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郝占业 韩军平
蔬菜价格上涨成因及对策分析
◎ 文/郝占业 韩军平
“菜篮子”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蔬菜价格变动事关居民切身利益。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蒜你狠”、“姜你军”、“葱击波”、“辣翻天”等现象,蔬菜价格涨声四起,并直接、间接导致或引发了诸多问题。笔者以河南省近年来的蔬菜价格变动情况为例,多角度剖析了蔬菜价格高涨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并就如何控制蔬菜价格过快、大幅上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蔬菜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阶段性特征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蔬菜价格涨跌互见,总体呈上升趋势,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
(1)长期观察发现,以新世纪为分水岭,之前蔬菜价格相对平稳,之后进入快速上涨期。2000年以前,除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性的通货膨胀、菜价明显上涨外,其他年份菜价基本保持平稳。2000年以后,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蔬菜价格大幅上涨。2002-2013年,河南蔬菜价格累计上涨296.5%,12年间有8年同比涨幅超过10%。
(2)短期观察发现,特殊情况下蔬菜价格波动剧烈。由于蔬菜特殊的产、储、供、销特征,适逢节假日或灾害性天气,其价格往往扶摇直上,甚至暴涨。
(3)年内观察发现,蔬菜价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点。受生产及居民消费特点影响,蔬菜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动特征,年内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
2.蔬菜价格波动影响CPI走势,影响居民生活及生产者、经营者利益分配
(1)蔬菜价格波动已成为影响CPI变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CPI走势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与其它农产品一样,蔬菜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生产周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丰歉情况容易放大供求矛盾,并引发价格连锁反应,从而强化通胀预期,推高CPI上行。
(2)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增加,生活压力增大。2008-2010年河南省蔬菜价格累计上涨62.3%,由此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分别减少19.3%和13.7%。而蔬菜消费量减少的同时,居民用于蔬菜消费的支出金额却大幅增加。2001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蔬菜消费支出为142.6元,2012年增加到400.7元,增幅达181.0%。面对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居民被迫承受“消费少、支出高”的巨大压力,家庭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3)蔬菜价格大幅上涨,菜农获利不多,消费者望而兴叹,中间商牟取暴利。菜价一头连着城市市民,一头连着种菜农民。由于蔬菜流通体系尚未健全,流通环节过多,在中间商的支配下,产销两地近乎“断裂”的现状极易造成菜价下跌损失由菜农承担,而菜价上涨转嫁给市民的怪现象。据调查了解,蔬菜从收购到批发一般加价25%左右,但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加价幅度往往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
1.供求关系失衡导致菜价上涨
(1)受比较利益驱使,“盖楼”挤压“种菜”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农民家庭种植蔬菜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2012年河南农民平均每百人种植蔬菜0.5公顷,较2005年的0.83公顷减少39.8%。蔬菜种植面积持续下滑造成蔬菜总供给量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同步。
(2)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不断增多,蔬菜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城镇常住人口数达到4123万人,比2000年的2201万人增长近一倍,同期城镇居民蔬菜总消费量增长也接近一倍。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带动消费需求强劲攀升。在蔬菜生产规模、产量受瓶颈制约的情况下,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
2.综合成本增加推动菜价上涨
蔬菜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及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对蔬菜价格上涨形成较强动力。
(1)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整体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外出务工机会不断扩大,务工工资不断上涨,直接导致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加大,雇工费用持续增加,最终成为推高蔬菜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耕地保护制度实施以来,工商业用地紧张和地价上涨问题更加凸显,对农业地租产生了明显的提振作用,导致蔬菜生产中所承担的土地成本上涨更为突出。全国农产品收益资料显示,2011年与2001年相比,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生产人工成本上涨216.4%,土地成本上涨424%。
(2)农业生产资料及生产服务价格的持续攀升推动蔬菜生产总成本上升,助推菜价高涨。统计资料显示,2005-2010年,河南省农用种子价格上涨65.2%、化肥上涨47.2%、农药上涨26.1%、排灌费上涨18.4%、生产服务费上涨34.7%。
