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党立, 郭卫新, 杨风威, 李今朝, 苗 栋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美曲藏布发源于江艾岗宗雪山,由北至南流经那曲地区的申扎县、日喀则地区的谢通门县和昂仁县,在昂仁县达居乡汇入多雄藏布,总流域面积1.005 9万km2,干流全长215.1 km,海拔介于3 996~5 763 m间,天然落差1 767 m,平均比降8.2‰。多年平均径流量18.2亿m3。美曲藏布河流综合规划中拟规划3座水电站,分别为干流的隆庆和桑莫水电站及支流上的果孜水电站,均拟规划为坝式开发[1]。
区域构造背景是直接影响工程区构造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合理确定河流的开发方案、梯级布局的基础,是确定工程能否建设和合理选择坝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
该区域是一个经历了多期次复杂构造变形的年青造山带,地处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麓,大地构造上位于印度陆块与冈底斯—拉萨陆块结合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横贯其南部(图1)。
区内自石炭纪以来的沉积建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局限,但具分带性,多期次构造变动强烈,晚期并有近南北向构造活动(地震)带叠加其上,宏观上表现为“两块夹一带”的构造格局。
区域内较大断裂主要有6条[3-4],断裂特征见表1。
规划河段区域上发育的6条主要断裂,皆为次级构造单元分界。据已有资料,最近活动时代皆在新近纪晚期之前,属于非活动性断裂,且断裂距最近规划水电工程在26~90 km,皆位于工程近场区外,对工程影响较小。
图1 规划区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区域内新构造表现明显,其基本表现形式为断裂、断陷盆地、隆起和温泉等。常集中分布组成带状展布的活动构造带。区域内活动构造带主要有近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隆起带多为地垒式,部分表现为单斜式;断陷带以半地堑式和地堑式为主。根据活动构造带的展布特征,组合样式划分为五个活动构造带,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依次为:纳玻拉活动构造带;热布喀活动构造带;念青唐古拉活动构造带;北北东、北北西向平移活动断层带;格仁错—青都—谢通门南北向活动构造带。活动构造带特征见表2。
表2 区域主要活动构造带特征表
在五个活动性构造带中,纳玻拉活动构造带、热布喀活动构造带和念青唐古拉山活动构造带位于区域北部;北北东、北北西向平移活动断层带位于区域南部;格仁错—青都—谢通门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流域东部。距离美曲藏布规划中的三个水电站坝址最近的为念青唐古拉山活动构造带,该构造带距离隆庆坝址约26 km,其他构造带距离三个坝址均在50 km以外。因此,在各水电站近场区基本不存在活动构造。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资料,区域内自1970年以来3级以上地震143次,4级以上地震121次,5级以上地震28次,6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震级6.4级,地震以4-5级为主,占总地震数量的65%,震中主要分布在谢通门南北向构造带上。谢通门南北向断裂带具全新世活动性,但主要活动地段在其北段的查拉和申扎以及南段的定结一带,在靠近雅鲁藏布江的中段一带活动性相对较弱[5]。属于6.0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区[6]。
据2001年《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区划图》(GB18306—2001)显示,工程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 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在分析区域断裂的活动性、地震活动性基础上,运用获得的资料可以对规划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如下初步评价:
(1)该区域是一个经历了多期、多层次复杂构造变形的年青造山带,地处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麓,大地构造上位于印度陆块与冈底斯—拉萨陆块结合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横贯其南部。
(2)规划水电站避开了主要断裂及活动构造带,主要断裂距离规划水电站工程较远,且晚更新世以来,未见有明显活动迹象。对规划水电站影响较小。
(3)区域内的5条活动构造带中,以格仁错—青都—谢通门南北向构造带较为活跃,属于地震多发构造带,距离最近规划中的果孜水电站约63 km,对规划中的果孜水电站有一定影响。
工程区地质环境复杂,地震较频繁,工程区地震烈度为Ⅶ度,按照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5335—2006),规划工程区属于稳定性较差一级,在大坝及厂房的设计中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美曲藏布综合规划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郑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4.
[2]彭土标,袁建新,王惠明.水利发电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197-218.
[3]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热布喀幅)[R].郑州: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2:184-207.
[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拉孜县幅)[R].武汉:湖北省地质调查院,2003:172-217.
[5]余扶树,吴德超,兰宇.西藏谢通门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活动性研究[J].内江科技,2012(9):148-149.
[6]杨马陵,才培拉姆,华卫.西藏谢通门—扎申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研究[J].华南地震,2002(2):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