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德 张晓进 郭萌 王然 杨颖 薛爱华
作者是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无形资产,期刊作者队伍建设是编辑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队伍的状况决定了期刊稿源的状况,作者的科研水平、撰写科研论文水平、学科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和学科的发展方向[1]。而核心作者更是期刊质量稳固和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反映出期刊在某一学科研究上的持续影响和辐射强度[2]。掌握期刊核心作者特征,对进一步开发作者资源、发展和壮大作者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10年来《中国防痨杂志》作者群变化情况,发现期刊的核心作者,有针对性地逐步加强期刊作者队伍建设,最终实现打造科技精品期刊的目标,兹对2004—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载文的核心作者特征、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一、资料来源
作者相关信息来源于《中国防痨杂志》2004—2013年所刊出论文(包括论著、综述、短篇论著等)第一作者及其所在机构信息,刊出稿件被下载和引用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国防痨杂志》评价指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因2013年期刊评价指标还未公布,本研究引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只包括2004—2012年的结果;因引证报告中从2009年才开始报告期刊综合评价指标,因此本研究中综合评价指标开始年份为2009年。数据更新截至时间为2014年1月。
二、数据收集方法
以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按年度将《中国防痨杂志》刊登论文的作者相关信息(包括稿件名称、作者姓名、所在机构名称等)转入数据库;在CNKI全文数据库中以“中国防痨杂志”为刊名检索期刊历年刊登稿件的被下载篇次和被引用篇次数据转入数据库;提取稿件的第一作者及其所在单位信息。上述过程独立操作2次,并对2次检索、导入和提取信息进行一致性复核,保证信息准确。
三、相关概念
1. 篇均作者、作者所在机构、被下载篇次、被引用篇次:指期刊单年和(或)观察年度中,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作者所在机构、被下载篇次、被引篇次数量。
2. 作者发文数:指某作者在某一时间段内以第一作者身份的发文数。
3. 作者数:指某一时间段《中国防痨杂志》刊登文章中第一作者人数,同一作者在统计期间发表2篇及以上文章,统计时作者数按1位作者统计;集体作者按文章中落款的集体单位名称统计。
4. 核心作者群:是指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体[3]。
四、数据分析方法
一、总体情况
2004—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共载文2091篇,参与发文的全部作者9308名,篇均作者4.45名,篇均作者数增长了36.41%[(5.32-3.90)/3.90];共计发文机构3087家,篇均发文机构1.48家,篇均机构数增长了39.20%[(1.74-1.25)/1.25];被下载97 271篇次,篇均被下载46.52次;被引用8762篇次,篇均被引用4.19篇次(表1)。
二、核心作者情况
2004—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刊登论文中共包括第一作者1480名,2004—2013年在《中国防痨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N=11,将此数代入计算公式,可得M约为2.48,在实际应用中按照取整的原则,取M值为3,即2004—2013年在《中国防痨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构成核心作者候选人,共计131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被引频次最多的作者的被引篇次N=127,得M为8.44,取整为9,即文章被引篇数在9篇及以上者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共计307名。经合并、查重,共入选核心作者候选人352名,占该时段第一作者总数的23.78%(352/1480)。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总数818篇,占该时间段发文总数的39.12%(818/2091),平均发文指数为2.32篇(818/352);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被引篇次6419篇次,占被引总篇次的73.26%(6419/8762),平均被引指数为18.24(6419/352)。综合学术水平值大于100的作者125名,构成本刊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发文426篇,占发文总数的20.37%(426/2091),占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数的52.08%(426/818);核心作者发文被引篇次3803篇次,占总被引篇次的43.40%(3803/8762),占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被引篇次的59.25%(3803/6419)(表2)。
表1 2004—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载文总体情况
表2 《中国防痨杂志》2004—2013年125名核心作者的各项评价指标统计
续表2
三、核心作者所在机构及地域分布情况
从核心作者所在机构来看,2004—2013年同一机构拥有核心作者数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心作者17名,核心作者发表文章65篇,被引447篇次;其次是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核心作者10名,核心作者发表文章33篇,被引频次203篇次;并列第3位的是广州市胸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有核心作者8名,核心作者发表文章篇数依次为37篇、37篇和17篇,被引依次为286、157和337篇次;排名第4位的是广东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现更名为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核心作者5名,核心作者发表文章29篇,被引120篇次;排名第5位的是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有核心作者4名,核心作者发表文章10篇,被引255篇次。
从核心作者所属机构的地理位置来看,排名第1位的是北京市,有39名核心作者,占核心作者总数的31.20%,核心作者发表文章131篇,被引1163篇次;排名第2位的是广东省,有19名核心作者,占核心作者总数的15.20%,核心作者发表文章84篇,被引619篇次;排名第3位的是浙江省,有16名核心作者,占核心作者总数的13.01%,核心作者发表文章40篇,被引622篇次;排名第4位的是上海市,有13名核心作者,占核心作者总数的10.40%,核心作者发表文章46篇,被引315篇次;排名第5位的是福建省、湖北省,各有5名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发表文章依次为17、16篇,被引依次为117、119篇次。
四、期刊主要指标分布情况
