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4-01-29 04:51杨志华张建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急救车伤情止血带

杨志华 张建红

院前急诊是医疗机构接触急诊病人的首要环节,正确及时地急救护理干预,能够为后期的手术和治疗带来方便,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创伤性休克是在急诊临床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现代交通、建筑业等的发展,由此导致的事故以及创伤性休克的发生也在增加,发生率在多发伤中占50%,疼痛刺激、体液丢失、低血容量和酸碱平衡等都是导致休克发生的原因,在伤后24 h,如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抢救,病情会急速加重,最终可能导致死亡[1]。因此,高效、及时的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是提高此种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73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由“120”急救车送入医院的病人169例,设为观察组,男132例,女37例。平均年龄(37.43±11.29)岁。交通事故伤103例,建筑施工事故伤28例,挤压伤21例,钝锐器伤10例,其他7例。全身复合伤148例,单处创伤21例。由家属或他人送入院的病人共104例,设为对照组,男82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19±11.37)岁。交通事故伤62例,建筑施工事故伤19例,挤压伤11例,钝锐器伤7例,其他5例。全身复合伤81例,单处创伤23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伤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入组病人脉压 <4.0 kPa,休克指数[脉率(次/min)/收缩压(mmHg)]>1,血压脉率差[收缩压(mmHg)-脉率数(次/min)]<0,尿量 <30 ml/h;出现休克临床5P征:肤色苍白、表情淡漠、意识模糊、呼吸微弱急促、脉搏微弱细速、冷汗,符合临床对休克的判别定义[2]。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创伤性休克的常规护理。在病人送入急诊手术室后,首先处理致命伤口,快速补充液体,维持心肺脑基本机能正常,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对轻中度休克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前提下,采用舒适卧位,一般是将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左右。对重度创伤性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排除颈椎损伤的病人将头偏向一侧。其次,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气管畅通,防止胸部创伤后窒息。创伤引起的大出血是引起休克的首要原因,一般采用敷料加压包扎、使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结扎或止血带等方法进行及时止血,在使用止血带的时候要注意每30min松解止血带3min,避免肢体缺血坏死。最后,对骨折病人要进行及时固定,减少骨折端对神经和血管的进一步损伤,同时对严重缺血的病人及时输血,采用留置穿刺针,至少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3]。此外,及时进行面罩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1.3.2 观察组 在“120”急救车到现场的时候,相比对照组的病人还可以采取如下一些院前急救护理干预:(1)现场勘查。120急救车的护理人员可以在到达现场的时候,对现场的情况做一些基本了解,也可以通过对周围目击人的简单询问了解病人的伤情和受伤原因,这样护理人员可以更加准确评估病人情况。(2)伤情评定。护理人员首先观察病人的受伤部位,了解创伤的大小、位置、出血量等情况,并做出应急处理,随后观察病人的意识是否清醒,病人是否有反常呼吸运动或口唇苍白,对病人的脉搏和血压进行测量。了解了基本情况后,运用国际通用的四色系统对病人进行伤情分类:黑色代表病人死亡;红色代表生命危险;黄色代表伤情严重;绿色代表伤情轻,通过四色系统可以让后期的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病人伤情,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选择和急救判断[4]。(3)应急处理。首先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异物及分泌物,保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便携式呼吸机,防止病人窒息。其次,对病人创伤中大量出血的部位进行及时止血,可采用止血钳、止血带或者结扎等方式进行,止血带用法要规范,防止病人肢体坏死。针对病人的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止痛药,防止疼痛加重休克状况,一般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 mg,对呼吸困难者禁用,防止吗啡引起呼吸抑制。此外,在初步止血的同时,要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至少2条,一般采用静脉留置针,1条给予平衡液用于扩容,根据情况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等维持胶体渗透压;另1条静脉通路用于根据休克分期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4)安全转院。使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要求急救车快速平稳地将病人转运入院,防止转运中受伤或者加重原伤,及时与医院联系,以便让院方做好抢救准备[5]。

1.3 评价内容及指标 判定两组休克病人抢救成功及抢救时间情况。指标如下:脉搏80~100次/min,血压维持在90/60 mmHg以上,脉压差 30~40 mmHg,尿量恢复至30 ml/h,这是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标志[3]。抢救介入时间是指从病人进入急诊室开始抢救到手术抢救完毕的时间,不包含抢救中死亡病人的数据;术前准备时间是指从病人入院后到进行手术的时间,包含抢救中死亡病人的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或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u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比较[min,M(QR)]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大大提高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并很大程度地减少抢救介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最大程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院前急救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医疗卫生知识,准确地掌握急救技术和时间。对于创伤病人来说,由于严重的出血和疼痛会使病人和家属都处在不良情绪中,也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急救过程,如一般病人或家属在遇到创伤性休克症状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不能及时对病人的创伤、大出血和疼痛进行处理,且由于急救知识的缺乏,在转运病人的途中也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和创伤扩大[6]。且在由他人送病人入院时,院方无法预知地做好术前准备,往往耽误一定的抢救时间,且在术前因为没有机会充分了解受伤原因,可能会对一些较隐蔽的创伤没有及时处理。相比而言,进行院前急救的病人,由于事故现场护理人员的介入,可以让病人和家属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安慰,也可以指导病人家属正确协助护理,此外,及时有效的院前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情况,及时补充体液,防止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有助于病人后期的抢救和康复[7]。急救车护理人员及时与医院沟通可以协助院方及早做好抢救准备,了解病人的情况,表2显示,缩短了病人抢救介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提示医护人员要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增强民众抢救意识,遇到此类病人时及时拨打“120”。

总之,院前急救1 h是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黄金急救时间,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要加强全民相关知识宣教,可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社区培训,护理人员急救要注意做好院前抢救中的现场勘查、伤情评定、应急处理和安全转运工作,以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1]刘春英,郭镜华.多发性创伤病人院前院内急救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105-106.

[2]黄丹革.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531-532.

[3]李少波.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5):311-312.

[4]张寰波,郑宏宇.60例创伤性休克早期诊治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66-67.

[5]刘娅萍,杨逢升,吕静娜.36例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12(6):1240-1240.

[6]彭先美,黄雪梅,纪建波,等.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12:42-43.

[7]文光珍.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9):44.

猜你喜欢
急救车伤情止血带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一次性TPE止血带
急救止血,止血带您会用吗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一次性PVC腕带在急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
120急救车空驶的现状分析及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