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茜
摘要:
从流程管理的角度出发,以风险控制为切入点,对物流金融业务进行研究。首先,梳理相关理论,包括业务流程管理、物流金融的内涵外延及运作模式,总结了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形成因素,归纳了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类型,从共同设计契约、风险定价、流程管理、以具体运作模式为案例的角度回顾了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结果认为,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较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物流金融;流程观;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56-02
1 引言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促进了物流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1999年中国物资储运与银行联手开发了第一笔存货质押模式的物流金融业务后已经与十几家金融机构合作;2001年下半年深圳发展银行试点开展存活融资业务,2006年深发展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此后,多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开展了物流金融业务。
然而,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中,金融机构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损失屡屡出现。以中储为例,仅从其审计报告就可以看出,2012年由于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而导致账面上或有损失1.55亿,约占净利润4.11亿的37.71%,2011年的5024万元,占净利润4.09亿元的12.28%,2010年的3778万元,占净利润2.88亿元的13.12%。由此,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可见一斑,风险控制方案亟需完善以降低业务主体的损失。
2 业务流程观概述
综合Michael Hammer与James A.Champy,T.H.达文波特,A.L.斯切尔,H.J.约瀚逊等对业务流程的定义,得出业务流程的概念: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限定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进行转手交接成为可能。活动与活动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可以有较大的跨度。而狭义的业务流程则认为它仅仅是与客户价值的满足相联系的一系列活动。
业务流程对于企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企业关键业务的一种描述;更在于对企业的业务运营有着指导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对资源的优化、对企业组织机构的优化以及对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变。这种优化的目的实际也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争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3 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
3.1 内涵外延
邹小芃最早提出物流金融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地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地发展而产生,属于物流企业服务的高级阶段,此概念的提出基本确立了物流金融的研究对象和方向。
在对金融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后发现,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对物流金融的理解: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利用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与物流监管服务,依据供应链而开展的旨在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的金融活动。广义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其供应链活动中,通过开发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有效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地运动,在物流过程中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狭义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利用贷款、承兑汇票等多种信用工具为生产商及其上游经销商、下游经销商和最终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资金汇划、信息查询等为一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2 运作模式
依据金融机构不同的参与程度,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分为:资本流通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与金融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协助中小企业融资,提高企业运作效。此模式包括替代采购、信用证担保两种方案;资产流通模式:第三方物流自身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及良好的信誉的前提下,通过资产经营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融资、物流、流通、加工等集成服务。该模式包括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反向担保等方案;综合模式:资本流通模式与资产流通方式的结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较高的要求,典型的案例如UPS。
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程度划分为:中介模式,即商业银行处于主导地位,物流企业受托提供对质押物的验收、价值评估、仓储保管、货款流向监管及质押物的拍卖等中介服务,只收取物流服务费,不承担其他的风险及损失;担保模式,即第三方物流处于核心位置,在中介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信用贷款配额的分配、提供信用担保的职能,同时承担贷款资金损失的风险,此种模式有效调动物流企业的积极性,简化了贷款程序,降低了操作成本;自营模式,即第三方物流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本实力同时提供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节约客户的存货持有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按提供融资服务的主体将供应链融资模式分为物流企业以产业主导和商业银行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模式,并以UPS和深发展银行为例分析了两个模式的运作特点及在我国国情下开展的限制因素,得出结论两种模式都需要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按金融在现代物流的业务内容,将物流金融分为物流结算金融模式:代收贷款业务、垫付货款业务承兑汇票业务;物流仓单金融模式:融通仓模式、多物流中心仓单模式及反向担保模式;物流授信金融模式;综合运作模式。
4 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
4.1 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归类