(3)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费不断提高,蔬菜运输成本上升,推动蔬菜价格上涨。一方面,不断上涨的燃料价格造成了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不时出现的雨雪恶劣天气也会造成道路不畅,直接导致蔬菜运输成本的提高;再者,公路运输途中的各种收费也助推了蔬菜运输成本的提高。
3.流通环节冗杂带动菜价上涨
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流通环节的层层加码也是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了解,蔬菜从田间地头走上百姓餐桌一般要经历3、4道,甚至高达5、6道环节,每过一个环节,其价格就会不同程度被抬高。有关资料表明,在蔬菜零售价格中,流通费用要占到1/3-2/3,特殊情况下,甚至占到90%左右。
4.自然灾害频发加剧菜价上涨
自然灾害对蔬菜生产、仓储、运输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蔬菜价格异常上涨。如受洪涝灾害影响,2007年6、7、8月河南省蔬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1%、27.6%和37.3%;2008年雪灾期间,交通受阻,致使蔬菜市场供给紧张,1、2月蔬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9.2%和40.3%。
5.投机炒作经营哄抬蔬菜价格
部分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甚至暴涨与人为炒作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游资大量渗入,扰乱市场秩序,炒作蔬菜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法商贩通过囤积居奇,限制出货,人为制造货源紧张气氛,垄断、哄抬蔬菜价格。
6.产销信息失衡引发菜价上涨
长期以来,蔬菜生产基本由市场引导、量少价涨的供求规律发挥着内在的主导作用。随着蔬菜“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又由于该方面的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出现了产销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象。由于农民缺乏及时、准确、综合、全面的市场供求信息和有效指导,无法对未来行情作出科学判断,只能凭借经验或当前价格信号来决策未来的生产活动,很容易导致蔬菜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产销矛盾。这种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小生产”模式不能适应“大流通”格局,从而引发菜价上涨。
稳定蔬菜价格,必须立足于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规模化生产为实现途径,从生产、管理、销售、政策扶持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1.狠抓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给
(1)切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和增加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增强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
(2)加大蔬菜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菜积极性。在蔬菜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应有选择地开展重点蔬菜生产财政补贴支持,采用生产要素补贴、最低保护价补贴等综合补贴方式对菜农进行补贴,并定期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
(3)完善菜农利益保护机制,解除菜农的后顾之忧。积极探索推行蔬菜政策性保险业务,支持发展订单农业,降低蔬菜种植风险。引导蔬菜生产者和流通主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最大程度减少菜农损失。
2.净化流通环境,降低蔬菜成本
加快推进蔬菜流通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序的蔬菜流通体系,搞好蔬菜产销衔接工作。
(1)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在蔬菜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将蔬菜生产和销售终端对接,建立合作社和超市的合作关系,同时推动餐饮业、加工业和流通业与蔬菜生产者间的蔬菜订单的发展,减少流通环节。
(2)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将免收道路通行费措施落实到位。严厉查处乱设卡、乱收费行为,最大程度降低蔬菜流通成本。
(3)切实按照农贸市场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农贸集市摊位费、卫生费的收取标准,取缔各种名目的不合理收费,降低蔬菜经营成本。
3.完善储备制度,增强应急能力
要因地制宜制订完善蔬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建立蔬菜储备制度,增强应急、应对能力。坚持保障日常消费与满足应急需要相结合,根据消费需求和季节变化进行蔬菜应急储备,防止由于天气恶劣或其它突发因素滋生引起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保障特殊情况下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
4.加强监测预警,有效引导生产
要建立和完善覆盖蔬菜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报告、发布制度,搭建蔬菜产销信息平台,引导菜农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
5.强化监管力度,严打投机行为
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对性质恶劣、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例,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始终保持对市场监管的高压态势,以切实维护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作者单位:河南省统计局)
编辑:田佳奇
天下翕翕
董年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