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与世界性传播

2014-03-24 16:53:46
关键词:世界性民族性钢琴

金 哲

(辽东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辽宁丹东118003)

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与世界性传播

金 哲

(辽东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辽宁丹东118003)

民族性钢琴作品是我国音乐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直接反映着我国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是推动我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中仍存在作品数量少、民族性缺失、“西化”印迹严重等问题。理性认识我国钢琴作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提升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内涵,拓展民族性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途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发扬我国音乐艺术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钢琴作品;音乐文化;民族性;世界性

钢琴作为西方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传入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断探索钢琴艺术的本土化发展,使钢琴与我国的音乐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取得创新,使钢琴成为我国音乐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钢琴作品作为钢琴文化的灵魂对于传承音乐文化、提高艺术内涵、深化文化交流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论思潮的影响下,钢琴作品的民族性传承与世界性传播、钢琴作品的本土化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成为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焦点。人们积极致力于钢琴作品民族性的内涵、钢琴作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与发展的意义、民族性钢琴作品世界性传播的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其中仍存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阐释

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上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价值观念等方面深受西方的影响,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格局打破了单一、僵化的发展状态,呈现出多元文化林立并存的局面,中西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相互借鉴、吸收与融合。随着影响程度的深入,民族性与世界性、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的内在矛盾愈发突出,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状况,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一)文化的民族性内涵

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任何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是该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积淀的结果,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进行继承与创新。文化的民族性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群体对文化的精神、思想、内涵、审美等方面的认同,是群体价值判断的结晶,它深刻反映着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品格、文化的价值、文化的精神与文化的未来等发展趋向,具有历史性、阶段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有学者指出,从文化方面来讲,“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于共同文化之中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通常由同一民族的价值、信仰、道德、伦理、理想、礼仪、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语言文字等因素构成。每种年代久远的文化发展都赋予其成员特定的“心理定向”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民族性相对稳固,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变化[1]。艺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就其民族性而言,《辞海》界定为:“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2]其中,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正是一个民族在共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认同,集中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品格和精神,并成为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价值规约。

(二)文化的世界性阐释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受后现代哲学思想和文化多元理论观点的影响,国际间的沟通与交往空前频繁,文化互动与交流也日益深入,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借鉴、吸收,形成了多元文化林立并存、民族文化彰显独特性的文化格局,也引发了学界对文化的世界性的广泛讨论。文化的世界性通常与文化的民族性相联系,二者构成了文化本土化发展与文化国际化发展的内在矛盾关系。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3]。

(三)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就二者的逻辑关系而言,文化首先具备的是民族性,然后才拥有了世界性。民族性是文化存在的内在基础,世界性是文化发展的外在条件。在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性文化通过吸收与借鉴世界先进文化而不断实现世界性的民族化;民族性文化又在被世界各民族接受与认同的过程中影响着世界性文化,进而实现民族性的世界化。民族性是文化的个性,是多元文化存在差异性的前提;世界性是文化的共性,是民族性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此外,就二者存在的形式而言,民族性文化包含于世界性文化之中,是世界性文化的组成部分,世界性文化由各种民族性文化构成,是民族性文化的集合。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有着内在的作用机制,民族性转化为世界性要求文化具有适应的普遍性、象征人类共同理想、吻合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体现时代精神、趋向于人类普遍理解的表达方式等条件[4]。文化的世界性转化为民族性则需要文化之间具有开放性,能够与其他文化进行汲取和融合。

二、我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及其民族性审视

(一)我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钢琴艺术逐渐融入到了我国的音乐文化之中,同时,也对我国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钢琴艺术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丰富了我国音乐艺术形式,但也对我国的民族性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学界对钢琴作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与探究。以贺绿汀、赵元任为代表的一些作曲家开始改编、创作具有中国音乐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钢琴作品,极大地促进了钢琴与我国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如在1934年,贺绿汀先生创作了中国第一首极富民族性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该作品立足于我国传统的音乐素材,借鉴欧洲的音乐创作手法,节奏优美、主题鲜明,成为第一首富有我国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的钢琴作品典范。《牧童短笛》的诞生昭示了中西钢琴作品创作理论融合的可能性,为中西钢琴作品创作技法的借鉴与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前,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作者率先进行了欧洲的和声与我国民族音调相结合的尝试,为钢琴曲创作中民族性的融入提供了有益参考。同一时期的代表性曲目还有赵元任先生于1919年创作的钢琴曲《小朋友进行曲》、李荣寿于1921年在《音乐杂志》发表的钢琴曲《锯大缸》等。这些曲目构思简单、曲式短小,专业技巧相当于儿童钢琴初级教材程度,而且都是能在钢琴和风琴上弹奏的小品。可以说,这些钢琴小曲的发表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诞生[5]。

