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报的使命与发展路径

2014-03-24 16:04尹松林张祥英
关键词:军校办刊学报

尹松林 张祥英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2)

当前几乎每所军校都办有自己的学报,大都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刊,至今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学报办刊质量在低层次徘徊。在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根据新的办学定位,分析学报建设现状,总结办刊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寻求对策措施,为切实履行军校学报担负的历史使命,推动军校建设发展,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院校教育转型背景下军校学报担负的使命

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曾经指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主要看3个东西,一看老师队伍,二看图书馆,三看学报。学报在军校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显而易见。具体来说,学报是展示办学实力的重要平台,是提升院校形象的宣传窗口,是加强交流沟通的联系纽带。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扰、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扰”的大背景下,军校学报应以“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用于部队”的责任定位来确立自身担负的使命。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学报作为反映军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军事学术期刊,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军委总部的决策指示精神,严守宣传纪律。坚持“为部队建设运用服务和为院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先进的办刊理念,合理确定学报的办刊定位,做到学报建设与部队建设和时代主旋律合拍,与院校建设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同频共振。

(二)促进军队军事学术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

学报作为军校举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教研人员的军事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发表渠道。在办刊指导上,学报应把服务部队建设运用作为学报发展的立足点,加强与机关、部队的联系,密切跟踪全军、二炮、院校各类重大研究课题研究进展,对其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加大宣传力度。把服务院校教学科研作为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宣传报道院校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加大对最新成果的推广力度,重点围绕任职教育转型、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教员队伍建设、从严治校等内容选题组稿。

(三)努力加强学术梯队建设

军校科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学术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是办好期刊的关键。学报的作者主要是军校的专家、教授以及研究人员。学报通过编辑工作发现和培养学科人才,宣传学科成果,加强学术梯队建设,从而促进学科专业领域建设。学报应通过对本院校作者专业特长、研究方向的挖掘,培养一支能站在本学科前沿、研究解决本学科重大问题、赶超一流学科水平的学科队伍,同时,应将学科的专家学者纳入到作者库中,以保证稿源的数量与质量。

(四)培养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

着力打造和培养编者、审者、作者、读者“四支队伍”。采取学习培训、岗位锻炼、参加教学科研实践历练等方法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形成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在院校范围内挑选了一批学术水平较高、覆盖院校全部学科专业的审稿专家队伍,对拟发表的论文坚持进行同行评价。邀请院校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作者作为学报的特约撰稿人,为刊载高质量论文提供稿源保障。针对学报读者对象主要为院内教研人员的现状,通过扩大对部队的发行量、将学报刊文网络化在校园网上传播等方式,把部队人员纳入到学报的读者对象中来。

二、军校学报面临的困境

军校学报目前面临着主管部门投入不足、办刊经费有限,稿源匮乏、优质稿源流失,读者面狭窄、发行量较小,学术影响力不大、影响因子低等困境,具体体现为:

(一)办刊特色不够鲜明

军校的任务是为部队培养高素质指挥人才和技术人才,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服务部队建设。学报的使命是反映院校教学科研面貌,其刊载的论文应以部队建设发展和作战运用为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服务教研人员,受到部队欢迎。而学报为照顾军校各学科专业研究发表论文的需要,设置的栏目“大而全”,比如同一类别院校学报开设栏目大体一致,一定程度上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没有突出本校学报的特色。

(二)高质量稿件匮乏

除少数军校学报外,其他大多数军校学报均不是军事学核心期刊。军事学核心期刊的品牌效应使普通军校学报在稿源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地位,这使得军校学报的稿源尤其是高质量稿源不足。军校学报刊发的稿件,大部分都来自于本校的教研人员以及研究生,其稿件由于工作角度和研究深度的原因,往往是理论性较强的文章,虽然具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总体学术质量和研究水平不高,缺乏“高职务、高职称、高学历”的名师大家之作。

(三)学术影响力不大

学术影响力与期刊的发行量、收录该刊的权威性数据库或文摘期刊种数、基金论文刊载率、第一作者学历与职称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报是军内发行的学术期刊,主要发行范围是院校内部教研人员以及与其他军队院校间的交换赠阅,发行量偏低。学报的基金论文刊载率低,以研究生论文居多,多以为毕业而发表论文。军内也缺乏覆盖绝大多数学科领域的期刊数据库及其检测系统,大部分期刊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在学术交流日益网络化的时代,没有期刊共享的平台支持,学报交流的渠道和空间就非常有限,也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四)编辑队伍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在办刊过程中编者是“四支队伍”(编者、作者、审者、读者)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目前军校学报编辑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具备了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功底,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还有非军事学学科专业毕业的编辑人员。在编辑任务较重的情况下,目前仅能对论文进行简单的修补工作(个别字词句修改、格式规范、校对等),与审稿专家、作者沟通,对论文不断修改加工提高质量的能力有待提高,站在军事理论研究的前沿、瞄准学科建设发展的生长点去选题组稿的能力更是缺乏。由于军校学报是上级拨款,不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化办刊,学报办得好坏与编辑人员的切身利益关联不大,编辑队伍的职业危机意识、工作积极性较差,创造力不强,对编辑队伍的业务培训、考核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综上,如果军校学报不在质量上下功夫,不去努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就会在同类学术期刊的竞争中仍旧处于劣势地位,日积月累就会逐渐走向边缘化,甚至连生存发展都将会成为问题。要走出所面临的困境,唯有重新正确认识提高学报建设质量的重要意义,从提高刊物的质量入手,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立品牌,才能在竞争中确立优势地位。