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来源于以下两方面:物流系统构成要素内部缺乏敏捷性造成的内部脆弱性,来自物流系统构成要素与外部环境包括资源配置、运输条件、预测准确度和需求的不确定性等多方面之间的互动构成的外部脆弱性。尹海丹在对运作模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风险来源进行了细化,认为业务的风险来源包括:担保的有效性、货物监管的有效性、货物信息的准确性、风险转移、动产的流动性、仓单的真实性、参与主体的信用状况。Barsky对物流金融与传统融资业务进行对比,认为还应考虑到业务流程风险、环境风险、组织结构风险、人员风险和信息技术风险。
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归类大致如下:
以银行为风险承担主体,将风险分为三大类:银行操作风险,包括信息系统及技术的保障、人员专业素质;借贷企业资信风险,包括质押物、借贷企业财务状况、借贷企业的信誉状况、借贷企业成长潜力;物流企业监管风险,包括经营实力和技术实力。
按参与业务的主体分类,包耀东和张悟移将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细化为物流企业风险因素、融资企业资信状况、质押货物产生的风险、安全风险、物流金融运营状况。
根据供应链金融风险是否可控,李毅学将其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类,将系统风险归纳为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供应链系统风险;将非系统风险归纳为信用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操作风险。强调风险评估中应遵守“主体加债项,并侧重于债项”的重要原则,注重评估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4.2 风险控制研究
(1)共同设计契约。
周学农引入“双方共同决定市场”的思想,在分析供应链上商业银行、融资需求方及制造商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制造商作为先行决策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运用逆向归纳法求得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得出结论“双方共同决定市场”的机制是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市场机制。然而作者假设信息对称,使得该模型只适用于假设的完全信息。
(2)流程管理。
李毅学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研究了存货质押融资的风险控制,构建有效的战略控制系统与日常运营风险控制系统。他将日常运营风险控制按业务流程(图)进行分别处理。
(3)风险定价。
王勇等将“公平偏好”加入到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中,并对比是否考虑“公平偏好”因素来研究激励问题,得出结论金融机构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固定报酬多于传统模型中最优固定支付时,第三方物流会更加努力,从而给金融机构带来更高的收益。
袁光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两种情景下构建了数学模型,提供了物流企业参与该业务程度的最优选择及所应采取的措施。
李娟等引入存货质押融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并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业务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认为试图减少融资企业的不还款概率,在监督融资企业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督。
李毅学等假定违约外生给定,综合考虑了银行的风险偏好,质押商品的预期收益率和价格波动率,贷款周期和盯市频率等因素的影响,利用VaR方法研究了标准存货及股票质押(静态质押)业务的贷款价值比率。
(4)以具体的运作模式为例的风险控制研究。
褚静騉以仓单质押模式为例,从银行角度分析物流金融风险,建议银行应该重视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融资企业的选择,并且建立共赢的银企合作模式、建立一体化的监控系统以减少三方的摩擦、优化三方合作,确定合适的质押率使风险与收益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张璟以授信融资模式为例,首次利用可拓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物流金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授信融资模式下参与主体可以共同实施的策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的准确性,运用各种风险度量方法对主体间的风险控制防范实施智能化的管理,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协调主体间的关系。
弯红地以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为例,利用博弈树建立道德风险模型分析,得出结论银行可否及时收款取决于供应链的稳定性、核心企业的还款意愿、核心企业与贷款企业的合谋、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5)风险防范措施。
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发,一方面要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加大执行力度,一方面要完善贷款政策等各种相关政策完善物流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加强对出质人的信用审查,加强自身的评估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第三方物流的软硬件建设;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应该加强信息共享,有效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
5 研究局限与展望
5.1 系统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关于物流金融业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作模式及风险评价的探讨,而对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较少。虽然有不少学者对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定价有深入研究,但是模型的独特适用性不强。另外,目前缺乏以流程管理为视角的风险控制研究。
5.2 缺乏实证研究
关于风险控制的研究多对问题进行假设求解,然后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缺乏实际情况的验证。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rLxOwndXPCfzlJ6uo0TOK 43U79LQrEpbEdJtqL2L284HyWYSD9yK4aTpOElv9b0I8zkkDA u7bp1bJ_HuVn7iK.
[2]邹小芃,唐元琦.亟待关注的领域:物流金融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5):63-65.
[3]李蜀湘.第三方物流金融知识共享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4):180-182.
[4]闫英,叶怀珍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存货质押融资服务定价模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10):56-58.
[5]陈祥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J].物流技术,2005,(3):4-7.
[6]吴昊.基于博弈论的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7]徐欣.解读供应链融资双重模式[J].物流技术,2007,26(7):69-73.
[8]宋焱.物流金融:出现动因、发展模式与风险防范[J].南方金融,2009,(12):41-46.
[9]Prater E, Biehl M.,Smith M.A.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agility,Tradeoffs between flexibility and uncertain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1,21(5/6):823-839.〖ZK)〗
[10]尹海丹.基于供应链金融各模式下的银行风险防范[J].经济师,2009,(5):18-19.
