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高精度0~24 mA恒流源的设计

2014-03-22 03:07徐巧玉赵传锋王军委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4年11期
关键词:恒流源电阻芯片

徐巧玉,赵传锋,2,王军委,冯 倩,李 鹏

(1.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2.92292部队,山东青岛 266000;3.洛阳银杏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0 引言

当今自动化仪器仪表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精密电阻的检测等,主要利用0~24 mA的标准电流作为信号源。同时,许多模拟传感器的电路和仪表也需要恒流源提供激励信号,由于传感器激励信号一般都在mA级,极小的电流偏差也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作为激励信号的恒流源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目前市场上的恒流源主要基于VXI、PCI以及PXI等工业总线[3],如Agilent公司的E1328A、国内航天测控公司的AMC4401A以及哈工大测控研究所研制的PCI恒流源,虽然所述恒流源在精度和稳定度方面均能达到指标要求,但成本较高、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凌力尔特公司生产的基于A/D转换芯片的LT3092,体积小、电流输出范围较大,但精度不高。

针对高精度便携式恒流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便携式恒流源的设计。该恒流源能够提供高精度的0~24 mA恒流,在0~24 mA范围内输出可调,并且该系统稳定性好、精度高、体积小便于携带。

1 系统方案设计

该系统主要由电源模块、STM32控制核心模快、V-I转换电路模块和TFT_LCD模块组成,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电源模块主要完成系统所需供电电压的转换;STM32控制核心模块以STM32F103VCT6为系统的微处理器,主要负责控制AD5062转换芯片向V-I转换电路提供电压、控制TFT_LCD显示和系统电压监测;V-I转换电路模块应用运算放大器、复合管和精密电阻等完成电压电流的转换;TFT_LCD模块通过FSMC总线与STM32通信,是系统人机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通过TFT液晶的虚拟按键可设定输出电流大小,STM32根据液晶虚拟按键设定的输出值,通过SPI总线控制AD5062的输出电压,此电压作为V-I转换电路模块的输入电压,经过运算放大器、限流电阻、复合管和精密电阻后输出电流,达到恒流输出的目的。

由恒流源电流的产生过程可知,恒流源的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A/D芯片基准电压的精度和温漂带来的误差、运算放大器本身的噪声和电阻的阻值变化引起的误差。该电路设计从器件的选型到电路的PCB设计考虑,尽量减小随机误差带来的影响,保证恒流源的稳定性。

2 电路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主要包含4个模块,文中分别对各模块的电路进行设计。

2.1电源模块设计

系统采用USB供电和单节锂电池供电两种供电模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如图2所示。当USB断开,开关SW闭合时,MOS管Q1导通,则由电池供电电压VBAT为系统供电;当USB接通,开关SW接通时,MOS管Q1截止,由USB电压VCC_USB为系统供电。电源模块包含有电池充电电路,当采用USB供电时,系统自动切换到给电池充电。

图2 供电选择电路

针对整个系统的电压需求,电源模块包含15 V、3.3 V、2.5 V和-2.5 V等多种电压转换电路,其中5 V转3.3 V的电压转换电路如图3所示,采用电流纹波较小的电压转换芯片RT8008,此芯片具有高于95%的转换效率和2.5~5.5 V的宽范围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的可调节范围从0.6 V~VIN,固定频率为1.5 MHz,芯片内部有滤波环节。

图3 3.3 V电压转换电路

2.2STM32控制核心模块

系统选用STM32F103VCT6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它性能稳定、功能完备、成本低,是开发小型控制系统核心控制芯片的首选[4]。在系统中主要负责控制A/D转换芯片为V-I电路提供输入电压、控制人机交互界面和系统电压监测。

STM32通过FSMC与液晶模块连接,实现人机交互。根据恒流源需求,通过SPI总线控制AD5062为V-I电路提供输入电压。当设定输出电流时,STM32通过改变寄存器的数据来控制AD5062的输出电压。AD5062是一款单通道、全精度、16位、无缓冲电压输出DAC,最大积分非线性误差(INL)为1 LSB,该器件采用多功能三线式串行接口,能够以最高30 MHz的时钟速率工作,并与标准SPI接口标准兼容,在5 V时的功耗降至1 μA,功耗较低,AD5062的基准电压通过外部REF引脚获得。

AD5062的输出电压的变化主要受基准电压源的影响,为了提高稳定性,选用REF192作为AD5062的基准电压芯片,REF192精密带隙基准电压源采用温度漂移曲率校正专利电路,并对高稳定性薄膜电阻进行激光调整,从而实现极低的温度系数和较高精度。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防止系统出现电路故障,由STM32的ADC分别对电池电压VBAT、STM32供电电压3.3 V和15 V电压进行实时监测,保证了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2.3V-I转换电路模块设计

V-I转换电路模块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由运算放大器、复合管、精密电阻和反馈调节电路组成。恒流产生的具体流程为:STM32根据触摸屏预置的输出电流大小调节AD5062的输出电压,经过运算放大器后产生基极电流,驮载在静态电流上,通过复合管得到放大了的发射极电流,经过精密电阻后输出电流。

