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胡演奏到声乐演唱的启发

2014-03-21 06:36吴姿霖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二胡演奏启发声乐演唱

吴姿霖

【内容摘要】文章以民族声乐作品《兰花花》和二胡演奏曲《兰花花》为例,从二者的艺术表现的异同来展开研究,结合声乐演唱与二胡演奏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对其发声原理、艺术表现手段等来展开具体的论述。希望通过对比研究使音乐爱好者与学习者能够多渠道地了解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诠释音乐作品。

【关键词】声乐演唱 二胡演奏 联系 启发

人的身体本来就是一件很精密的乐器,但这个乐器是由血肉组成,是需要通过自身的保护、调节来合理运用的,是不可更换的;而二胡可以通过换弦、换弓甚至换琴来达到追求好音色的目的,虽然二者在构造上不太一样,但作为乐器,其发声原理和运用上必定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相互借鉴。

一、基本构造

二胡的构造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振动体、激励体、共鸣体和调控装置;歌唱的器官分为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

二、发声原理

(一)二胡的发声原理

通过以上对二胡四个部位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二胡每个部位发挥的功能及其重要性,从而使我们了解到二胡发出声音,不单是琴弦振动的结果,而是琴弦与琴弓、琴筒、各个调配装置共同配合产生的。

(二)声乐的发声原理

发声的过程就是呼吸器官呼出气时产生氣柱,促使声带闭合的同时气息通过声门引起声带振动的过程。正确的发声状态要求气息流动量的大小,与声带的紧张程度、各个共鸣器官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通俗来说,就是随气息穿过支气管、气管呼出时,振动了声带,从而产生了声音,同时要使这个声音扩大,变成优美动听的歌声,就要通过各共鸣腔体进行加工。

(三)二胡发声原理与声乐发声原理的区别

二胡的发声是直观可见的,而声乐较抽象,不能用肉眼看到,要用身体去感受;用力的点也是不同的,二胡演奏中主要是控制左手手指按弦和右手运弓的力度,声乐演唱中主要学会用巧劲,要用在对的点上;在音乐的表达上也是有区别的,二胡表达的只有音符,声乐还有歌词,其表达更直观、更形象。

三、音乐作品处理中的表现手法与运用

笔者以民族声乐作品《兰花花》和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借鉴二胡作品中的演奏、处理方式,并将其运用到歌唱中来。

(一)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及声乐作品《兰花花》简介

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主要描述了纯朴善良的农村姑娘兰花花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以及她敢于与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强性格。曲子分为《引子》《兰花花好》《间奏》《抬进周家》《出逃》《尾声》几个部分,主要运用了滑音、泛音、揉弦、装饰音、颤音、慢弓、快弓、顿弓等演奏技巧。

声乐作品《兰花花》与二胡曲选用的人物、主题是一样的,其音乐层次、感情色彩及表达、地方特色是基本相同的。在演唱处理中,可以借鉴二胡的一些处理技巧,启发学生在演唱中获得全新的感受。

(二)在音乐作品中的实际运用

笔者借二胡曲的段落结构来对作品进行对比说明。

1.《兰花花好》

进入《兰花花好》这个部分,是在表达一种对兰花花——这个年轻姑娘善良纯朴品质的赞美。为营造一种美好的感觉,运用了泛音,泛音是高位置上的弱音,可营造出一种高而远的感觉,同时这里的运弓也要柔和,要演奏出陕北的地方风味与特色。装饰音、打音和滑音在这里是不可少的,陕北民歌的滑音一般用于句子的开头与末尾,运用较多的是下滑音,装饰音和打音则多运用在句中,演奏时若没有这些音,就没有陕北地方音乐的感觉,但要注意演奏得要自然。后段有一个小快板,是一种十分热情的感觉,同时也给人物增添了活泼感,这里运用的是轻巧的快弓。接着又转入了悠扬的慢板,这里再一次地赞扬兰花花,但与刚开始的赞美有所不同,这一段的运弓要更长、更贴实一些,这样歌唱性也会更强一些,更肯定一些,但逐渐注意力从赞美兰花花开始转向了现实生活,所以在这里运弓的强度要逐渐弱下来,并做一个渐慢。

在声乐作品中,“青线线,兰线线……”是对人物兰花花少女形象的轮廓描述,可以借鉴二胡的处理,用泛音的感觉去演唱,不需要追求大而实的声音,用头腔的高位置,气息不用太强,但也不能是虚的,这样的感觉就会更柔美一些,使一个水灵灵的待嫁少女展现在观众面前。歌唱过程中需要把握陕北的地方风格,演唱中有些字词可加装饰音,在句末可加一些上滑音,像抛物线一样向前抛出,要有呼喊性的高位置。要让大家清楚地听到这些装饰音,又不能显得刻意,要自然,滑音要甩干净,这样表达更符合当地纯朴的民俗风格,从而交代出人物——兰花花浓郁的地域性。在反复第二段演唱的时候,可以稍加强气息,让声音实在一些,把人物刻画真实些,要与第一段的情绪有所不同,这样处理层次感会强一些。在这部分的结尾处要做一个渐慢、渐弱的处理,这里的歌词虽仍是在夸兰花花,但情绪中会多一丝感慨,这么好的姑娘,却命运坎坷。

