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揆与《滇南文略》的编纂

2014-03-21 16:14李超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滇南云南

李超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

袁文揆与《滇南文略》的编纂

李超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

清代云南著名诗文家袁文揆编撰的《滇南文略》,清晰呈现了古代云南文学和文坛的发展。袁文揆对于云南地方文献的收辑整理可谓导夫先路、居功至伟。

袁文揆;袁文典;《滇南文略》;《滇南诗略》;云南文坛

清代乾嘉时期的云南,有一位著名的诗文家叫袁文揆,其生平最大之功绩在于《滇南诗略》和《滇南文略》(以下简称《诗略》和《文略》)的编纂,这两部著作为保存云南古代文献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迄今为止,学界对于袁文揆的关注很少,对其《诗略》的研究可参考吴肇莉《〈滇南诗略〉的编纂与乾嘉时期云南诗坛》一文,对其《文略》的研究则未见有专文论及。因此,本文将就袁文揆与《文略》的编纂情况及其价值进行讨论。

一、袁文揆的生平家世

袁文揆,字时亮,号苏亭,云南永昌府(今保山市)人,著名的诗文家,著有《时畲堂诗稿》《适余堂文稿》等。

永昌在云南省西部,地处高黎贡山、怒山南延山系,外与缅甸接壤。“沧江怒水为襟带,东西九隆三崇作屏藩,于左右据八关二堡之形势,扼三宣六慰之咽喉”〔1〕37,是其地势。“耸秀钟灵,藏珍负异,而为丘,为壑,为石,为泉”,是其山川。“迨明初迁江南人,入居此地,故其习尚与江宁相仿佛,是以俗号小南京”〔1〕47,是其风俗。而袁文揆出生的保山县,“其地土则平衍,其山川则秀丽,昔称西南富庶地,语音、服食、仪礼、气习,大都仿佛江南……人知礼让,尚气节,士大夫居家皆能检束,无厚积,无冗费,尊师重学,故决科登仕者代不乏人……”〔1〕47。其他,“学校如林,弦歌盈野”,可谓彬彬大盛。明中后期,永昌府文人张志淳、张含父子声名较著,更兼嘉靖四年大学者杨慎至永昌,更为神奇秀美的保山增添了无穷的人文色彩。

袁文揆祖籍金陵(今南京)上元。祖父袁来清,字冰鑑,岁贡生,任定远县学训导。其子五人,鼎、鼐岁贡,鼒、缙、绅俱庠生。袁文揆父枫溪公,不知是袁来清五子中第几子,他一直课子教书,临死不忘。而袁文揆于同胞行四,合群从昆弟大行十三,所以人称“袁十三”。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四称“永昌袁氏,家风醇谨,子弟咸能读书敦品”〔2〕。堂兄袁文佑中乾隆壬午恩科解元,另一堂兄袁文康同榜亚魁。《永昌府志》存袁文佑七言古诗《太保山》一首、五律《江顶寺》一首,存袁文康七言古诗《摩苍山》一首。而胞兄文典,字仪雅,号陶村,乾隆丙子举人,官广西州学正,著有《陶村文集》和《陶村诗集》。袁文揆《青浦谒王兰泉》注:“少小,时时请益从兄文康、胞兄文典”〔3〕。从这些,能约略反映这个文学家族对袁文揆的影响。

乾隆丁酉(公元1777年),袁文揆28岁,是年拔贡赴京考试,败北,之后以誊录效力四库馆阁。这数年,奔走游览于燕、晋、秦,颇有太史公之志。直到乾隆甲辰(公元1784年),以馆务报满,议叙县丞,掣签得甘陕。到任,因不工逢迎,见憎于方伯,委荆河州,分防定羌驿。后又因勤于事,敏于文,获知于州牧德公。及德公死,仗义为之周旋后事。在任4年,辞官归家。永昌太守海盐陈云岩先生延请他入署掌书记。及陈云岩任云南布政使,又随之赴省垣,开始久居昆明。嘉庆癸亥(公元1803年),陈云岩太守有难,袁文揆出滇,为陈太守奔走吴越,筹纳赔锾。大约嘉庆丁卯(公元1807年)前后,袁文揆改官云南县教谕。嘉庆乙亥(公元1815年)袁文揆卒,年66。综观其一生,有意功名,却蹭蹭不第,勤勉为官,却绝不贪恋,读书作文,拳拳桑梓,孝亲好友,有狭义之风。旧志谓永昌府人,“其勤慎似楚蜀,慷慨似燕赵,宕逸似吴越”〔1〕47,文揆堪称典则。

