知道生活的艰辛,选择护理专业多是父母的意愿,认为护理专业以后好就业。在非农村护生的印象中护士社会地位较低,是很辛苦的工作。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非农村护士大多没有农村护生那样认真、刻苦。
在专业期望因子、专业价值观、专业情感因子以及总分上,是否是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分析其原因,在于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更多受到家庭的保护,其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非独生子女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他们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工作学习更有热情,对自己的工作期望也较高。
4.1 营造尊重护士、重视健康的社会大氛围 护理职业对于促进社会的卫生事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一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护理前辈所说,患者无医,将陷于无望;而患者无护,将陷于无助。就个人健康维护角度,护士的日常护理,手术准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医护关系就像鱼和水,二者相互依存,只有提升护理地位,确保医护协调发展,患者看病才会满意,才会对护理工作给予理解和尊重;良好社会氛围的实现,必定会对学校、护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以成为护理专业的一员感到无尚光荣,从而抑制学习倦怠的产生。
4.2 教育者要重视专业认同感对于护生的影响 专业认同对于高校护生的学习倦怠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护理教育者要帮助高校护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特点,引导护生正确的自我定位,帮助护生树立正确专业观,培养护生的专业的兴趣,提高护生学业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
4.3 加强高校护生的专业思想、情感的教育 要加强高校护生专业思想教育,从刚入学的教育开始,通过讲座、竞赛等活动形式,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给护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握好机会提出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加专业认同感,增加从事护理职业的决心。专业情感是指护生在形成专业认同的同时会出现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因此要加强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投入,把专业认同加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将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专业相结合,从中得到自我成就感,通过自我的精神回报产生促进作用。首先,学校要多做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护理专业的崇高,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其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习机会,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体验。
[1] 魏红权,冯江平.国内女性心理学研究轨迹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2(4):37-39.
[2] 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136 -1138.
[3] 张 田,孙 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8(10):40,42.
[4] 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5] 沈之菲.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723 -726.
[6] 罗彩花,胡杏娟.护理本科实习生专业观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