2.《抬进周家》

这个部分是在描写兰花花被抬进周家的缘由与过程,带有叙事性,也是在哭诉这个遭遇:兰花花不能与自己心爱的情哥哥在一起了,她的心情是很悲痛又很无奈的。

在二胡作品中,这是一段慢板,此时弓法的运用是十分关键的,首先要轻,但不能虚,要断,但不能完全断。可以运用先强揉,后不揉,再轻揉,这样同时与运弓恰当地结合,就会形成一种泣不成声的感觉。慢慢地,讲述者的情绪稍有缓和,待其沉静下来开始诉说这件事情,随着讲述的推进,运弓要流畅起来,在力度上也要稍微加强。随后到了一个情感宣泄的高点,是带着仇恨的,又增添了一些无可奈何在里面,这里最重要的技巧是滑揉,力度较强,手指力度也要加大,结合这种处理是较容易打动人的。

声乐作品在这部分的处理,首先是按谱面要求速度较之前的要慢一倍,由歌唱性的赞美转为了悲苦的讲述,像二胡运弓与揉弦的方式一样,要控制好呼吸,有一种声似断非断的感觉,可带一些哭腔来演唱,后面重复了歌词“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这是在兰花花被抬去周家的路上,其心里十分焦急,因此演唱时要稍渐快,在气息的推动上就要增强,声音管道紧绷感加强,管道拉长并延伸保持。要保持这种情感紧张,腔体紧绷的呼吸状态,随之兰花花想到了“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对这件事又有些无可奈何,此处,就渐慢渐弱下来了,但在末尾,随着伴奏的情绪又有一个转变,节奏上有一个突快的变化,预示着接下来的激烈斗争,自然过渡转到了下个情景。

3.《出逃》

这个段落表现兰花花擦干了泪水,不甘心被压迫,向往自由的爱情,下定决心要反抗,并描写了其勇敢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场景。

二胡曲在此处达到了乐曲的高潮,在力度上也是最强的,这里运用了连顿弓,其特点在于出弓速度快而有力,表现出兰花花反抗的决心与斗志,在其下定决心后,开始生动记录了出逃的过程,中间有一段十六分音符的快弓,运弓轻巧又要紧凑,这样才能表现出其准备逃跑时心中忐忑不安的焦躁。后段在正式描写兰花花逃跑过程时运用了大长弓,这样更能表现出兰花花的勇敢,因为此时其已经没有畏惧了,一心只想逃离。这一部分的最后,兰花花感到有些无助,有些绝望,但坚强勇敢的她,在此时即便拼上性命,也绝不会认输,绝不会向命运低头的,所以在这里运用了连续的三连音,演奏这串音符时,每个音在演奏上都要保持相当的力度,这样可演奏出一种呼唤的感觉。

声乐作品进入这个部分,表达了兰花花的人物内心:怒火释放。其不甘心就这样向恶势力低头,要表明其反抗的决心。在演唱时,音色要略区别于前面两个段落(《兰花花好》《抬进周家》)。这时的心情与之前的赞美或哭诉时的情感表达是完全不同的,要求气息运用充分,声音与气息也要连接得果断,不留缝隙,这样的语气也显得更有底气、更坚定些。在表明出逃决心之后,有一段间奏是描述兰花花准备出逃的紧张过程,后面进入了摇板,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坚决和迷茫,预示着故事情节的未知结果。

4.《尾声》

在二胡作品中,这里的整体线条拉宽了,色彩开始变明亮了,表达兰花花勇敢反抗后,终于可以和自己的情哥哥在一起了,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一段较之前速度放慢了,主题再现的时候,运弓的幅度增大,更为饱满,最后的处理是渐慢、渐弱,又回到开头运用泛音演奏,再次把场景拉长拉远,以希望的感觉结束。

聲乐作品的最后一段,要让整个色彩变明亮,因此声音位置要大大地打开,有种扬起来的感觉。这时,要求演唱者的气息拉宽,头腔的位置要更高,但在最后收尾句时,又可运用泛音的感觉,这样可把听众和观众再次带入对故事中人物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自由爱情的向往中。笔者在近年来的声乐教学中运用对比法、关联法、比喻模仿法等教学方法,为学习者解疑释惑,努力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更直接。文章对二胡与声乐的基本结构、发声原理及实际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二者异同有别。这二者的对比只是笔者教学中的一个典型实例,发现这些关联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有一定的促进,可以帮助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让其对周边的事物更加主动地观察、捕捉,达到“问、思、行、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林俊卿.二胡运弓的音色、力度及其艺术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7(1).

[2]马晓纯.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演奏技巧与情感处理[J].池州师专学报,2007(2).

[3]肖艳.谈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及其演奏[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4).

[4]刘宇瀚.浅析陕北民歌《兰花花》[J].文教资料,2007(26).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高薪茹)

猜你喜欢
二胡演奏启发声乐演唱
二胡演奏的气息与意念运用探究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