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砧 范京溟 陈建军
(华油华锐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任丘 062552)
在设计热管换热器时,必须确定热管蒸发段与冷凝段长度比例的最佳值。我们知道,在同样大小的温差下,传热热阻越小传热量越大。单根热管的总传热热阻是由若干热阻构成的,它又是蒸发段与冷凝段长度比的函数,故须求得总热阻函数曲线的最小值时的长度比。从而得到最佳长度比,以使热管的总热阻最小。
由参考文献[1]我们知道了单根热管热阻的构成,并把它作为我们探讨的出发点。热管的热阻如图1所示。单根热管的这7个热阻是串联的。各热阻的意义如表1所示。设总热阻为R[℃/W],则:
图1 热管的热阻
式中:L为热管各区段的长度,m;do为管壳外径,m;di为管壳内径,m;rF为污垢系数,m2·℃/W;a为单位长度热管含翅片的外表面积,m2/m;η为热管的肋壁效率;P为管材导热系数,W/(m·℃)。
实验证明其余3个热阻均很小,为简便,在此可忽略之。
表1 热管的热阻
(1)
式中:下标c、e分别表示冷凝段和蒸发段。
代入式(1),并认为左边等于右边,于是有:
(2)
我们已经把单根热管的总传热热阻R表示成了蒸发段与冷凝段长度比x的函数。为了认识这个函数,先由感性入手,再进行理性推演。
例1.我们在设计某台热管换热器时的数据为:do=0.032m,di=0.026m,LL=2.980m,ae=0.2884m2/m,ac=0.7875m2/m,ae=50.25W/(m2·℃),ac=26.06W/(m2·℃),ηe=0.8759,ηc=0.9049,pe=53.25W/(m·℃),pc=56.20W/(m·℃),rFc=0.0004m2·℃/W,rFe=0.0002m2·℃/W。代入式(2),整理后得:
R=0.01846(x+1)+0.02691(1+1/x)
=0.04537+0.01846x+0.02691/x
绘制R~x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热管热阻与长度比的变化曲线
由图2.可以看出:这条曲线是凹形的,做水平切线MN,得切点(12,89.95)。实际上,就是当x取1.2时,R有最小值0.08995(m2·℃/W)。
(3)
令
则
(4)
因为do/di>1,ln(do/di)>0 (e=2.7183), 又因为2ppe·LL>0,所以C>0,又证得D>0。在x永为正值的情形下,有:
因为x的负值不存在,所以:
(5)
这个驻点就是热管蒸发段与冷凝段长度比的最佳值。
由上面的推演,我们知道式(5)适合冷凝段绕有翅片而蒸发段也绕有翅片的热管。但在实践中,也有冷凝段绕有翅片而蒸发段是光管的及两段皆为光管等情形。在计算最佳值时,它们的区别仅在单位长度面积和肋壁效率上。
对于光管,不论在蒸发段还是冷凝段,都有:
aeηe=pdo,acηc=pdo
表2 热管四种外壁结构的最佳值
按“蒸发段/冷凝段”有无翅片的4种结构:“翅/翅”、“光/翅”、“光/光”和“翅/光”,分别把上式代入式(5),整理后得到在设计热管时可以编入计算程序的实用公式,如表2所示。
依据用户的已知条件,选择表2中一种最佳值的实用计算公式。在一般情况下,最佳值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先设试算长度比xs,由所选择的实用计算公式算得的最佳值为x, 定义长度比的相对偏差W:
(10)
例2:把例1的已知数据代入式(6),并设Le=1.625m,Lc=1.355m, 算得:
xs=1.1993
x=1.2075
W=-0.68%
此值与例1的结果是惊人的一致,从而也说明了式(6)的正确性。
如果在某次设计中,W为(-0.5%~-1.5%),那么就可以把这次算得的x值确认为长度比的最佳值。经验证明,这是合理的,因为冷凝端常有不凝性气体聚积,形成气塞,必然缩小了冷凝段的有效长度。对碳钢-水热管最为明显,因为它有氢气产生。W=0的x理想值,不适合有不凝性气体聚积的实际情况。
[1]钱滨江,等.简明传热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2]庄骏,等.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樊映川,等.高等数学讲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4]范砧.热管等温性测量及其准确度的评定.计量技术,1992(3)
[5]范砧,等.等精度直接测量列数据处理方法的完善.计量技术,1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