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竹棠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视角,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社团;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06-02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充分拓展学生社团的功能,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强化其在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
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又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内部方面的竞争力,内部的竞争力又分为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学习与创新能力等隐性的素质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沟通与交往能力、身心素质、适应能力等显性的素质能力。
2 高校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自发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为目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团体。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就业能力提升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助于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与定位。通过选择社团,参加或管理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直接检验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特长,进而对自身的能力、特点有更为清晰的把握与判断,更快地明确自身所适合的工作领域及岗位,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指明方向,并自觉提高职业素质与能力。
(2)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高校除针对于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有专门针对于学生组织的教育内容,社团成员可以得到更好更多的提升自身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机会,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研究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政治性较强的理论社团及服务类社团,学校会将社团会员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计划,去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此外,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参与及执行程度、团队合作及交流程度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而作为会员的大学生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的,他们都期望每一项活动均能实现预期的设想与目的,因此都会朝着有利于社团发展的方向去努力,团结一致去工作,无形之中,会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以及成员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职业道德素质。
(3)有助于学生提高沟通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社团的任何一项活动,从创意提出、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均需所有成员在一起讨论制定,都需要社团成员的共同参与,此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沟通交流与交往平台。社团活动的开展,除内部成员间的交流与努力外,还需充分借助于外力,如校内师生的参与及支持,企业的经费及物资的赞助,广告的设计及印制等,这些都需要社团成员与其反复的沟通与联络,在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知道与不同单位、人员交流时的侧重点及表达方式与及技巧时,也拓展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范围,为今后更好、更准确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社团活动的成功开展,需要社团成员借助自身所学知识去完成,一方面可以检验自身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一方面要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创新性地去提出解决的思路与方案。社团活动大多是会员自发设计的,学生参与的自主性较强,同龄大学生在一起没有什么禁忌,社团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流程与环节等方面也较为灵活,不易受到过多的束缚与干扰,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性,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宽松的氛围。尤其是计算机协会等科技创新类社团,通过参与“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参与社团内部各种形式的研究、交流与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与潜能,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5)有助于学生提高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学生社团的建设与日常运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策划、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作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学生自律组织,每一个学生社团均有自身的章程,社团成员的工作内容均要在社团的组织原则、规章制度等范围内进行,社团的各项事务都要做到公开透明,这种运行机制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事务性的工作,可以学会如何协调处理各项工作,如何在头绪较多的情况下同时与不同部门协同推进几项工作,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从而增强自身的组织策划及管理协调能力。
(6)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与人格。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自发组织而成的,学生在社团当中通过知识讲座、竞赛交流、作品制作、社会实践等,可以进行相互切磋,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大部分学生社团的成员来自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在参与社团活动时,能感受到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间心灵的碰撞,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也是敞开心扉、表现自我、张扬个性、锤炼个人意志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身心素质,开导学生正确认识奋斗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形成正确面对、解决挫折与困难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与适应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
3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
(1)加大社团形象建设,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只有尽可能的吸纳学生加入社团,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要想使学生加入社团,就必须加大社团的形象建设,提高社团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一是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合理制定社团的业务范围及行动宗旨,科学设计社团章程,使活动内容与学生所想的契合度高。二是要突出特色,在满足学生就业与提高自身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将学生兴趣与就业创业结合起来,打造高质量的品牌活动,扩大社团知名度。三是理顺内部运行机制,提高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平等机会。
(2)健全社团管理机制,引导社团健康发展。学生社团为群众性自发组织,高校管理部门给予学生社团较大的工作权限与发展的自主性,不参与社团内部的管理,但要在宏观层面上做好扶持与引导。一是要根据学生社团性质的不同,为其选配具有一定水准的指导教师,做好社团的专业性建设。二是在资金、场地、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做好学校层面所有学生社团的管理与考核工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社团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3)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强化就业竞争力培养。社团活动是实现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有效载体,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进一步的实践,要充分利用社团活动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是高校要根据不同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设计活动,拓展活动的空间与内容,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互动,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提升。二是要紧跟市场和社会需求,设计、实施社团活动,感受市场的声音,聆听用人单位的教诲,及时掌握与自身专业及兴趣相关行业的用人标准及要求,并及时更新自身学习,丰富自身内涵,逐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玉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49.
[2]李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6,(1):101-102.
[3]鹿存礼,陆新生.高校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及实现路径[J].学理论,2011,(13):107.
[4]梁迎春,赵爱杰.高校社团在就业中发挥作用的路径和方法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