图4 V-I转换电路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作用在上产生差分电压并通过仪表放大器后连接到的反相输入端,构成线性负反馈式电路,具有失真小、稳定度高、纹波小等特点。负反馈调节电路通过线性调节V-I转换电路的正相端输入电压,从而保证其具有恒定的输出电流。负反馈电路选用一款低成本、高精度仪表放大器AD620,它仅需要一个外部电阻来设置增益,增益范围为1~10 000。

由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可知:

Vdac=V2

(1)

式中:Vdac为A/D芯片的输出电压;V2为反馈电压。

由于仪表放大器RG引脚不连接,由仪表放大器增益计算公式G=49.4 kΩ/RG+1,可知仪表放大器的增益为1,V2为R7两端的差分电压。

由图4可知

V1=I1R6+Ube+IoutR7

(2)

Iout=(1+β)I1

(3)

式中:Iout为恒流源输出电流;β为晶体管的放大倍数。

由式(1)、式(2)和式(3)可知,输出电流值只与输入电压和采样电阻有关,而输入电压主要受AD5062的基准电压影响。

V-I转换电路中采样电阻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输出电流的质量,温度变化和时效变化都会使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为了获得高精度的输出电流,该电路采用精度为1‰,温度系数5 ppm/的精密金属膜电阻,有效地克服了采样电阻对输出电流质量的影响;采用运算放大器OP07,它具有高增益、低温漂、高分辨率、较好线性度、较高阻抗等特点,其失调电压漂移0.5 μV/℃,能够有效地减小运放电路对输出电流稳定性的影响。为了避免系统启动和预置电流值时的振荡,电阻后又接入了性能良好的电容,起到稳压作用。

2.4TFT_LCD模块

系统的TFT_LCD模块选用3.0寸英的四线制的电阻式触摸屏,它是一款性能优良的高分辨率显示模块,400×240分辨率,256 K颜色显示,色彩逼真,广泛应用于嵌入式仪器仪表、工业现场、智能家居等领域,有使用简单、速度快、显示效果好等诸多优点。系统中微处理器与TFT通信,控制液晶屏的显示,构建一个高性能低功耗的中文人机界面[5],通过液晶屏的虚拟按键可以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

3 实验

恒流源的输出电流由于受到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器件、供电、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输出误差。该系统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采用软件补偿对输出电流进行了校正。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实施方案的结果,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

恒流源电流输出的主功能界面和系统信息界面如图5所示。主功能界面显示系统预置输出电流大小为13.00 mA,并且输出电流的大小可通过液晶屏底部的4个虚拟按键进行调整。由系统信息界面可知,3.3 V电压的监测值为3.29 V,15 V电压的监测值为15.47 V,系统温度为30.25 ℃,固件版本为0.0.0.build083,开机次数为48等信息。

图5 主功能界面和系统信息界面

系统的实验采用吉时利2000型六位半高性能数字多用表对恒流源的输出电流进行测试。系统预热20 min,当电路内部温度达到平衡后,再开始测量,调节电流从0~24 mA递增,每隔1 h测量1次,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恒流源测试数据 mA

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各测量值均存在一定的误差,由表1可知,13个量值的最大标准差为0.000 492 mA,小于0.5 μA,数值较小,因此本系统方案的测量精度比较高、稳定性较好。

4 结束语

文中设计了基于STM32的便携式高精度压控恒流源,利用ARM微处理器控制数字/模拟转换芯片AD5062快速响应,实现输出电压的精确调节,进而实现输出电流调节的目的,另外应用高性能的运算放大器、精密的金属电阻等元器件构建了恒流源V-I转换电路,应用仪表放大器构建的线性反馈调节电路使输出电流更加稳定。由实验可知,该设计的恒流源输出电流最大标准差低于0.5 μA,具有较高的精度,克服了现在市场上的电流源体积大,成本高,工作状态不稳定等弊端,能够满足模拟传感器提供激励信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军根,隋昆.高功率电动汽车电池测试系统.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12):35-37.

[2]徐小涛.数字电源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王永虹,徐炜.STM32系列ARM Cortex-M3微控制器原理与实践.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志奇,黄伟志,张攀.基于ARM和LabVIEW的嵌入式振动信号检测系统.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9):42-45.

[5]邸兴.基于STM32的便携式人机界面系统.电子工程设计,2011,24(10):23-26.

作者简介:徐巧玉(1979—),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测量,图像处理及嵌入式测试测量设备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E-mail:xiaoyu0622@163.com

赵传锋(1986—),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嵌入式测试测量设备系统开发方面的研究。E-mail:392567613@qq.com

猜你喜欢
恒流源电阻芯片
芯片会议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电阻大小谁做主
电阻箱检定工作中恒流源的作用研究
巧测电阻
高精度小电流恒流源的设计与实现
电阻焊
一种数显式数控恒流源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multisim13.0负电阻在电源中作用的仿真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