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摘 要:安全生产现在成为了国家煤矿生产的关注重点,并且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予以规范,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但煤矿的安全生产的本质在于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煤矿行业员工的安全意识还较差,因此我国的安全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文章针对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中遇到的有关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如何提高安全意识教育质量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培训;提高
煤矿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同时还给受难者的亲友带来了悲痛,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得全社会开始关注煤矿安全生产。基于此,国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装备、培训三重原则,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原则,将安全培训工作提到了煤矿生产工作的前列。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和安全操作不到位有关,因此事故的预防是安全生产的重点内容。在煤矿的生产工作中应当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注重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培训,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根据对所有发生的事故的具体分析,职工安全意识的缺失以及责任心的缺乏是引发事故的根本问题,因此该类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所以,我们应当加强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1 实际存在的安全意识问题
1.1 心理上的麻痹。煤矿生产工作中所有生产人员都各司其职,每天都干着同样的工作,因此有些员工认为这些工作都过于熟悉,因此从思想上没有对作业中出现的一些异常和问题予以重视,仍旧习惯性的采用平常的做法对待,因此恶化了问题,从而引发了事故。
1.2 从众心理。在生产中,有一部分职工自身的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操作素质较低,不能发现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无法辨别自身的操作是否违章。生产中稀里糊涂的跟着别人干,依赖别人而自己不思考。因此即便是别人违章操作也无法发现问题,反而会跟着干,引发了很多事故。
1.3 侥幸心理。很多事故以及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在问题的发生初期,很多人都抱着侥幸以及偶然的心态,认为可以避免。在实际的煤矿生产中国,会有不少职工存在侥幸心理,这些人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懂得安全操作规程,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只是存在侥幸心理而明知故犯。认为即便是违章操作也不一定会引发重大问题。
1.4 惰性心理。这种心理主要体现在工作中的“凑合”态度,能省则省,嫌麻烦图省事,对于安全环节总是得过且过。
1.5 压抑心理。有些职工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心理上以及精神上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因此在工作操作中往往心理疲劳、精力不集中,责任心就会下降,由于精神紧张导致反应迟钝从而无法及时的发现安全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自控能力的缺失。
1.6 逆反心理。有些职工实际上明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心理上对组织、领导以及纪律的逆反心理,使得要求他往东他偏往西的状态,这种心态下的铤而走险的生产极易造成大祸。
1.7 逞能心理。该心理大多产生在一些爱争强好胜,性格冲动的职工,该类人常常为了表现自己而不管客观条件如何,不懂装懂,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只为一时的痛快,不理智的做出某些违反规章标准的行为。明知道危险却偏偏要干,结果酿成惨剧。
1.8 好奇心理。好奇是人类的共享,由于一些职工不具有相关安全意识对操作中遇到的新鲜事物乱摸乱动,使得设备安全性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一些安全事故。
2 安全意识强化的教育对策
安全工作需要从精神以及物质两方面着手,安全设施的保障是物质层面的,而安全意识的保障是精神层面的。安全意识从广义讲,包括具有安全意愿以及相关知识。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化以及提高教育中,必须注意三大原则,即安全知识的提高优于安全设施的设置,安全意识的强化优于安全知识的提高,安全意愿的引导优于安全意识的强化。
明白了为什么,职工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安全知识,主动地去学习安全技能,才能把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一个不具备安全生产意愿的职工,一定不具备主动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一,要使学员知道“安全是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一个个安全制度,才能当成是有效的保护;一次次安全教育,才能当成是善意的提醒。安全教育才能入腦入心,安全意识才能在深处扎根,正所谓是“我要安全”。
第二,要使学员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没有一点安全意识,而是不能长期保持安全意识,很多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一时的疏忽上。究其原因,要么是不觉得安全重要,要么是长时间的生产安全出现“安全意识疲劳”。
明白“安全为了谁”,学员才可以战胜单调、枯燥和紧张,消除麻痹等意识,克服“安全意识疲劳”,保持安全警惕性。
第三,要使学员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生成败在于习惯,安全与否也在于习惯。习惯性违章,违章成为习惯,习惯会让人抱憾终生。
安全也可以成为习惯。只要人们明白“安全为了谁”,就可以保证“第一次就做对”。当职工心中有了安全意愿,第二次做对就不存在问题。正确的一再重复,就会形成习惯。安全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
明白“安全为了谁”,是安全意识之母,是安全工作之魂。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爱。爱人和被人爱,是生活的全部。家人的关爱,是最普遍的形式。然而,家人的爱,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会显得无比脆弱。“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是中国人早就认识到的人生三大不幸。在和平的环境中,除了疾病,事故是造成一个人人生三大不幸的罪魁祸首。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诫学员在工作中:
第一,莫忘子女的祝福。第二,莫忘爱人的心愿。第三,莫忘父母的期盼。
在教学中可以把集团公司内部发生的一些事故案例的相关人员请进课堂。让伤残职工或工亡家属“现身说法”:残疾工人坐着轮椅讲述自己是如何伤残的,伤残之后如何地痛苦;女儿讲父亲是如何工亡的,工亡之后给家庭带来什么样的悲痛和困难等等。也可以用一些影像资料、图片资料等来感化学员,动情的同时反思自己的安全行为,并让学员进行假想,如果自己残疾或不在了,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受到哪些伤害?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有哪些影响?夫妻又称伴侣,没有了伴侣的路会是什么情形?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不让父母伤心,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每一位学员都会陷入沉思,更加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从而有了“我要安全”的意愿,进而提高了安全意识,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四不伤害”。
安全意识的强弱,会影响到生产的安全性,在生产中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增强能够有效保护职工生命,并保护共同财产安全。所以,职工安全培训中,针对安全意识的教育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贯穿于培训始终。
参考文献
[1]贾宗太.煤矿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的几点经验[J].煤炭高等教育,2003(5).
[2]臧松清.关于如何提高安全培训效果的思考[J].煤炭科技,1997(3).
[3]陈鑫.如何提高安全培训的质量[J].煤矿安全,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