3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先后爆发,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也随着社会背景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主要以反映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呼唤时代进步、反对侵略战争为主要题材。钢琴作品的创作饱含人民的心声,意在唤起大众的民族危机意识,表达中国人民向往光明与和平的情感。如钢琴家丁善德创作的钢琴组曲《春之旅》中包含的《待曙》、《晓风之舞》等民族钢琴作品。这一时期,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在数量上有所增多,在质量上更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些钢琴作品既是对过去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经验总结的结果,也反映出民族性钢琴作品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更为建国后期的民族性钢琴作品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以后,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取得了质的飞跃。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实施,人们摆脱了作品创作的思想束缚,创作热情深受鼓舞,创作视域逐渐拓宽,创作思维积极活跃,使钢琴作品的创作在题材、形式、结构、创作手法等方面呈现出一片繁荣之势。几乎每一首钢琴作品都饱含我国音乐艺术的民族性内涵,鲜明、深刻地反映着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丁善德创作的《儿童组曲》、瞿维创作的《花鼓》、黎英海创作的《夕阳箫鼓》、殷承宗与储望华等创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等曲目。这类作品,取材新颖、形式多元,体裁也不断拓宽,较多地借鉴了西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一些手法[6]。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淳朴、主题积极向上,推动着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走向了第一个实质性“高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崭新的开创性局面,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开始走向了独立创作和发展道路。作曲家们开始摆脱钢琴艺术作为“舶来品”观念的影响,积极探索,创作出具有我国民族精神的原生态钢琴作品。如1987年在“上海国际音乐比赛”中获一等奖的钢琴曲《太极》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民族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作曲家林华创作的《诗品》饱含了中国诗歌的艺术神韵。此外,还有汪立三先生根据唐代诗人李贺的同名诗创作的钢琴曲《梦天》、《秦王饮酒》也都再现了诗中超凡脱俗的意境[7]。这一时期,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迎来了多元化的发展局面,钢琴作品的情感更为真挚、思想更为深刻、创作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创作意识更为积极、创作思路也全面拓宽,在借鉴西方钢琴作品创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同时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探索,在钢琴艺术的中国化发展历程中充分实现了钢琴作品民族性的升华。进入新世纪,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开发与创作呈现出更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入,世界文化间的影响作用也日渐加强,新兴的钢琴作品形式和作品流派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多元钢琴作品类型也对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冲击,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领域的思考与重视。为此,我们要充分了解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中的发展规律,追问并反思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的重要意义与现实问题,以促进民族性钢琴作品取得良好发展。

(二)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

纵观百年来我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发展历程,作曲家们对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不能就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及民族性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直接影响到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和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建设,这项举措任重而道远。从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的发展历程及当前钢琴作品创作与应用的现状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我国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尚未完全摆脱西方钢琴作品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创作技术的影响,“西化”印迹依然严重,在曲式结构、旋律走向、和声分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与发展,更不利于我国民族钢琴艺术体系的建设。第二,当前钢琴作品的创作者对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价值的理解仍欠缺深入,对民族性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失衡,严重阻碍了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与开发,是制约民族性钢琴作品取得良好发展的主要瓶颈。第三,当前我国民族钢琴作品的数量远不及古筝、二胡、唢呐、琵琶、笛子等传统民族乐器作品的数量,作品的质量差距依然较大。这不仅反映出民族性钢琴作品开发与创作的力度较为薄弱,也昭示着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品质亟待提升。第四,就当前高校钢琴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师授课选材、学生课余练习、课业考试评价、音乐会及不同类型的演出、比赛中,均存在外国作品使用较多、民族性作品使用较少的现象,广大师生对民族性钢琴作品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第五,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人们对民族性钢琴作品审美的差异性较大,导致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受众范围较小,多民族普遍认同较难,缺乏广泛、深厚的社会接受力。最后,当前我国的钢琴教育尚处于科学化发展进程中的探究阶段,对钢琴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解存在偏颇,在钢琴教与学的过程中过多注重操作性技巧,忽视了内在的民族情感和审美体验,扭曲了钢琴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外,还有区域性民族钢琴作品开发不均衡、民族性钢琴作品发展落后于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等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得以正视和解决,唯有如此,才能对民族性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才能深化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开发与创作,进而实现新时期我国钢琴文化艺术的良好发展。

