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期刊的一刊两版互联网建设

2014-03-24 16:04:42何成根
关键词:纸质科技期刊数字化

何成根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68)

互联网,一个宇宙空间的神奇幽灵和万能“上帝”,一个千变万化地球村镜像的“悟空”和人类有求必应的驯服使者。她生于人类,长于科技,兴于生活,盛于财富。她虽人手摸不着、肉眼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能渗透,魔盒百变,不论贫富,有求必应,是现代科技和学术前缘须臾不能“掉链”的引擎和现代人朝夕难以舍离的伙伴。

一、科技期刊互联网数字化出版是科技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互联网金融如“余额宝”、“支付宝”、“P2P借贷”、“众筹”等金融模式发起者们的一夜走红与暴富,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互联网对于科技和人类生活的极其重要性与聚宝盆效应。

科技期刊是一种人类智慧与财富聚积的传统行业,本应风光无限,但其现状却人在囧途,不言富有,生存都令人堪忧。这使我联想到金融领域产生价值较小但却利润丰厚的中介机构银行,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的银行共有107万亿存款,据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我国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利息的“差息”约在2.5%~3%之间,银行从中赚取了约2.5~3万亿,这部分钱占据了银行80%以上的利润。可想而知,在没有互联网金融参与竞争以前,银行家们的生活可谓是悠哉、乐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勃起,面对“余额宝”金融模式不到一年就累积突破4000亿资金的现实[1],传统金融银行应该也感到震惊和坐不住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不管什么行业、什么职业都应与时俱进、变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永葆青春。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类似于银行业,从创造财富的角度讲,科技期刊行业甚或优于银行业,故设想从事科技期刊出版的我们若能换种思维和换个角度想问题、看问题,转变方式借助互联网络作出版,也未尚不能摆脱窘境富起来。

2013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使我首次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科技期刊融汇、伴随互联网一路前行的轨迹和绩效引发我无限的兴趣与遐想。从甲骨—兽皮—竹简—鼎器—绢帛—纸媒—磁媒,人类用于记数、记物、记事、记人、记史的媒介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传承时间最长,且将继续传承下去的纸质媒介无疑是历史最悠久的,时跨中国汉、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几千年[2];而数字化磁媒从美国人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算起,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十年磁质数字化史,却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交友、信息记载和传播交流带来惊天动地的变化。颠覆和改变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吃、穿、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宏微观的生产、金融、信息交流等。编辑载体从几千年的以纸质媒介为主,变革为纸质媒介和数字化磁质媒介共存,仅仅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信息传播的形式、手段和方式,从几千年的以纸质铅印传播为主,变革到近百年的纸质胶印传播,再到纸质胶印与数字化的国际互联网传播比翼齐飞,仅仅只用了24年的时间[3]。但就是这短短不足百年的载体变迁史和不足三十年的互联网数字化传播史,却从质的角度颠覆和改变了人类几千年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个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战线工作几十年的编辑人,从自身亲历亲为的科技期刊办刊发展变迁史中感受到科技和互联网带给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我赞颂和仰慕科技与互联网带给科技期刊编辑界的变化,更幢景和向往那个尚在闺中有些朦胧的科技期刊互联网“新娘”,因为她已经或即将带给人类崭新的出版阅读新世界,为地球村的每一位村民馈赠无与伦比的精神食粮和改造社会与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技智慧与力量。互联网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是网络世界发展的必然,是出版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任何愿意与不愿意或参与与不参与的意志与力量都无法阻挡其前行,其变革成果带给人类社会的“福利”、精彩与和谐是无法想象与估量的,也是历次文化变革和艺术复兴结果无法比拟的。

