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 天水 742200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影响
张旭东
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 天水 742200
对传染病造成影响的不但有人类和生物以及生态因素,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也会对传染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蚊媒传染病对于气候要比其他的传染疾病还要敏感。气候的转变会让虫媒因为地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繁殖速度也会不断的提高,叮咬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减少病原的潜伏时间,因此造成了疾病的传播,因为气候的变化,所以也会造成海水温度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降,造成很多的因为水源造成的传染病概率在不断的上升,经过有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气候的原因在传染病中所造成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治。
气候;传染病
1.1 气候变暖
通过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在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水平和全球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所释放出来的温室气体直接的提高了全球温度,加快全球变暖,这种气候的变化和自然变化是不一样的,一百年之后,全球的温度会平均提高0.5℃。除此之外,经过研究可以看出,在1957年到1992年之间,深海中的温度有了明显的变化[1]。
1.2 海平面升高
因为气候原因所带来的影响,比如海洋中冰山融化和海平面在每年都不断的上涨,陆地不断下沉,雪山面积在不断减少,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提高的中位数会在50CM,海平面的提高速度会是上个世纪的三倍。
1.3 极端天气状况和厄尔尼诺现象
伴随着现在全球温度在不断的提高,会有一些比较极端的天气现象,比如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也会随着全球变暖而增加。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比较的严重,平均四年就要发生一次。现在降雨量的不均匀,所以造成了水灾或者是旱灾,很多传染性疾病的爆发都是因为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
气候的变化和降雨量的变化对虫媒疾病的产生和分布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下面就提出了疟疾、虫媒病等传染疾病受到气候的影响怎样进一步发生扩散的。
2.1 疟疾
在全球所有的虫媒疾病中,疟疾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疾病,每年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在100万到200万之间。根据美国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在1973年开始,疟疾有了新的传播迹象,疟疾一般会在冬天,16℃的温度中进行传播,如果温度达不到16℃那么病毒就不能发育,温度和空气湿度是疟疾进行传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气候的原因在传染病中所造成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治。如果温度可以达到20℃到27℃之间,那么疟疾病毒的外在潜伏期就会缩短。
已经在卢旺达发现疟疾的发病率和气候之间有着密切关系,1987年在出现了高温天气和超强降雨之后,疟疾便蔓延向了海拔更高的地方。高原上气温比较低的地方疟疾的发病率呈指数规律,在海拔比较低的地区,降雨量和气温是影响疟疾的主要因素,在津巴布韦地区,气温将会影响疟疾的分布状况,主要展现在疟疾发病率和流行程度,斯里兰卡地区中疟疾和厄尔尼诺现象有着重要关系。根据有关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冬天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如果温度有了小幅度的提高就会造成疟疾的大肆传播,按照气候带给疟疾的影响上来看,热带和温带中疟疾的流行性在明显上升。
2.2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
登革热和DHF/DSS主要是因为黄病毒所造成的,主要进行传播的是埃及伊蚊,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很多的美洲国家登革热开始了复燃,而且带来了很多新的疾病,如DHF和DSS。造成登革热重新复燃的主要因素是供水系统的不完善,国际旅游的开展或者是移民。气候也对病毒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可以杀死蚊子,所以气候变暖,让蚊虫的分布变得更广,现在登革热病毒依然在南纬20℃和北纬30℃之间进行传播。在1986年有关的研究显示,墨西哥出现的登革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雨季的到来,平均温度在17℃到30℃之间,是四倍的增长速度,1988年墨西哥非季节性的夏季中,在海拔1700米的高原中也出现了登革热,所以气候和登革热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医学的支持[2]。
气候温度也会对登革热的传染动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气候的温暖所以造成埃及伊蚊幼虫的身体体积在不断的见效,最后对成虫的大小也造成了影响。为了可以发育好进行产卵,所以那些体积比较小的成虫进行觅食的次数就会增多,所以在一个周期内进行觅食的发生率就会有所提高,在泰国的有关报告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虫子的定要率和温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病毒的生长会随着温度的增加减少时间,这就造成在有限的时间中形成感染力的蚊子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比如30度的时候登革热病毒的EIP会在12d,但是如果气温在32度以上,那EIP就在7d。总体来说,在蚊虫所生存的范围中,温度的提升会提高定要率,也就扩大了传染性。
2.3 虫媒病毒性脑炎
在美国的相关报告中显示有65%的脑炎是因为虫媒病毒所引起的,大多数都是蚊媒传染造成的,在北美地区,SLE一般会在7月份的时候在20℃的南部地区比较的易发,但是在偏北方的地区非季节性温度的地区也有过爆发。圣路易脑炎的传播媒介有这样几种,一个是比较偏远的西部地区有一种跗斑库蚊,还有东南部的尖音致倦库蚊,北部地区的家蚊。这和白天的平均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有很大的关系,在1984年的时候加利福尼亚有就有一段时间长期处于高温,所以就引发了圣路易脑炎[3]。
加利福尼亚州有关的研究可以看出,每当气温提高了1℃的时候,成蚊的概率便会降低1%。除去这些有利的原因之外,如果气温比较的高,病毒的传播速度也会加大。按照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当温度提高3℃到5℃的时候,病毒的传播概率就会明显的向北转移。
造成传染病的因素有很多,可以让传染病复燃的原因也有很多。气候的原因对传染病的传播所造成的影响也展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包含对病原的繁殖和成熟的影响。全球气温不断的上升将会改变传染病的分布状况,这就让更多的人群在一个高危环境中。我们对气候因素在传染病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着需要气象学家和社会学家还有医学家等多个学科之间进行合作,还要有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疾病的产生和分布状况和气候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有效的制定出预防策略。
[1]李国栋;张俊华;焦耿军;赵自胜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影响研究进展 [J].生态学报 ,2013;275:217~222
[2]刘起勇.气候变化对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影响 [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 2012;311:1681~1683
[3]桑梓.异质性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和控制措施效果评估 [J].旅行医学科学 , 2012;15
张旭东(1970.7-),本科,汉族,甘肃天水人,传染病主治医师。
R183
B
1009-6019(2014)12-03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