三、提高军校学报建设质量的对策措施

对于军校学报办刊人来说,要充分认清军校学报面临的发展机遇。第一,党中央、中央军委非常重视军事学术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而军校学报是展示学术成果、科研成果的最好平台。第二,学术界和部队读者需要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在军队履行新的使命任务过程中,军事理论研究取得显著进步,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新理论,迫切需要学术界做出新的解释和回答,需要学术期刊提供及时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第三,军队院校在创办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也深切感到一流院校不能没有一流的学术期刊。一流的学术期刊是军校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军校学报是军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内强化编辑队伍素质

将学报办成品牌,最关键还是要开阔视野,提高编辑队伍的能力素质,注重专业、年龄、能力、性别优化组合,把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热爱学报工作的人选入编辑队伍中来,通过业务培训和考核激励,着力培养一支学术水平高、文字功夫强、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好的编辑团队。

1.学术水平

编辑要提高审稿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术意识,密切关注各学科的学术动态,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敏感性、鉴别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强烈的学术意识是鉴别稿件学术能力的前提。编辑审稿最重要的就是对学术论文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评判,从而提高刊文质量。提高学术水平还需要提高与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对话”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组稿过程中始终关注读者需要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从而约到符合选题要求的稿件。

2.文字功夫

编辑思维是作者思维的延伸和拓展,军事理论研究文章需要以特殊的方式进行传播,编辑要将原始论文信息条理化、规范化、有序化,通过整理、加工、再创造,使论文创新信息得到调整、重组和最佳组合,确保论文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层次清晰,文字通顺。要做到这一点,没有较强的文字功夫是做不到的。

3.沟通能力

一是与审稿专家的沟通能力,要针对每篇文章选准选对审稿专家,能够准确理解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将其与学报出版物的宗旨很好地结合起来,再与作者共同商讨修改意见。二是与作者的沟通能力。对需要修改的稿件,要热情地帮助作者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争取改成精品。对于退稿的稿件,要诚恳、客观地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退稿不伤人,鼓励作者再向学报投稿。三是与读者的沟通能力。对于读者的每一个来电来信都要登记在案,并做好解答,争取把今天的读者变成明天的作者。

(二)对上积极争取政策

领导重视是学报发展的重要动力。军校学报一般以所在的院校为主管主办单位,学报编辑部完全有条件积极向主管机关反映学报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

1.经费人员支持

军事学核心期刊建设标准规定,编辑人员按任务编配,双月刊不少于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总人数的40%,每年办刊经费不少于30万元。目前军校大部分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可以通过选调、培训弥补办刊人员的不足,通过上级增加拨款解决办刊经费不足,改善编辑部的办公设施设备等硬件环境。

2.相关政策倾斜

一是学报论文评分与评职、评奖挂钩,比照军事学核心期刊评分标准,在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可适当提高分值;二是限定院校内的科研成果在学报首发,增加学报刊载基金论文的数量;三是规定参加军内外重大学术活动交流的论文,首先向学报投稿。

3.完善制度机制

一是评价机制。建立以学术论文水平衡量学术价值机制,杜绝论文署名挂名,一年一度的教学论文、军事学术论文评比,以在学报上发表的为基础。二是评比机制。每两年以院校名义组织评选学报的优秀作者、优秀论文评比,调动教研人员撰稿积极性。三是激励机制。对编辑人员准确定位,对编辑工作进行客观准确评价,参考教研人员的考评构建独立的编辑考评指标体系,使考评更加符合编辑的职业特点,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三)把坚持服务贯穿办刊全过程

1.实践办刊宗旨

坚持为“为院校教学科研服务和为部队建设运用服务”的办刊宗旨,在为本院教研人员服务的同时,走开放办刊之路,适当吸收增加外稿比例(核心期刊建设标准要求达到60%以上,目前军校学报还难以达到),用稿向部队作者倾斜,把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扰、向实战化聚焦落到实处。同时要求刊载的每篇论文都要有创新性,论据具有时效性,论证具有逻辑性,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信息量大、学术价值高的科研成果。

2.突出自身特色

一是突出军兵种特色,以本军兵种部队建设运用为学报的主要研究报道主线,通过关切部队建设运用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来吸收读者,扩大学术影响力。二是突出院校的特色。根据院校的办学定位找准学报的办刊定位,增强学报刊文的学术性,展示院校“创新源”“思想库”的作用地位。三是突出栏目特色,在栏目设置上稳中求变,办好传统栏目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增设时代感强的栏目,让学报特色更突出,更贴近读者。四是突出专业特色。以院校的重点学科为骨干,大兴研究部队建设发展与作战运用之风,彰显学报的专业特色。

3.服务贯穿始终

把学报的服务功能贯穿学报出版发行的各环节和全流程。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争取院校、机关、部队及外单位人员将优质稿件投向学报;结合军队年度宣传要点和院校科研工作计划,适时开辟专栏;实行栏目编辑组稿责任制,规定编辑人员约稿的次数和数量,加大在作者队伍中的宣传力度,力争能预约一部分高质量的稿件。对每一篇来稿都要有回复,做到以质取稿,优稿优酬,退稿不伤人,在审稿、校对过程中一定要让每一位投稿人从评审专家的反馈中受到启迪。编排过程中以读者是否满意为标准,让读者耐看、喜欢看。热情周到地为作者寄送样刊和稿酬,不向作者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

参考文献:

[1]王立名.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2]黄连元.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学报质量诉求[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刘江霞,杨勇.对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几点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邵铁民.略论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必备的素质与能力[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5]周翠.着力从六个方面提高学术期刊质量[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军校办刊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致敬学报40年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