中国最早,对社会方方面面影响最深,百姓生活受惠最多的数字化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全国实施的金融“金桥”工程,即最早在中国银行系统率先实施的“存贷”借记卡和先消费、后还款的银行“信用卡”工程。该工程的试点、推广及普及,使中国传统的平民百姓存取款只能凭存折在银行柜台办理的历史得以改变,百姓日常生活消费买卖和货物贸易只能用现钞和支票进行交易的规则得以打破。这场席卷华夏大地、涉及几亿甚至十几亿中国人的金融数字化风暴,除带给普通百姓全方位的生活实惠与便捷外,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其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和中国金融与世界的接轨。将沿袭了几千年的货币平面人工费时支付,变为立体时空的瞬间网络交易。中国的金融数字化变革,从试点到普及仅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这一瞬带给中国社会和国民的变革与变化却是全新的、颠覆性的。互联网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领域和受众,就中国而言与银行系统有某些相识之处,但因其面向世界,所以领域和受众更为宽泛;再者,数字化多媒体的日新月异,使得互联网技术的功能今非昔比,亦即构建今天的互联网科技期刊出版数字化平台的技术和手段。与二十几年前创建中国金融数字化平台的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相比,具有天壤之别的软硬件差异和优势。故此,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互联网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必将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为人类的新世纪文明和世界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华民族编辑人不朽的贡献!

二、科技期刊纸质版出版现状与思考

上面已论及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崛起与普及带给中国社会的财富与震撼力。面对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的未来,再去追问互联网科技期刊出版数字化离我们有多远这样的问题,未免显得幼稚与不合时宜。目前,我们要面对、要思考、要讨论和要做的是:在看到了互联网聚集财富的效应和能助企业和个人尽快摆脱贫穷的希望后,从事科技期刊出版的我们如何能像互联网金融新秀“余额宝”、“支付宝”一样利用互联网创造更多的财富,以助科技期刊纸媒出版行业尽快走出窘境,走向富强的问题。当下,互联网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所面临的窘境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行政职能部门的挑战。一些论文长篇累赘、累牍,东摘西抄,“引言—正文—结论”千人一面八股调,无病呻吟,空话、套话、错字、别字和重复成堆,发表只为晋职、毕业对付行政凑数用,至于学术先进否、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以及价值大小甚或有无价值统统都无所谓。上述发表论文的功利需求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期刊越办越厚(某些期刊增刊页码动辄成百上千),出版周期越缩越短,文章质量越来越差,可资借鉴和参考的内容越来越少,愿意查阅的读者数骤减,资源浪费剧增,成本效益呈反比,以至于闹出中国每年发表的期刊论文数居于世界前列,而其中处世界领先水平的文章数却不及总数万分之一的笑话。

(2)编排风格单一呆板,可读性差,吸引力小,读者面窄。鉴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所限,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样式大多是四封彩色黑白内页编排印制,图像文字平面化、呆板化,字体、字号格式化,与影视剧和互联网多媒体图像文字立体动画给人的阅读视觉引力和理解强化程度相比,可谓是一个在地,一个在天,故愿意上网阅读的学者越来越多,喜好平面纸质媒体阅读的学者越来越少,特别是随着手机3G、4G上网的流行,过去只能求助于纸质媒体而获得资料与信息的时空被挤占,纸质平面媒体的读者群还会骤减。

(3)科技期刊纸质版发行量少,广告费、市场赞助费收入有限,办刊经费严重匮乏,办刊手段原始滞后,编辑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差,办刊动力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的科技期刊界,即使是所谓的国优核心大刊,发行量破万册的屈指可数,大多是几千册,有的甚至几百册,相比文学艺术类期刊和新闻报纸动辄几万、几百万、上千万的发行量可谓是相形见绌。从传统意义上讲,纸质报刊的收入主要源于广告费收入,而广告费收入的多与少主要取决于报刊的征订发行数量,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没有人愿意把钱投到只有几千册发行量的科技期刊做广告。据此可以想象,即使同样是平面媒体的编辑,甚或一些科技期刊编辑的劳动强度比文艺报刊类编辑的劳动强度更大,但其收入却远不及后者,有些甚或存在天壤之别[4]。这也是我国科技期刊为什么文章发表数量上档次,而质量水平掉底子的根源所在。因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编辑们也要养家糊口,但钱只能从发表文章数来获得,故若文章把关太严,就等于自断财路。科技期刊界编辑们的这种求生窘境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政府和人们,不是他(她)们不具备专业水平、鉴别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不是他(她)们利益熏心、追逐钱财和见利忘义,因为文章质量水平、期刊学术档次和个人职业情操与养家糊口、生存活命相比,后者是前提,是第一位的,故其所为虽有不妥但亦无可厚非!也厚望党和政府从科技强国的大局出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科技期刊适当的办刊经费支持与帮扶,助其早日走出困境、摆脱现状,全身心地投入科技办刊的主战场,为促推民族的科技强国梦早日实现而奋斗。