二、《文略》的编撰缘起

袁文揆什么时候开始萌生编撰滇南诗文的想法已无从查考,但其任职馆阁的经历一定对他编纂滇南诗文略产生了影响,可惜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一时无从查考。现在能知道的是乾隆庚戌(公元1790年),他从甘肃定羌驿任上辞官归养回到家乡,始有意编纂滇诗。经过将近十年的工夫,到嘉庆庚申(公元1800年),“滇诗之刻将竣,予季文揆复以滇文为请”〔4〕421。袁文典作为袁文揆最亲近的兄长,因不能时时相见,此前也许不知道袁文揆继续编纂滇文的想法。

但袁文揆编纂滇文的想法可能很早就有了,至迟在编《诗略》的时候就已经想编《文略》了,并且那个时候有意收辑滇文。因此,“集滇诗后,复与武宁王子心辇、临汾张子春帆、钱塘汪子藕塘、镇洋王子序宣、昆明余子敛斋、文子望山、万子香海、蒙化张子翘岱论及滇文,出伯兄仪雅所藏暨三迤朋侪所寄,合若干篇,相与商榷”〔5〕401,显然,此前他的收辑工作早就开始。文揆说:“滇自汉通中国,厥后代有作者,我朝治隆,往古文德,诞敷百余年来,椎髻皆习,衣冠誉耄更娴文物,猗欤休哉,一道同风之盛也”〔5〕401。他辑录滇文,更深远的目的在于彰显云南与全国其他地方一道同风之盛。

袁文揆的想法得到了兄长袁文典的支持,在袁文典的序文中,可以说把他们编纂滇文的想法和盘托出。他称:“滇开于汉,沿于晋宋隋唐,否塞于赵宋,复于元,贞于明,而久安长治,莫盛于我大清。当此亨嘉之会,滇人士沐浴詠歌、涵濡国家教泽百六十年,纲常名节、国计民生、人心风俗,以及山川风土贤哲之遗迹,名物象数之纤微,岂漠然无所论述自外于修道立教之圣人耶?诚宜搜辑遗文……诸人著作,寿诸枣梨,以黼黻隆平,乌可任其阙焉弗讲哉?惟是述古之难也。憔悴专一之士,拘绳守墨,不知帖括外为何物,即有豪杰者流,一闻述其乡先达之姓字,犹茫然不识其何代,详其何里,遑论其文。况滇文之抑塞而灭没者十八九矣”〔4〕422。一方面是国家承平,恩泽教化数百年,一方面是滇文的泯没无闻,如此之格格不入。

袁文揆辑滇文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同仁的响应。张春帆也表达了同样的认识,他说:“文以明道也,焕然日新者,非天地之文也。蒸然代出者,非人之文耶?金碧苍耳间,何为其独不然!汉之檄、宋之碑、唐之书,吉光片羽,辉照史册,厥后剖析性理之精微,探索经史之体要,敷陈政事,辩论是非,激发忠义,阐扬节孝,无非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其文也,其道也,何可听其湮没弗传也”〔5〕401。于是,以袁文揆为首的这一群人从思想上坚定了要成就“一方文献所系,数百年未举之事”,而且都认为“滇南诗文略成,吾子可以不死”〔5〕402。

当然,引发袁文揆继续编滇文的想法,或许还和他入幕陈云岩、久居昆明的读书生活分不开。“弟客藩垣,积年修金所余,惟以治经史,置书籍法帖,几及数万卷”〔4〕426,加之“会垣多藏书,而三迤贤有司之至者,无不愿友苏亭。借其便,朝邮夕递,近者十许日,远者数十日,而零笺断简皆源源而来”〔6〕。省垣昆明读书的方便,更兼陈云岩的赏识,故地方官员乐与之交,这便利了文献的收集,因此各种诗文源源汇聚。

三、《文略》的编纂队伍

因为有《诗略》的编纂基础,所以《文略》的编纂队伍很快就形成。首先,最核心的人员是前文提及的王心辇、张春帆、汪藕塘、王序宣、余敛斋、文望山、万香海、张翘岱。他们最早参与了《文略》的商议工作。王子音,字心辇,号七宣,江西武宁人,乾隆丁酉拔贡,嘉庆丁巳官平彝知县,著有《宦拾录》。张允楫,字春帆,临汾人,乾隆甲辰进士,嘉庆五年,署蒙化同知。汪庚,字藕塘,钱塘人,生平不详,名见《诗略》参订姓氏。王镛,字序宣,生平不详,姓名亦不见《诗略》。而余萃文,字敛斋,昆明举人;文钟运,字望山,昆明举人,官福建福鼎知县;万本龄,字松如,号铁峰,后改香海,有《香海诗集》,生平自谓“文让翘岱,诗让端翁,唯字无所让”〔7〕。张登瀛,字翘岱,一字小东,蒙化人,乾隆丙午举人,官宾川州学正,曾主讲安宁凤山书院。前四人应当都是服务滇省的官员,后四人都是当时云南著名文人或青年才俊。