三、我国钢琴作品民族性的提升策略

(一)客观认识世界性影响,树立辩证融合的创作观念

钢琴虽由西方引入中国,但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与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已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但在钢琴作品创作层面,受世界性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依然未能摆脱西方钢琴作品创作文化的影响,这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要在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明确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发展方向,并对世界性钢琴作品形成科学、客观、正确的认识。以批判性的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反思性的实践中借鉴其积极因素,克服其不良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世界性钢琴作品的优势创作经验对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发展的补充与促进作用。同时,还要辩证看待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对当前钢琴作品创作的影响,以批判性继承为指导原则,使我国本土化、民族性钢琴作品在坚守传统文化特色中不断取得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正确处理新时期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才能使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在与世界性钢琴作品文化的“碰撞”中走向融合,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钢琴作品。

(二)深入理解民族性内涵,提高民族性作品创作意识

我国社会历史悠久、文化“异彩纷呈”,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如我国文化价值观中的崇尚团结、追求统一、热爱和平、相互尊重、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等。这些民族精神特质是千百年来人民大众价值认同、传承的结果,也是我国文化民族性的具体表现。但受西方钢琴作品创作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民族性的关注,对民族性的理解有所欠缺,不够全面,亟待深入。尤其在全球经济发展至上的背景下,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物欲膨胀等不良社会心理或多或少对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人们对民族性文化品格、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的认识存在偏颇,淡化了对民族性内在意义的理解、继承与创新,甚至出现了“崇洋媚外”的不良观念,这对我国民族钢琴作品乃至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当务之急,是要在科学认识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开发和建设,深化对文化民族性内涵的理解,形成符合新时期我国钢琴文化发展需要的民族性作品创作意识,生成先进的钢琴作品创作理念,引导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健康、繁荣、可持续的发展。

(三)开发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构建民族钢琴作品创作体系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多民族认同的民族核心文化,也存在着独具民族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如同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一样,各民族的地域性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民族性文化。就当前我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地域性民族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开发。这一方面与我国钢琴作品创作理念的不全面有关,也深受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体系不健全的影响。地域性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构成要素,是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其中不乏优秀的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元素。因此,要重视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不仅是对地域性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的凝练和提升。此外,必须构建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体系,使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呈现出系统化发展态势,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创作技巧等多方面形成自上而下的联动作用机制,不断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钢琴作品。

(四)强化民族性作品教育,拓宽民族钢琴作品传播路径

钢琴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了解音乐、学习音乐、掌握音乐的重要工具[8]。高等院校的钢琴教育是专业类、专门化的教育,反映着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推动钢琴文化发展、促进钢琴文化传播、实现钢琴艺术向大众化普及的原动力。就当前钢琴教育中的民族性作品使用状况来看,民族性曲目、民族性教材严重缺乏。作为教育内容的曲目大多源于国外,民族性曲目寥寥无几,而被选用的民族性钢琴作品也多由外国的钢琴作品改编而来,原创民族性曲目“寥若晨星”。因此,要在钢琴教育中强化民族性作品的使用与开发,通过钢琴教育——这一培养人的活动使专业钢琴人才形成民族性文化意识。同时,要唤起钢琴教学、科研领域对民族性作品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以促进民族性钢琴作品的普及。除高等院校钢琴教育以外,钢琴在社会中也被广泛推崇。有学者做过统计,目前我国:钢琴产量世界第一,钢琴销量世界第一,钢琴品牌的数量世界第一,钢琴厂家世界第一,学钢琴的人数世界第一,钢琴教师的数量世界第一(有相当一部分还不合格)[9]。这一方面受我国人口众多所影响,也直接反映出钢琴教育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可见,发展民族性钢琴作品需要放宽作品的应用视域,拓宽作品的传播路径,增强民族性钢琴作品的社会认同程度,让民族性钢琴作品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品牌。

四、民族性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

(一)民族性钢琴作品世界性传播的途径

就当前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创作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数量少、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世界性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加强民族性钢琴作品创作、提高作品质量、拓宽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以国际钢琴比赛、钢琴艺术节等大型钢琴文化交流活动为平台,优选、精选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饱含我国民族精神、呈现我国文化特色、融合我国文化价值观念的钢琴作品融入比赛及艺术节等钢琴文化交流活动,以此为契机与世界性钢琴作品开展对话交流。让我国民族钢琴作品与世界钢琴作品在竞争中体现文化差异,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对话中相互借鉴,在文化艺术多元林立的世界舞台中彰显我国钢琴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让世界认识中国音乐艺术文化,让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