三、科技期刊一刊两版的建设

公木先生在《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中通过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和其《如梦令·元旦》词的对比分析论述了文与诗(词)的区别与联系。他说:“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如梦令·元旦》同源于土地革命战争,它们都是土地革命战争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都是真理,亦即被认识的客观现实与符合于客观现实的认识。在这一点上,它们是没有区别的,但它们毕竟又不是一回事,二者加工的形式有所不同,“是以诗文体制有异耳”:文为科学的掌握,在于穷尽物理,必排除感情成分,尽量揭示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或内在本质,重在发现。诗在表性情,是感情世界的形象显现,是诗人依着一定的审美理想或感情倾向对生活的反映与评价,重在创造”[5]。清朝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则把文与诗比喻为同源于米的饭与酒,他说:“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之措词,必副乎意,犹饭之不变米形,啖(噉)之则饱也;诗之措词,不必副乎意,犹酒之尽变形,饮之则醉也”[5]。从先生们的论述和比喻中,我联想到了科技期刊纸质版与其互联网数字化版虽都源于科学技术成果之“米”,但其文体和表现形式是存差异的。前者以揭示物资本源为目的,重在发现,其语言功能重在说理、达意、条理和逻辑,而后者则更注重于穷尽物理本源基础上的版面语言创新,即语言风格在兼顾前者语言功能的同时,更注重于语言的传情、绘形、烘托和形象。

对于传统纸质版科技期刊编辑而言,功夫一般重在本专业科技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文字符号、量和量单位的把握与灵活运用上,而对于版型版貌、字体字号、颜色视觉、放空突显等版面编排要素的运用技巧和风格形式的刻画把握要求相对较低。但互联网科技期刊编辑除要具备上述科技期刊纸质版编辑的全部专业知识和编辑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被原科技期刊纸质版编辑受历史与科技发展水平所限,所不完全具备甚或不具备的计算机知识、互联网知识、计算机制图知识、计算机多媒体知识、版面编排知识、网页制作知识、色彩光影和心理学知识等。仅互联网编辑的版面语言要素字体和图片文题放空就有好几种表现形式,如编辑欢快板块的字型应以楷体和仿宋为主,编辑庄重板块的字型应以黑体和宋体为主,而编辑古色古香板块的字型应以隶书和魏碑为主。再如,对于需要突显和张扬板块的题名与图形四周空白应大些,其字间距以稍大于其他板块为宜。

一本理想的互联网科技期刊像一部成功的影视剧要有一个好的剧本一样,需要有一本高水平的科技期刊纸质版“脚本”。同理,与一部成功搬上银幕或荧屏的影视剧要有一个好的编剧和导演一样,要把一本互联网科技期刊办成读者喜闻乐见的、高水平的数字化科技期刊就必须要有一个博学多才的好编辑、好导演。评价一本互联网科技期刊好坏极其价值高低的标准与评价一部影视剧成功与否看收视率和票房收入相似,关键指标同样是看其拥有的读者数量和内容成果被引频次极其能转化为生产力创造财富的潜能。如影视剧一样,互联网科技期刊要拥有众多的读者,其版面形式就必须对读者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穿透性和依恋感,其内容成果就必须是具有价值的真金白银,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以上表述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互联网科技期刊的纸质版必须具备一流水准,二是强调以原型为基础的、经重新“编剧”、“导演”、“剪辑”后形成的科技期刊版本必须是重点突出、文字图片PS化、色彩视窗化、编排模块化、线框化的科技期刊新版本,读者可根据重点、时间、喜好按需求进行快速浏览和取舍。与成功影视剧生产工艺和流程一样,要达到上述功效和实现上述目的的前提是“剧本”、“编剧”、“导演”和“演员”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高人气、接地气和上档次。上述类比亦表明:互联网时代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编辑不能是其纸质版编辑的简单转型和化身,其版本也不应是其纸质版本的简单复制或镜像。