文稿的收集,主要汇于袁文揆,除其父兄所藏诗文和四方友朋所寄文章,还有的甚至是从外省购得,如“杨文襄关中奏议,业经登诸钦定《四库全书》馆,滇处僻远,册府之书既难购致,遍求无获,友人石屏陈孝廉履和由江西购获石淙稿寄予”〔5〕404。《文略》最后的署名是“袁文揆 张登瀛同纂”。张春帆序中称:“(袁文揆)更谐蒙化翘岱张子采辑滇文,得卯十余卷,计文若干首”〔5〕395。袁文揆序中称:“于是,别类分门,爬罗剔抉,翘岱与揆同也”〔5〕402。很显然,袁文揆有意将张登瀛共同主持《文略》的编纂事业。而其余数人,“参订校雠,心辇、藕塘、序宣、敛斋、望山、香海任之,伯兄论次,就正评阅资而授之剞劂,春帆与诸贤士大夫实多力焉”〔5〕402。他们的分工可谓责任明确。

还应该注意的是《文略》其他参订评阅者,除去“参校姓氏”标明的百余人,另外还有不少人,“已载《滇南诗略》者,即从略,以归简便”〔5〕403。换言之,评阅参校《文略》的人远远不止所列这百余人。如张允楫、张登瀛、汪庚、文钟运的名字均出现在《诗略》“参订诸家姓氏”,所以在《文略》“参订诸家姓氏”中就没有他们的名字了。还有一些因参加《诗略》的评阅工作而在《文略》“参订诸家姓氏”中省去,但又因为他们是主要评阅者或参订者而列于《文略》每卷卷首,如卷三的评阅者怀宁江濬源岷雨、卷四余姚翁元沂载青,等等。这些主要评阅者很多都是服务滇省的外省官员。除翁元沂、江岷雨外,还有萧大经、翟槐、张慤田、牛稔文、樊士鑑等。他们都是当时云南知府或知县。所以,袁文揆的工作得到了云南地方官员很大的支持。可以说,《文略》的编纂凝聚了滇中文人和服务于滇省官员的共同心血。

综上所述,使用拜新同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部分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安全性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临床上可以借鉴使用。

四、《文略》的编纂宗旨、体例、内容

《文略》的宗旨是以文见道。袁文典称:“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诗文弗关乎世教,虽工弗传、弗久……要惟载道而行,斯其传可久。”又称:“凡所登选,每叮咛于见道为宗”〔4〕422。袁文揆序中称:“而言无不传,传之者,谓其于道有见也,而文实载之”〔5〕401。都是强调选文要载道,要有益于世教。这反映他们不脱学者的本色和关怀。

在编纂体例上。首先,分门别类,于门类中第其时辈之先后。“始奏疏经史劄子者,尊君尊经也,继以檄、上书、策、议、教,取其义正而事有关系与夫事之近于公者也,其它论、书、喻、解、辨、考、说、铭、颂、赞、引、序又次之,碑板之文先于游览,表志、状述诔文,后于列传杂体题跋,皆以义与事为权衡。赋为古诗之流,长卿谓,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而与骈体并列者,欲后学敛华而就实也。骈体殿以贺表者,以尊君始终也”〔5〕403。查《文略》总目,卷一至卷五奏疏,卷六奏疏、劄子,卷七劄子,卷八檄、上书、策、议、教,卷九至十一论、书,卷十二书、启、札、喻、解,卷十三辨、考,卷十四、十五说,卷十六说铭颂赞引序,卷十七至二四序,卷二五、二六碑,卷二七至三二记,卷三三至三五传,卷三六杂体、题跋,卷三七题跋,卷三八墓表,卷三九墓志,卷四十行述、诔词、拟骚、拟表、辞、赋,卷四一、四二赋,卷四三赋、骈体,卷四四至四七补遗。每一门类下,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奏疏为例,卷二卷三卷四皆为明朝奏疏,卷四才开始国朝奏疏。又如檄,蜀汉吕凯《答益州渠帅雍闓檄》为滇文之权舆,本应置于全书之首,但编者认为以檄文开篇,“似非剞劂家体式”〔5〕403,于是把吕凯之文置于卷八“檄、上书、策、议、教”这一门类中开头。《新纂云南通志》称《文略》分类“稍琐,不及《古文辞类纂》之善”〔8〕。