[11]Barsky N P.Evaluating business risks in the commercial lending desicion[J].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5,20(3):3-10.
[12]李电生,员丽芬.基于物流金融模式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2010,(1):62-64.
[13]包耀东,张悟移.基于AHP的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5):68-69.
[14]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36-41.
[15]周学农.供应链金融管理[J].系统工程,2010,28(8):85-88.
[16]李毅学.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7]王勇,徐鹏.考虑公平偏好的委托模式融通仓银行对3PL激励[J].管理工程学报,2010,1(24):95-100.
[18]袁光珮.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服务的分析与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1,(8):169-171.
[19]李娟,徐渝,冯耕中.基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20:49-50,106.
[20]李毅学,徐渝,冯耕中等.标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贷款价值比率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6,15(6):9-99.
[21]李毅学,徐渝,冯耕中等.重随机泊松违约概率下库存商品质押业务贷款价值比率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1):21-26.
[22]李毅学,冯耕中,徐渝.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12):42-48.
[23]褚静騉.基于仓单质押模式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50-52.
[24]张璟.规避物流金融风险的可拓策划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4):3-8.
[25]弯红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分析研究[J].经济研究,2008,(11):109-112.
[26]夏洪胜,周鑫.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风险研究—以存货质押融资为例[J].企业发展,2012,(3):109-112.
[10]尹海丹.基于供应链金融各模式下的银行风险防范[J].经济师,2009,(5):18-19.
[11]Barsky N P.Evaluating business risks in the commercial lending desicion[J].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5,20(3):3-10.
[12]李电生,员丽芬.基于物流金融模式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2010,(1):62-64.
[13]包耀东,张悟移.基于AHP的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5):68-69.
[14]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36-41.
[15]周学农.供应链金融管理[J].系统工程,2010,28(8):85-88.
[16]李毅学.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7]王勇,徐鹏.考虑公平偏好的委托模式融通仓银行对3PL激励[J].管理工程学报,2010,1(24):95-100.
[18]袁光珮.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服务的分析与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1,(8):169-171.
[19]李娟,徐渝,冯耕中.基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20:49-50,106.
[20]李毅学,徐渝,冯耕中等.标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贷款价值比率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6,15(6):9-99.
[21]李毅学,徐渝,冯耕中等.重随机泊松违约概率下库存商品质押业务贷款价值比率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1):21-26.
[22]李毅学,冯耕中,徐渝.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12):42-48.
[23]褚静騉.基于仓单质押模式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50-52.
[24]张璟.规避物流金融风险的可拓策划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4):3-8.
[25]弯红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分析研究[J].经济研究,2008,(11):109-112.
[26]夏洪胜,周鑫.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风险研究—以存货质押融资为例[J].企业发展,2012,(3):109-112.
[10]尹海丹.基于供应链金融各模式下的银行风险防范[J].经济师,2009,(5):18-19.
[11]Barsky N P.Evaluating business risks in the commercial lending desicion[J].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5,20(3):3-10.
[12]李电生,员丽芬.基于物流金融模式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2010,(1):62-64.
[13]包耀东,张悟移.基于AHP的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5):68-69.
[14]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36-41.
[15]周学农.供应链金融管理[J].系统工程,2010,28(8):85-88.
[16]李毅学.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7]王勇,徐鹏.考虑公平偏好的委托模式融通仓银行对3PL激励[J].管理工程学报,2010,1(24):95-100.
[18]袁光珮.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服务的分析与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1,(8):169-171.
[19]李娟,徐渝,冯耕中.基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20:49-50,106.
[20]李毅学,徐渝,冯耕中等.标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贷款价值比率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6,15(6):9-99.
[21]李毅学,徐渝,冯耕中等.重随机泊松违约概率下库存商品质押业务贷款价值比率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1):21-26.
[22]李毅学,冯耕中,徐渝.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12):42-48.
[23]褚静騉.基于仓单质押模式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50-52.
[24]张璟.规避物流金融风险的可拓策划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4):3-8.
[25]弯红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分析研究[J].经济研究,2008,(11):109-112.
[26]夏洪胜,周鑫.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风险研究—以存货质押融资为例[J].企业发展,2012,(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