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度”在哪里?

2014-03-22 20:01王明娟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语言文字习作

王明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面对全国小学生提出一些力求达到的广谱性要求,如“文从字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拘形式”“行款正确”等,主要侧重于提醒教师认识到习作应解决的“温饱问题”,是中高年级作文应达到的底线。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许多习作虽语句流畅,行文也清楚、完整,但缺少感染力。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习作修改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自主修改呢?试从以下三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雕琢文字

运用语言文字是各种思维、方法纵横交错、多位一体的能力呈现。文字表达方法的习得需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首先可让学生在文本精妙处涵咏,体味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与思想内涵,并适时进行句式仿写练习。其次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适时点拨以至于学以致用,让语言文字绽放出它的灿烂之美。

1.在范例中模仿

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入选了名家的作品,作家笔下的句子是学生们积淀语感和模仿表达方式、方法的最好范例。如郑振铎的《燕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我们可以结合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言语形式,品悟词句的韵味。因为,语感积淀的过程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也是学习书面表达的最底层。比如,一个学生模仿《燕子》写出“一身洁白的毛,一对永远竖着的长耳朵,两颗红宝石般的眼睛,再加上俏皮的三瓣嘴和四条短短的腿,凑成了俊俏活泼的小可可”。这是对句式的成功模仿,说明语言文字通过有效的引导,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可以变得脍炙人口。

2.在实践中点拨

教师要在文字细节的修改上言传身教。王尚文先生说过,语文老师要用自己的语文意识去影响学生,去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时地用自己的语用意识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分享教师感受到的文字之美,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教学《扳手腕》,我用投影仪出示一句话:“瞧他那神气的模样,要不是严老师盯着,他一定会装出大摇大摆的姿势,慢吞吞地走回自己的座位。”我让学生思考,如果句子里的“走”改成“踱”会怎么样,学生明白了,用上“踱”字使人物显得更神气,体会到用词要生动、形象。

其次,以实例为抓手,指导恰当地表达。在课堂上,我展示以下两个习作片断:

(1)怎么办?一想到如果没戴小黄帽,班级评比就要被扣分,接着是被班主任批评,然后……如果回家再要一次钱,说是刚才买了冰淇淋。死定了,绝对要挨鸡毛掸子。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2)这老鼠真是比我还灵活,竟然趁我不留意钻进一个小洞躲起来。它也太大意了,居然把尾巴露出来了。

乍一看,这两段话都文从字顺,但在表达的感染力方面显得一般。第一段话,在第二个“怎么办?”后面再加一个“怎么办?”,所表达的那种焦急程度就不一样了,甚至还可以再加个省略号。第二段话,在第一句开头添上“哎呀,不好了,”,在第二句开头插入“呵呵,”效果怎么样?把心理描写也通过语气助词呈现出来了,使场景鲜活、生动。并且,最后一个句子出现两个“了”,应把第一个“了”删掉,把“也太”改为“真是”就顺畅多了。

二、渲染情节

小学生的习作以记叙文为主,尤其是写人、记事类的,而写人的文章也离不开写事。因此,写事是小学阶段具有战略意义的必修课。我通过多年来对学生习作的观察发现,许多事件都是平铺直叙,显得平淡无奇、波澜不惊,但如果引导发现普通事情隐藏的曲折点,就会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例如,一个学生写自己像往常一样穿上凉鞋就去上学了,可到了学校才发现当天有体育课,得穿运动鞋才行。她预感将面对体育老师的批评,内心十分恐慌,但最后得到了老师的宽容。在这篇习作中,同学告知她要穿运动鞋,她开始慌张,为第一个曲折点;第二节课同桌偷偷告诉她,体育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蛮不讲理,心里宽慰了许多,为第二个曲折点;体育老师一声大吼,她恐慌到了极点,为第三个曲折点,最后得到老师的宽容为第四个曲折点。小作者从第一节课写到第三节课,每节课都有曲折点,贯穿全文的主线就是她的心理活动。

三、优化框架

明朝公安派文学家曾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就是说要打破固有的格式,自由地表达思想。然而,我们发现许多文章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们下了“套”。不仅是小学生,清华大学的教师们写《我的母亲》,也写出同样的母亲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一点:同样的写作对象或写作内容,是否可以在表达方式上做文章呢?

一些题材大家几乎都写过,如《一件难忘的事》、《春天》,如《学写小动物》等等。这类题材太普通了,最容易落入俗套,唯有匠心独运地在框架结构上构思,才会显得与众不同。教师要多展示构思奇特的文章进行讲解,引导他们从平凡走向独特。

习作的修改是学生对自己文章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用词造句、行文构思等方面再琢磨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属于作者本人,老师只给一些引导和指导。”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基点,引导他们逐步掌握修改方法,使习作趋于完美。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语言文字习作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有些唐突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