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经理
“中国梦”的价值内涵
◎ 文/经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更是“顺应时代前进潮流,造福世界人民,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中国梦”从个人、社会和国际三个层面分别就个人愿望、民族愿景及世界企盼作出了明确回答,凸显了顺应人民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和赢得世界支持的共同理想。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共同理想的指引。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国内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其表现为,改革过程中触及的利益矛盾日趋错综复杂,国际局势虽总体稳定,但局部碎片化趋势日趋明显。面对新形势,利用国际地缘政治调整期的战略机遇,统筹和协调各方面利益诉求,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凝聚人民共识,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共同理想建设的总目标。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要团结一切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发展道路的爱国者,还要有效地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运用各类意识形态手段对我国从事的分化瓦解活动,从而有效地维护我国经济发展安全,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1.倡导“中国梦”是振奋人民信心的必然要求
自1978年我国正式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过多年的经济布局调整与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复兴丝绸之路战略和开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使得内地与沿海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目标,为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确定了方向。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消极的思想价值观也在人群中不断蔓延。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能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理想面前敢于追求,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有坚定信念作保证。这个信念就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发图强的“中国梦”。因此,深入探讨“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间交往的关系,成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的重要课题。
2.“中国梦”是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迫切需要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原来生活在地理分界线之内的居民,如今可以进入虚拟世界,足不出户地浏览全球各个角落的新闻动态,并针对时事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时事讨论。然而,应当看到,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和意识形态宣传也对网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消极影响。
为保证国家安全,我国对内要重塑中华民族的主体地位,对外要积极赢得国际友好力量的支持,在内外两条意识形态战线上同时建设,两者并举,才能稳固我国的国际地位。那么,我国应当以什么样的共同理想来实现这个战略呢?这个理想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要走适合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偏见;“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它反对文化渗透和消融;“中国梦”汇聚中国人民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它反对霸权,也团结着一切希望独立自主的国家。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共同理想,“中国梦”的提出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每个人的“中国梦”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的振兴,民族的兴旺需要每个人以实际行动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的历史是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独立和挽救民族危亡,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民族解放的事业中;“中国梦”的现实是无数的你我他为了追求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把个人的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事业中。展望未来,每个人的行动都是“中国梦”的载体,只有大家分享共同的价值体系,人们才能在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要。在个体维度上,“中国梦”的思想体系,一方面承认每个人选择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必须把自己的选择建立在现有的、相互依赖的社会分工体系之中。它和“美国梦”的区别在于,“美国梦”虽然强调了个体选择的正当性,却在社会整体协同性发展的问题上选择了沉默,制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幻影。这和强调现实基础和“共生”关系的“中国梦”是截然不同的。
2.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也是其生存空间的实践者,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更是民族力量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各民族在历史岁月中经过不断磨合和交融,逐步产生了共同的文化根基和民族精神。“中国梦”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美好未来的期望。“中国梦”实现于中华民族对于自己道路和物质载体的选择,即在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被历史实践检验的正确道路。它始终以民族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作为自己的核心精神。“中国梦”产生于民族之间相互团结的精神力量。它是连接所有民族的精神纽带,强调只有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中华民族的理想才能得以实现。与“欧洲梦”不同的是,“欧洲梦”虽然也强调民族团结和共同理想的必要性,但却难以摆脱各民族在宗教历史上遗留的价值纷争和群体隔膜,难以实现各民族统一于共同的理想,而只能以联合形式商议阶段性的行动目标。这和强调以民族统一和兼容并包的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截然不同的。
3.世界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起始点基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但它的核心价值却属于全世界。这种价值理念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谐”地生活,强调共同生存,携手并进;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中国梦”中包含的“共生”关系,使中华民族不仅要实现自己的独立与发展,也承认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为了追求本民族的发展而作出的各种努力和尝试。同时,它也强调为了共同的理想,各个国家之间存在彼此联合,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繁荣与稳定的可能性。这种稳定的国际形势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的发展,也回应了世界人民的要求。因此,和“美国梦”与“欧洲梦”不同的是,“美国梦”强调价值观的惟一性,要求参与其建立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国家,必须承诺做出和自己一致的选择;“欧洲梦”虽然强调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却始终以削弱和瓦解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内生力为目标,消除威胁欧洲经济利益实现的大国地位;相比之下,“中国梦”不主张适合于所有国家的惟一的发展模式,也不主张用自己的模式取代其他国家现有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是国家间平等与尊重的深刻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中国梦”寄托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未来发展的图景。中国共产党提出以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目标就是回应人民的需求,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因此,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探讨“中国梦”对于我国发展的意义。
1.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梦”作为导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把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作为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这个方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也曾有过失误,然而,由于党和政府制定的大政方针始终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内因素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不平衡性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变化,人们由以往的注重履行义务转变为主动要求个人权利和关注自我实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权利要求的多样性使我国的社会整合能力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不能迅速地解决贫富差距、社会福利均等化等一系列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问题,使得很多人往往从自己不利的社会现状出发得出了悲观的结论,进而产生消极厌世的思想,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重视,将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且,还会为国际敌对势力所利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从国际因素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霸权主义不允许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他们以各种手段在全球各个地区制造不稳定的社会局面。
因此,“中国梦”的提出,其一,要为我国的发展明确方向,将每个人的梦想和中华民族的理想结合起来;其二,要让每个人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希望;其三,要让每个人参与到涉及我国发展的各项进程之中,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而努力奋斗;其四,就是要让所有认同“中国梦”核心价值理念的其他国家共同参与到多极化世界进程的建设中,从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发展的客观基础
任何美好的梦想都要以现实作为基础,没有客观性的物质基础,个人的理想只能是“黄粱一梦”,民族的梦想更是可望而不可及。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进行社会生产建设,这不仅使神州大地为之焕然一新,也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从国际因素来看,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和我国周边和平的国际局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的经济形势正趋向于不稳定,如果我国能够自己站稳脚跟,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实现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创造有利条件。从国内因素来看,为了顺应经济发展形势,我国也在加速进行司法、行政等领域的改革。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到本世纪中叶将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上述雄厚的物质性基础,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使“中国梦”没有沦为一纸空谈,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中国发展之路的指明灯,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国梦”的主题教育,使每个人都有一颗做事的恒心,一颗立事的信心,一颗举世的诚心,才能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机,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ZD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
编辑: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