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锡兰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向红琼:
2013年,在贵州全省综合测评排位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南州”)列第2位,比2012年上升了4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国人大代表、黔南州州长向红琼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自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在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上,黔南州取得了突出成效。作为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民族地区,黔南州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各种红利集中释放。
同时,向红琼表示,黔南州在为脱贫和奔康而努力的同时,也面临加速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他们渴望得到国家进一步的大力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相比其他兄弟城市,在区域竞争中黔南州具有哪些发展优势?
向红琼:相比贵州其他地区而言,黔南拥有独具竞争力的交通、地缘、生态“三大核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发展速度较慢、短板问题突出、中心城市不强等问题,制约了全州的发展。
去年我们提出了“一圈两翼”的战略构想,并绘制成规划。这个规划与黔中经济区、长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左右江老区振兴计划、贵州省主体功能区等国家、省规划相衔接,确立了黔南发展的五个战略定位,提出要努力打造成为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撑、西部地区及全省重要的现代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民族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黔桂合作示范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以及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力争通过8~10年努力,加快构建起黔南州“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全州“一圈”率先、“北翼”崛起、“南翼”提升和“四化同步”协调推进的发展新局面。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欠发达地区,应该说工业化是黔南州的薄弱环节,目前的工业化现状怎么样?有哪些后发优势、资源优势?
向红琼:黔南州在装备制造、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医药等方面都呈现出较快发展的强劲势头。不过,作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也确实是我们的短板。然而,黔南州也拥有由区位、资源、气候、生态、环境和党的民族政策组合形成的独具特色、无法复制的优势。
黔南州是大西南面向华南、岭南的交通咽喉,也是南下出海最近的通道。目前已经形成了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于一体的运输体系,成为西部立体交通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独特的生态优势和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
黔南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的有磷、铝、煤等50余种,磷矿储量20亿吨以上,形成了以瓮福集团为龙头的磷化工产业集群,有“亚洲磷都”之称。正在规划建设的瓮安、福泉煤电磷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全省三个“千亿元级”示范园区之一。罗甸玉石矿带面积118平方公里,品质堪与新疆和田玉媲美。
当然,我们还有多重政策优势和开明开放的环境优势。我们拥有国家和贵州省出台的推动民族地区加快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为黔南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黔南州是贵州省最早通铁路的市州,加上“三线建设”时期众多军工企业的迁入,黔南人民比较容易接受外来观念,形成了多种文化并存、开明开放的环境。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后发展的省份,贵州省同时肩负着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黔南州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
向红琼: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两者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将按照这一指示,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争取国家在黔南建设开放式生态扶贫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水利、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实施,“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建设安全可靠的“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经济周刊》:应该说以黔南州目前的基础,与全国同步小康仍有相当的难度,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向红琼:由于黔南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且贫困人口大多处于深山区、石山区,自身造血功能差,黔南今后扶贫开发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因此,贫穷落后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尤其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更渴望得到国家进一步大力支持。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很鼓舞人心。贵州省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按照2300元扶贫标准,2013年底全省有农村贫困人口75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9.2%,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贫困人口总数达282.79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37.35%,其中黔南州有贫困人口88.01万人、占全省的11.6%,全州12个县(市)有10个县(市)列入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盼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
到2020年,黔南州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脱贫”和“奔康”的双重任务,更面临加速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必须做好这两篇文章,在生态建设、城镇新兴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就地转移、扩大就业上下更大功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