在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零售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有不少零售商大佬表示,面对电商冲击,传统零售商确实需要转型,但转型不能太心急,不是说今天不做电商,明天店商就会死,店商需要做电商,但前提是转型条件要具备、步子要放稳。武汉中心百货董事长程军就表示,电商和店商都是卖商品、做服务的,双方相辅相成,谁也不能取代谁,谁也不能离开谁。他举例说:武汉中心百货后期会引进玉米拖鞋、中药鞋垫等个性潮商品在其网店卖,实体卖场里会开设对应的展示区,只展不卖,逛实体店的顾客想卖,会去逛网店,且在其网店购买的商品,可以享受其实体店的售后服务或选择到实体店自提货,并顺带在实体卖场娱乐休闲消费[6]。湖南步步高董事长在会上也强调传统零售商转型要依托现有的可支配资源量力而行,不要没有做好计划就盲目搞电商。他说,转型的步子如果走得太急太快,可能反而会忘记转型的初衷,忘记了零售业为消费者服务的本质,那么转型结果肯定是欲速则不达难以成功的[6]。受上述零售业电商和店商转型范例的启发,我想到了在科技期刊界运营时间最长、拥有读者最多的自建收编审网站网络版、依托大型数据库或商业平台进行文章和文摘播报的网络版,以及纯纸质版复制和镜像的科技期刊网络版。虽然它们像金融产品一样依托互联网营运多年,相对投入也不少,但却没有像金融产品一样创造辉煌的业绩和财富,时至今日办刊经费依然捉襟见肘,生存处境仍很艰难。究其原因就是其在不具备互联网转型人才和技术的条件下,急于逐潮和追新的结果。因转型后的互联网科技期刊的形式和内容仅仅只是科技期刊纸质版的互联网变种,依然没有摆脱科技期刊纸质版内容冗长八股,编排形式单一呆板的老套,即“人”和“物”都完全一样,无创新互联网版与守旧纸质版之别,依然不是读者欢迎和渴求的真真意义上的科技期刊互联网数字化版本,故其转型结果只能是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后的一切照旧。

上述事实表明,真真意义上的互联网数字化科技期刊必须像影视剧一样,其内容成果必须是科技期刊纸质版内容成果的高度概括、浓缩和升华,其编排形式和风格必须像影视剧一样胆小精悍积木化、魔方化,具备多媒体文字影像再现的视觉冲击力和空间立体感,而非现今人们熟知习惯的、复制镜像的或工具式的几种所谓类别和形式的互联网数字化科技期刊版本。

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和处境有点像寻找马来西亚失踪航班MH370一样,倘若没有国际信息资源共享和多国搜寻合作,仅凭马来西亚一国之力,面对茫茫大海和焦急等待讯息的乘客家属和媒体,可能其搜寻目标和地点仍集中于南海转圈,因其方位与其失踪航班风马牛不相及,故其结果可想而知是除却猜疑、无果、无奈外,剩下的就只能是谜团、绝望、悲伤和愤怒。另一方面,倘若没有国家提供寻找黑匣子的深海拖曳声波定位仪和蓝鳍金枪鱼,或者有国家提供专业仪器设备但没有会使用其专业仪器设备的专业人才,即使马来西亚国人有上天揽月,下洋捉鳖之豪情,其结果也只能是空怀壮志、望海兴叹。上述比喻虽不确切,但其道理是相似的,即我国的互联网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事业必须像电信、移动和联通一样,投资建设国家体系的出版架构平台和制定国家层面的监管标准及条例,尽早改变或结束目前科技期刊界的这种散兵游勇、小刊小社、各自为阵、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局面,在全国一盘棋,世界一根线的大前提下,实现和促进人类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整体繁荣进步。

参考文献:

[1]钟磬如.《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岳富涛眼里的“互联网金融”:银行不合理利润太多,“余额宝”们玩屌丝逆袭,民间集资风险比股市还大[N].武汉晚报,2014-03-23.

[2]何成根.编辑与印刷拾零[J].江汉大学学报,2013(4).

[3]李青.网事20年[N].武汉晚报,2014-04-21.

[4]何成根,郭淑平.编辑理念创新与科技期刊经营模式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

[5]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

[6]符樱,齐翔.全国零售巨头在汉议转型:店商做电商不能太心急[N].武汉晚报,2014-04-12.

猜你喜欢
纸质科技期刊数字化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