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程》2003~2012年发文及被引情况统计分析

2014-08-22 09:05:08卢湘帆苏卫国周佑启
关键词: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发文

卢湘帆 苏卫国 周佑启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68)

学术期刊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时期该学科学术研究的活跃程度,而被引指标则反映了期刊所发表论文在学科内的影响力,对一份期刊而言,适时对其发文量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是有意义的工作。《中国机械工程》(以下简称“本刊”)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会刊,目前为半月刊。多年来,本刊的出版质量和学术质量保持了较高水准,各项评价指标在机械工程类期刊中名列前茅,在业内受到广泛认可。笔者依据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相关数据及统计结果,对本刊2003~2012年的发文及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和简要分析,希望通过对以往发文情况的汇总梳理,探索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当下和未来的办刊工作有所裨益。

一、发文及被引概况

表1给出了本刊2003~2012年发文及被引的总体统计结果,相关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统计的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7日(下同)。统计区间内,《中国机械工程》共发表论文6519篇,被引的文献量为5610篇,被引率为85.61%,总被引次频次为50640,被引文献篇均被引次数为8.44。

本刊2002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96页/期),2003~2005年每年发文量在600篇左右(2003、2004年各有一期增刊)。2006年发文量增幅较大,原因有二:一是为缩短发稿周期,2006年本刊单期页码增至112页;二是当年还出版了增刊(正刊发文量为635篇)。2007年,本刊单期页码又进一步增至128页。之后发文量逐年稍有递减(单篇论文信息量的逐渐增大使得篇均论文长度增加,另,2012年参考文献改为双语著录)。

表1最后一列指该年度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及在所在学科的排名。从这十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刊的学术质量比较稳定,在学科内一直名列前茅,但后几年总被引频次的增幅减缓(其中一年还出现了下降),排名也下降一位,说明期刊在机械工程领域内的影响力有所削弱,应该予以重视。

被引率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98.28%),之后逐年下降,2012年该值为44.02%,系最小值。篇均被引频次也呈现相似规律,这基本符合自然科学期刊在论文发表后2~3年达到引用峰值的一般规律[1~2]。

表1数据说明,对于学术质量较为稳定的期刊,论文的被引率是基本稳定的,被引频次总体与发文量呈正相关关系。

表1 本刊2003~2012年发文及被引情况

注:最后一列的数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二、发文被引分段统计结果

表2列出了本刊2003~2012年所发表论文被引情况的分段统计结果。由表2数据可知,被引频次在2~5的论文篇数最多,其次是被引频次为6~10的论文。总体趋势符合文献分布规律,即低频区被引文献量多,但总被引频次低,高频区被引文献量少,但总被引频次高。

观察2009年及其后几年的数据,发现高频区的被引篇数较大幅度地减少,偏离了原有的递减规律,递减速率加大。原因有二:其一,2009年本刊被调整出EI收录名单,对期刊的稿源产生一定影响,优质稿件的组稿难度增加;其二,2008年底,本刊与中国知网签订独家入编协议,退出了万方数据库的收录,网络显示度可能被削弱。

表2 本刊2003~2012年发文被引频次分段统计结果

三、高被引论文被引情况

表3列出了本刊2003~2012年发表的被引频次在90次以上的21篇论文。21篇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2525,篇均被引频次为120.24;被引频次在100次以上的共有13篇,总被引频次为1771,篇均被引频次为136.23。由此数据可知高被引论文对于期刊文献计量指标的贡献。表3中列出了高被引论文的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分析这两组数据可知,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下载频次高的论文并不一定能获得高的被引频次,读者可能因为题录信息检索到该论文并下载,但能否获得最终的被引结果还是与论文的学术质量相关。

表3 本刊2003~2012年高被引论文TOP21

四、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高频被引区的论文是值得编者关注和重视的,这些高被引论文可能就是一定时间区间内该学科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或者是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引进介绍的国际前沿学术成果。此外,关注高被引论文,对于确定期刊的核心作者群是颇有益处的。这里对本刊2003~2012年的高被引论文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组稿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内容

分析表3可知,其中多篇文章的研究内容都集中指向先进制造模式和制造过程管理,这说明:进入21世纪后,先进制造技术及制造系统全流程研究成为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每一个原创性的制造理念的提出都能迅速得到广大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和广泛传播,而期刊对于该方向选题的持续追踪报道也是顺应并引领了当时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结果表明:把握学科发展方向,追踪学科前沿,保持对重要选题和创新成果的敏感度,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这方面,参考文献[3]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

(二)作者

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往往是权威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从表3中可以看到,本刊高被引论文排名前六的论文中有三篇来西安交通大学孙林岩教授的学术团队,另外,祁国宁、宁汝新、范玉顺、吕振华、张卫民等第一作者都是当时其所在领域的权威专家或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本刊2000年曾发表过以杨叔子院士为第一作者的《网络化制造与企业集成》一文,此文曾被评选为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在统计时间节点,总被引频次为652,总下载频次为729。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的接近说明了论文的学术质量,而此文受到关注与杨院士是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一定是大有关系的。因此,与核心圈研究者建立良好关系,同时注重挖掘潜在的拥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作者,对于编辑部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高被引论文的背后,有时可能也存在马太效应。作者在引用文献时,往往会选择权威专家的文献以佐证自己的观点,有时是必需的,但有时也有借专家名声来提升自己论文身价之嫌。

(三)文献类型

分析表3文献的类型可知,高被引文献中综述文章往往占有较大比例。这是从事该领域相关科学研究的学者首先会关注的学术资源,也是引用者论文写作的需要,因此,高水准的综述论文相对而言更易获得较多引用。表4列出了2003~2012年历年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从中也可以发现这个规律。

表4 本刊2003~2012年历年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

(四)即年指标

即年指标表征了期刊被引用的速度,其值等于期刊某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除以该刊这一年所发表文章的总数。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历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本刊2003~2012年的即年指标依次如下:0.034、0.046、0.048、0.049、0.062、0.040、0.037、0.041、0.028、0.043。与其他学术期刊相比较[4],这一指标始终处于较低值,这反映出了机械工程类期刊出版周期过长,在创新知识的传播方面存在反应不够敏捷的问题。这是需要重视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五、结语

科学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反映了科技成果之间的借鉴、继承和发展关系。适时回看期刊载文的总体被引情况可以令出版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期刊的总体状况[5]。分析本刊2003~2012年发文和被引结果可知,本刊十年来发文量和学术质量稳定,被引量大,受关注程度高,在学科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但也应注意到后几年期刊指标出现了微弱下滑的趋势。编辑部应该在现有条件下,积极拓宽吸纳优质稿源的渠道,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加强与国内顶尖学术团队的互动,做好组稿、选稿工作。同时,也应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提高期刊的网络显示度。通过多方努力,继续保持期刊的高学术水平、高影响力,进而谋求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党亚茹,王莉亚,高峰,等.JCR网络版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的变化与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6).

[2]田大方.国内竞争情报领域高被引期刊论文的定量分析[J].现代情报,2009(7).

[3]佘诗刚,林松清,付少兰.岩土工程类三大学术期刊历年论文被引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6).

[4]公惠玲,李桂芳.《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2010年发文及被引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3).

[5]王惠翔,宋晓燕.《工程力学》载文被引分析研究[J].工程力学,2006(1).

猜你喜欢
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发文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6
基于特色栏目打造期刊品牌探讨
——以《中国机械工程》“科学基金”栏目为例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