第二,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观念,积极鼓励钢琴家、钢琴艺术工作者在艺术演出中,尤其是跨国界、跨地域、跨文化的艺术演出中以民族钢琴作品为核心曲目,充分展现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民族艺术内涵的优质钢琴作品,拓展我国民族钢琴作品的受众范围,为我国民族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奠定基础。

第三,国内外大学间的钢琴文化交流活动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等特点,是促进民族钢琴作品创作与发展的有利途径,也是民族钢琴作品得以推广的有效平台。充分把握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之间的合作契机,加强民族钢琴作品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优秀钢琴作品的创作经验,开发我国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民族钢琴作品创作的优势互补,为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与宣传提供空间。

第四,在国内外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钢琴教育价值取向,深入认识我国民族钢琴作品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作用,合理设置民族钢琴作品的教育课程,加强对民族钢琴作品的研究,并通过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等人才互动模式增进民族钢琴作品在国际高校间的传播。

最后,在信息化社会,互联网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共享,其优势作用为民族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因此,要将优质的民族钢琴作品资源以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上传于网络,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媒介的便捷特性实现民族钢琴作品的全球化资源共享。此外,还要开发民族钢琴作品创作的网络课程资源,筛选精品课程和典型的教学案例,以网络教育的方式推进民族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

(二)民族钢琴作品世界性传播的时代意义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作优秀中国钢琴作品是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而每一种艺术都鲜明地彰显着本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感。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和基本的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民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蓬勃生长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10]。当今世界的文化是多元的、平等的,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11]。我们需要走出“西化”的影子,构建自己独特的民族钢琴文化,使钢琴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让中国钢琴作品成为我国文化价值、文化品格、文化精神的代表性符号。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国际文化影响日益深入的新时期,我们更要尊重民族性中国钢琴作品,要对民族钢琴文化充满自信,坚定不移地走民族性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和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文化品牌,使中华民族的钢琴文化走向世界,使我国的钢琴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承载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来影响世界。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民族性钢琴作品文化的世界性传播绝不是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强势登场”,绝不是像西方的一些“主流文化”、“强势文化”带有“殖民”意图地去影响世界钢琴文化,更不是像上世纪初期那样一些外来文化企图“同化”我国文化。中国民族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是以“文化平等”、“文化尊重”、“文化理解”为前提和原则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民族钢琴文化的发展亦是如此。民族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是对世界钢琴文化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张旺斌.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思考——兼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新闻世界,2012(1):17-19.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3]何星亮.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N].光明日报,2002-12-24.

[4]邹跃进.“世界”在哪里?——关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一点看法[J].雕塑,2009(2):44-45.

[5]顾笑瑜.简析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轨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90-92.

[6]韦柳春.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J].南方文坛,2011(5):130-132.

[7]张静薇.论钢琴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化方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43-145.

[8]赵意明.论钢琴教学的民族性问题[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19(5):60-62.

[9]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上海:华东出版社,1996:231.

[10]马晓虹,张树武.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61-164.

[11]徐敦广.试论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播[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31-135.

On the Nationality and the World Spread of China's Piano Works

JIN Zhe
(The Music Department,Teachers School,Liaodong College,Dandong 118003,China)

National piano works are the carrier of our music 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spirit.It directly reflects the music art's cultural connotation,cultural value 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our national culture to the world.At present,China's national piano works still exist some serious problems,such as the lack of number,nationality missing,“Westernization”imprinting serious and so on.Rational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ity and internationalism of China's piano works,improving the nationality connotation and expanding the world spread ways of national piano works are urgent problems needing to solve.Also it is the key measure to develop China's music art culture,inherit the nationality spirit,and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e.

Piano Works;Music Culture;Nationality;Internationalism

J602

A

1001-6201(2014)04-0136-06

[责任编辑:张树武]

2014-03-17

金哲(1960-),男,吉林图们人,辽东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世界性民族性钢琴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出版人(2023年1期)2023-01-16 03:01:38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乐府新声(2022年3期)2022-11-21 08:39:28
科学家白蕊:我就是要解决世界性难题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44
纸钢琴
林俊:中国皮革业的世界性求索者
金色年华(2017年14期)2017-04-04 02:54:14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全球华人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