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11
急性创伤性脑肿胀临床治疗体会
朱丹
锡山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11
目的:分析急性创伤性脑肿胀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创伤性脑肿胀42例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33%,治疗有效率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急性创伤性脑肿胀,对其积极进行综合性治疗,提高存活率。
急性创伤性脑肿胀;临床治疗;存活率
急性创伤性脑肿胀死亡率较高,常因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打击跌倒等致伤,在广泛脑损伤、脑挫裂伤后出现的急性继发性损害,患者伤后2h-4h双侧或一侧脑组织呈广泛肿大,且处理困难,病情发展迅速,可因无法控制的颅内高压而死亡[1]。现搜集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创伤性脑肿胀42例患者,对其临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创伤性脑肿胀42例患者,平均年龄是(48.65±2.13)岁,年龄范围是10-84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9例、13例,其中4例因打击跌倒致伤,8例因高处坠落致伤,30例因交通事故致伤;3例着力部位为额正中,4例双侧枕部,4例后枕正中,31例单侧头部;2例合并腹腔出血,5例环枢椎骨折,10例四肢、肋骨骨折,25例颅骨骨折。全部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院前急救:及时处理患者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障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通气管,使气道保持通畅。对患者进行补液,维持正常血压。对伤口进行有效止血、包扎,并对患者四肢、头、脊柱、颈等部位进行正确固定,运送至医院。运送途中,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对其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准确记录。进入急诊科后,结合患者病情程度进行相关检查。(2)手术治疗: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降颅压及止血等。对于脑肿胀伴一侧额颞部颅内血肿患者,术式选择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对于脑肿胀伴双侧额颞部颅内血肿患者,术式选择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时,于患者颞部将头皮和肌层切开,并作一小孔将硬膜切开,将部分血肿液放出,达到减压目的;实施开颅手术时,切开患者颞底部分硬膜,将挫伤脑组织、颞部血肿清除,以解除脑中线受压,后将额部及顶部少部分硬膜切开,将硬膜下血肿清除,电凝止血,最后将额叶脑内的挫伤脑组织及血肿清除。对于脑肿胀伴双额部颅内血肿患者、双侧肿胀且血肿量较少的患者,术式选择冠状双额颞开颅,于患者伤重侧额骨处钻孔,将硬膜切开,将陈旧性部分血液放出,达到减压效果,后将另一侧额骨处钻孔,将硬膜切开,将陈旧性部分血液放出,实施手术开颅。锯开患者额骨大骨瓣,范围约7cm×14cm,将双额叶脑内挫伤组织及血肿清除。(3)生命体征监测:若患者无手术指证,则对其肢体活动、瞳孔、生命体征及意识等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对于GCS低于8分的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当患者ICP高于3.33kPa时,应再次对其进行头部CT检查。当GCS高于8分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出现意识障碍程度加重或收缩压升高明显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头部CT检查。(4)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对其进行物理降温、预防感染、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降颅压、腰大池引流等综合治疗。术后1h-1d,对全部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
观察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33%,其中7例无效,占16.67%;13例好转,占30.95%;22例有效,占52.38%,治疗有效率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5例存活患者中,8例Ⅱ级植物生存,占19.05%;6例Ⅲ级重残,占14.29%;7例Ⅳ级中残,占16.67%;14例Ⅴ级良好,占33.33%。
急性创伤性脑肿胀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应引起重视,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避免不良后果,提高存活率。临床上治疗该病时以解除病因、综合性治疗为主。救治时,应当将患者存活率放在首位,做好院前急救,避免低血压、缺氧等造成的大脑继发损伤,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合理选择术式。针对重型颅脑损伤且伴有严重脑肿胀、脑挫裂伤、颅内高压的患者,术式以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为首选[2]。在本文研究中,患者通过院前急救、手术治疗等综合性临床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3.33%,存活35例患者中,8例Ⅱ级植物生存,6例Ⅲ级重残,7例Ⅳ级中残,14例Ⅴ级良好,表明该治疗方式有效、可靠,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综上认为,对急性创伤性脑肿胀患者展开综合性治疗,存活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1]卫德来.创伤后急性弥散性脑肿胀6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5(18):58-59.
[2]张玉国 吴昭春.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治疗体会[J].安徽医学.2013,10(12):62-63.
R742.7
B
1009-6019(2014)12-0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