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4-03-21 19:18马惠琼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民族

马惠琼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任务型教学法在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马惠琼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民族高校的地缘和生源特点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任务型教学法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强调用语言做事,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符合大学英语现行的培养目标。从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以及任务型教学实践入手,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在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高校;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交际功能

任务型教学法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用语言做事”,强调“在做中学”。这一教学模式非常符合民族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交流过程中的焦虑感和自卑心理,从而巩固、提高学生的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水平,提升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今后开设ESP等提高阶段的课程奠定基础,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学科发展的专业化、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以及差异性等需求。

一、民族高校的生源特点和教学现状

笔者从2013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暨大学英语课备课会》上获悉,全国民族高校的生源特点和教学现状有如下类似之处:第一,民族高校多地处边疆省份,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英语教育资源有限,语言学习环境欠佳。第二,学生大多接触英语时间较晚,部分民考民的学生大学入学时英语为零起点。第三,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参差不齐,语言基础普遍较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第四,由于通用英语的基础不扎实,提高阶段(EOP,ESP,EAP)的教学难以全面开展。第五,课堂教学尚未完全从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课堂上老师讲解,学生记笔记、做与教材有关的练习,课外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是大多数民族高校学生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真实写照。部分师生在教学中仍然以通过四、六级考试或获取某些证书为主要目标,英语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各民族高校都在努力摸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采用多层次的分级教学法,可有效解决以往不分级时“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了”的教学困境;加大形成性测试的力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减少课时不断压缩带来的影响;加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拓展课堂学习的外延;在艺术类的学生中尝试舞台式教学等。这些措施和方法在各民族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任务型教学,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质性地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任务型教学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强调“用语言做事”,在做中学、在学中提高实际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中国2001年秋制定颁布《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时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贾志高教授对“任务”一词定义如下:学习者运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1]。

从上述定义看,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理解、加工相关信息,解决某一问题,做出某种决策,通过课堂交际和互动活动,从而促进语言学习”的一组组相互关联的活动。在民族高校以这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非常必要。第一,学生基础较弱、程度不一,即便实行了分级教学,但如果仍然采用同样的教材、教学和考核要求,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核要求的差异性还可能让一些学生故意求易避难,选择较低层次的教学班级。而任务型教学法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能力设计任务,主要以任务的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动态考核。第二,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过多关注语言的形式,而弱化了语言的意义,这势必让学生在上了六年的英语课之后产生倦怠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第三,很多学生(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尤其如此)认为学了多年英语还是不会用,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即便学了以后也未必用得上,挫折感日益强烈,并从情感上抵触英语学习。而任务型教学法从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注重信息的传递,关注语言的意义,它所遵循的“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原则、连贯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等有利于让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到实用的语言知识,切实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如前文所述,在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任务时,教师努力遵循任务的真实性、连贯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等原则,达到了预期目的。

比如,“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新视野第三册,Unit6)这一课时的完成过程。首先,教师要做“任务前”的准备,即提出任务(这是任务型教学法所特有的一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第一,要求学生查阅与地震有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第二,查阅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查阅历史上发生过的大地震的相关资料;第四,回忆并思考自己间接或直接经历过的地震。其次,是“任务中”的完成,这是展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采用个人陈述、小组汇报、表演等形式完成。教师在教学中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有的小组负责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组在“任务前”阶段查阅的资料,有的组表演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还有的组负责补充完善等。最后,是“任务后”的完成,这是对整个任务进行总结梳理和点评的过程。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任务选取某一个点,完成大约150个单词的短文写作。

在视听说课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任务中”的完成,让学生运用“任务前”掌握的词汇、表达和句型等,以小组对话或表演等形式课堂上完成任务,比如预定房间、办理银行业务、谈论天气状况、点评影视作品等。与读、写课不同的是,视、听、说课上的任务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这样,在“任务后”阶段,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不定期地进行跟踪检查。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转向“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可充分贯彻情感教学原则,注重教学的情意功能,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转向“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由于地缘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很多民族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经历过“起步晚,缺乏语言环境,学习中重读写、轻听说,重考试、轻应用”的过程,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受民族语言的影响,发音不标准。这些都会让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有畏惧和畏难心理,产生交流焦虑症。而任务型教学法在任务的设计和安排中注重遵循趣味性原则,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形式的加工信息、准备任务和完成任务,再由教师参考小组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个人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归属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进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2.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Willis指出:符合真实自然情景的任务会使学习者的语言获得大幅度进步,……。真实世界的需要应该成为任务设计的驱动力,从而以互动的方式促进语言习得的过程,促进中介语的发展[2]。真实性原则是开展任务型教学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师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设计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一旦学生接到自己熟悉的任务,畏难情绪会大幅降低,参与欲增强。在加工信息、准备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活的语言,即便任务完成后也不会轻易忘记。任务的开放性特点也决定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连续性和实效性。因为“当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过去和现在关心的问题相联系时,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时,其学习效果最好。”[2]

3.建立并完善更加科学的考核机制

大学英语课程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模式转向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模式。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应建立并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摒弃主要以测试成绩为依据的考核模式的弊端。测试成绩虽是客观参数,但不能合情又合理地考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努力。如果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他们的努力在成绩上不能很好得到体现,这势必增加他们的挫折感,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的准备,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动态考核,这种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以考试为目的学习动机。

4.将课堂、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任务时遵循连贯性原则,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是一个连贯而有机的整体,任务与任务之间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存在某种形式的脱节。在民族高校,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人在心不在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任务型教学法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因为没有任务前的准备,学生无法完成课堂任务;课后的转写或实践运用等活动又可以把课堂教学作进一步的延伸,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

[1]贾志高.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51-55.

[2]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17-20.

O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Adopt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Institutes of Nationalities

MA Hui-qiong

(Foreign Languaga College,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Kunming Yunnan 650500,China)

Colleges of Nationalities have to adopt some teaching approache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because of their students and their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s.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focuses on the concept“learning by doing”and cultivating students’ability to communicate.It correspondswith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sked-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and our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s,and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adopting this teachingmethod in Institutes of Nationalities.

Institutes of Nationalities;college english;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communicative function

G642.0

A

10.13744/j.cnki.cn21-1431/g4.2014.02.023

1009-315X(2014)02-0183-03

2013-12-23;最后

2014-01-19

云南省教育厅大学英语教改项目(YNYYJK-201314)。

马惠琼(1971-),女,回族,云南陆良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文学、翻译实践和英语教学法研究。

(责任编辑 邹永红)

猜你喜欢
交际教学法民族
情景交际
我们的民族
交际羊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