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亮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的多少来计算在校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当前,我国的很多高校已经普遍采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但学分制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在校课堂所学的一种成绩计量,而艺术院校学生的大部分所学知识、考核成绩和最后的能力检验都要依靠实践之后所出的成果。因此,注重对艺术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成绩的管理已一种必然的趋势。
艺术院校管理模式实践能力一、什么是实践学分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实践学分,则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从事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智力成果或参加科技竞赛取得优秀成绩,经学校实践学分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在具体的实践学分管理中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对实践学分的理解以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对“实践学分”的命名也有所不同。例如,黑龙江大学将这种学分管理模式称为“三创学分”,大连理工大学则是“奖励学分”这一提法,中山大学等三所院校使用了“科研学分”这一提法,沈阳师范大学等大学则根据自己师范院校的特殊情况将这一管理模式称为“创新学分”,除了以上四种提法之外还有“项目学分”“研究学分”等不同的提法。笔者根据艺术院校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学分制管理中的特点认为“实践学分”这一提法更合适高等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
二、时代背景
高等院校实行艺术实践学分管理是有其自身的时代背景的。众所周知,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在高等艺术院校中设立实践学分,正是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管理者们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多元化人才进程中的探索结果的不断深化与完善,是高校艺术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如何使自己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的一种有益探索。
三、理论依据
1.“教学做合一”思想
早在上个世纪初,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已经提出了“教学和一”思想。他认为教育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要在“做”上来进行的,“死读书”和“填鸭式”教学都是不可取的,教育工作者要把“教”“学”“做”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在在“做”这个实践过程中。这应是实践学分这一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管理理论中的最初萌芽。
2.艺术类人才的特殊性
高等艺术院校与其他工科院校与理科院校不同,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学科研与创作是紧密相连的,教学的过程与实践的过程是相互贯穿的。除基础课之外,本科生在本科教学阶段所学都要表现的东西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因素,这种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知识习得模式区别于一般文理科统一的教学模式,这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规律。
四、艺术实践的市场价值
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文化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相应的各项文化产业也进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阶段,各种艺术形式的文化市场业日益繁荣。因此,对艺术创作者的需求也就不断扩大,市场的发展、消费者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对各种文化产品的要求也就不断地提高,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刚刚毕业就要投入到这种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而刚刚毕业的学生显然对这一竞争还是一脸茫然。面对这种情况,艺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来帮助学生们完成课堂学习与进入消费市场的直接对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可以让毕业生更早地了解到自己将要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为整个文化艺术市场培养更高质量、更有适应能力和更符合21世纪需求的人才。
五、艺术实践的教学价值
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实行实践学分管理还具有一定的管理价值。实践学分管理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延伸,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社会检验。艺术是一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当前在课堂所学的知识等到四年毕业之后就已经落伍,而实践学分这一管理模式不但可以随时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见所闻联系起来,寻找自己的不足以及课堂教学的缺陷,通过学生的积极反馈,教师们也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课程计划以及授课内容。学生在实践学分的获得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探索并发现或自己去创造艺术规律。
六、艺术实践学分的类型
艺术实践学分主要由“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
1.科研学分
科研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研究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著作或论文、研究成果获奖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2.技能学分
技能学分是指参加相应学科的各种级别的专业竞赛获所获得的相应学分以及跟专业相关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所获得的学分。
3.实践学分
实践学分是指参加各类社会文化科技实践活动(包括公益艺术创作、公益艺术表演、文艺下乡),取得优秀成绩、受到表彰而获得的相应学分。
七、艺术实践学分的功能
1.艺术实践学分的实施有利于在校生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生参与到实践学分的获得过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学生们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的社会实践当中,并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能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以此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艺术实践学分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而创新的最大源头就是不断地参与到具体的实践竞争当中。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开展艺术实践学分活动,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目的就是要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创新实践的育人功能。
八、艺术实践学分在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等艺术院校实践学分在具体的管理中应通过成立相应的实践学分管理机构、完善监控管理等手段来提高管理质量,为艺术院校大学生实践学分活动的开展及实践学分的获得提供保障,使得在校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学校应确立实践学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制定实践学分管理的相关办法、措施以及实践学分的获得办法,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组织、督促和监管,并制定实践学分合理的认定、评价体系等。
参考文献:
[1]杨宁,于立蕾.设立本科生研究学分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现代化,2002,(1):59-63.
[2]姚兴田,周一丹.科研学分与大学生创新教育[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4):57-58.
[3]华正伟.创新学分: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与实践[J].理论赛,2005,(10):126-127.
[4]李晶.高等艺术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12-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