科技期刊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跻身于国际同类期刊之林,就必须成为专业精深、品质优秀的精品[6]。
期刊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期刊发表论文的时效性与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稿件的质量决定期刊的总体水平[7]。团聚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不仅是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环节[8],更是实现科技精品期刊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之一。发现、培养和团聚期刊的核心作者群是期刊人才资源建设的一部分,是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1]。通过团聚有影响力的期刊核心作者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依靠核心作者群源源不断地提供高水平、高质量论文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学术声誉与受关注度[9]。这就需要对核心作者群及其论文的特征有深入认识,明确期刊约稿(包括组织重点号)的重点区域范围、专家群体、课题内容,使得编辑工作更加具有目的性与方向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近10年《中国防痨杂志》核心作者群体特征分析
2004—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的核心作者群主要分布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和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7家机构共有核心作者60名,占核心作者总数的48.00%。这7家机构应为今后期刊约稿和组织重点号的首选机构;同时要十分注意挖掘和孵育本刊所有核心作者所在单位或机构的潜力,发现和培育新的核心作者群体,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本刊在业界的广泛影响力和综合吸引力。
表3 2004—2012年《中国防痨杂志》主要期刊评价指标及其排名情况
从核心作者所属机构地理位置来看,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和湖北省等6个省(直辖市)的核心作者共97名,占核心作者总数的77.60%。说明以上6个省(直辖市)结核病防治科研实力较强,稿件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较高,是今后期刊约稿和组织重点号的主要关注区域;期刊核心作者队伍分布区域局限性明显,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那些区域对于本刊的认可度高,当地的相关政策有利于本刊在这些区域形成足够的权威性与影响力,这种情况对于期待与本刊发展交流、合作的其他区域作者群体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编辑部在关注上述6个区域核心作者群体的同时,要特别给予其他区域作者群体以政策上的倾斜,注意发现和培育我刊新的核心作者群体。同时,还应该考虑组织专家对科研能力较弱的区域和机构给予技术支持,帮助其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鼓励这些地域和机构的研究人员撰写研究论文并投给《中国防痨杂志》。
二、近10年《中国防痨杂志》主要评价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一篇论文有多名作者参与,可以在知识结构等方面相互取长补短,发挥群体智力,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成功的水平[12]。多中心合作研究是增强研究力量、优势互补的方式[13],篇均作者数和篇均机构数的增加,说明载文的合作度升高,科研技术的难度增高,论文的实用性增强[14]。本研究结果显示,10年来《中国防痨杂志》的篇均作者数增长了36.41%、篇均机构数增长了39.20%,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基础、临床、实验室研究已经逐渐向多中心合作研究的方向发展,研究技术和研究水平日趋成熟。同时,提示广大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者今后要特别重视多中心科学研究,加快循证医学引入科学研究的步伐,从而撰写出更多、更好的科学性、实用性俱佳的论文提供给本刊。本刊编辑部将做好服务工作,快速、严谨地完成审稿流程,赢得时间使得重要科研成果早日面世,为机构与作者争取到首发权与首创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志谢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慢性病防治中心房宏霞在统计学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
[1]耿琚兰. 期刊作者队伍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4):120-122.
[2]钟文娟. 从论文作者群统计看对外汉语期刊学术影响力——以《世界汉语教学》为例.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9):64-68.
[3]徐红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2012 年核心作者群的分析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6):1074-1078.
[4]钟文娟. 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 科技管理研究, 2012,(2):57-60.
[5]丁学东. 文献计量学基础.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220-223.
[6]陈翔. 科技期刊组建作者队伍的途径. 中国科技信息, 2011, (14):157-158.
[7]张丛, 韩平, 严健铭. 学术期刊知名度对其载文引用的影响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6):1174-1177.
[8]宫福满. 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3):67-68.
[9]韩喜英.试论医学科普期刊作者队伍的组建与扩展.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S1:67-68.
[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13:343.
[11]范永德, 薛爱华, 张晓进, 等. 《中国防痨杂志》2006—2011年间论著出版时滞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2013,35(4): 251-254.
[12]张洁.《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09年载文及作者统计分析. 情报杂志, 2010, 29(12): 27-29.
[13]陈文, 王姝, 李军, 等. 2006—2009年《传染病信息》载文及作者分析. 传染病信息, 2010, 23(5): 296-298.
[14]于光, 杨华, 赵悦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至2005年论文核心作者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 40(6): 43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