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
今年1月底,中诚信托旗下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曾一直徘徊在违约的边缘,虽然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明确表示,工行不会向购买了这家银行所出售的一种基金产品并蒙受了相关损失的投资者提供补偿,即不会刚性兑付,但是,中诚信托还是和工行一起通过“其他方式”做到了本金安全、利息损失的“兜底”。
一个多月后,真正的违约发生了。
2014年3月4日,是中国债券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ST超日 (002506.SZ)当晚公告称,公司因资金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债券的到期利息,中国债券市场首次实质性违约宣告诞生。
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通过信托或债券实现融资是个不错选择,但是这样的成本实在太高。国内中小企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 74%,但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信托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然而信托的融资成本高达20%,国内企业不得不依靠高成本信托融资,然而这又给企业增加了负担。
2013年全国共有68家信托公司,信托业资产总规模达到了10.9万亿元,是公募基金3万亿规模的3.6倍,再创历史新高。企业对信托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一行业,兑付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自身体积的膨胀,信托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比如信用体制不健全,社会信用严重不足;信托法规缺失,相关制度未成行业准则;监管不到位……而最严重的就是,信托内部不良资产比例过高。
虽然按照国内相关规定,信托产品并不需要刚性兑付,信托计划说明书中也不会承诺,然而以往的信托都做到了兑付,这也让投资者对所谓“刚性兑付”产生了很高的信任度,甚至认为这是信托市场的“潜规则”。
然而,一旦“刚性兑付”失效,中国信托业将出现史上最大的危机。目前大部分信托产品都不像股票、基金一样能很容易地进行转让,如果不能刚性兑付,很多投资者将不敢购买信托产品,这将对信托业造成沉重打击。
“刚性兑付”失效,不是一家信托公司的信誉问题,而是中国信托业的问题,甚至会拖垮整个中国经济。到时候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中小企业都会蒙受巨大损失。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融资难,失去了信托的渠道,生存环境会更加恶劣。
美银美林日前发布报告称,*ST超日违约或将成为中国的“贝尔斯登时刻”。2007年美国华尔街原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倒闭,账面缩水几百亿美金,引发投资者信任危机,之后雷曼兄弟的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最后美国政府出面“兜底”,避免了金融危机的蔓延。
中诚信托虽然只是一个小的信托,还有工行“兜底”,但如果中国的信托巨头的其中一家出现违约,这将对整个金融体系带来沉重打击,甚至有可能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
信托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还需要刚性兑付,除保护投资者和广大中小企业,更是稳定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底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行做了一个表率,它在维系金融体系的稳定上当好了“老大”的角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