其次,以文存人,亦有以事存文。“其人之字号、爵里、行谊已载《诗略》者,不复重列,以归简便”〔5〕403。例如卷一开首的杨一清,只注“安宁杨一清文襄”,因为在《诗略》卷三开首的杨一清,有一段数百字的相当于传记的介绍,所以到《文略》就从简了。又如该书卷一紧接着杨一清的是薛继茂,于名字下有100多字的人物传记,这就说明《诗略》里没有他的记载,这个人物是第一次出现。

再次,关于文章的评阅,凡例说“是集出非一时,成非一手,凡参校诸公有独出心裁,加之评跋者,必于跋尾欵识其人姓名,其经典、揆、登瀛与参校诸公,共商一得者,亦即列于行闲文尾,不复署欵,有原评可采者,逐处注明圈点。惟中綮处加△△△△△。每成书一卷,随时质之高明远则,邮寄所赐批词,悉载格上,特为标出,庶见同志苦心”〔5〕403。翻检该书,篇章之后大都有评跋,或长或短,大都不注明何人所加,也有特别注明出处的,如该书卷九论葛中选《泰律含少论》评跋后小注“藕唐汪庚识”,卷十论张汉《太极论》评跋后小注“临汾宗后学允楫谨识”等等,皆为凡例所谓独出心裁者。而每一篇格上眉评,当为高明远则所批,这些高明远则就应当是服务滇省的地方官员。

最后,考虑到有些文集作品“虽无征不信,不敢盖谓声消响绝”,故该书名为“文略”。所选153人484篇文章,自汉迄清乾嘉间人士,主要是明清时期滇人之作,凡是乾嘉间尚在文人皆不入选,如参与编纂的袁文典、袁文揆、师范等人都无作品入选。主要文人,如“杨文襄、薛侍御、王给谏之奏疏,张南园、禺山父子、涂太朴、何北渠、葛澹渊之论说,杨宏山、李中溪、赵雪屏、许白塘、包少宪、傅忠状之序记碑志,合我皇朝赵士麟、王思训、张汉、陈沆、傅为詝、石峰、钱沣、杨履宽、二何(其英、其伟)、三李(治民、子因培、孙翊)、二周(于治、于礼)诸人著作”〔4〕422。所举明人分别是杨一清、薛继茂、王元翰、张志淳、张含父子、涂时相、何邦渐、葛中选、杨士云、李元阳、赵汝濂、许鎡、包见捷、傅宗龙。袁文典所举29人只是153人中声名较著者,在全国的影响而言,明人以杨一清为代表,清人以钱沣为代表。这29人的篇数也各有等差,如傅宗龙只有碑1篇、记2篇、传1篇,共4篇,葛中选、何邦渐只有1篇,最多的是清人张汉的文章。而杨一清、杨士云、李元阳、张含等的文章也占有相当数量。

最后的选文也的确反映了以文见道的宗旨。袁文典序文中称,书成“予极不能忘情者,其中表彰忠孝,阐扬节义,叙战功状,侠烈时复酣畅淋漓,激昂感慨,几几乎须髯如生、毛发俱动,可以报君亲,泣鬼神,击节拍案,呼之欲出,何其壮也”〔4〕422。综观各家评语,也多阐发文章的道义。

五、《文略》的文学价值及地位

首先,它清晰呈现了云南文学与文坛的发展情况,对于了解古代云南文学尤其明清云南文学的实绩有重要认知价值。《文略》的选文从最早的吕凯的《答益州渠帅雍闓檄》,至明清时期人的作品最多,这印证了云南文学“滇开于汉,沿于晋宋隋唐,否塞于赵宋,复于元,贞于明,而久安长治,莫盛于我大清”的论断,这也与滇南泽被儒教的历史相吻合。于《文略》可以了解滇省历代有影响的文人和作品、文人的分布和交往,还可以借助卷首的参订姓氏人员,了解乾嘉时期的云南文坛。乾嘉时期云南文坛汇集了服务滇省的外来官员、云南本土著名的文人学士,以及他们的受业弟子和青年才俊们。

其次,它保存了一些文集散佚作家的作品和传记资料。《文略》于一些文人的作品实有保存之功,如钱沣,诗文散佚不传,多赖《文略》收辑,保存文章数十篇。等到同治壬申,滇南后学刘崐辑《钱南园先生遗集》时,“得所为《南园诗存》,湘阴郭筠仙中丞又搜得遗诗一卷,并他文之散见者,合《滇南文略》所存,裒而辑之,编次为五卷”〔9〕。而且,《文略》收录那些为滇南名人所写碑传、墓志铭,对于了解人物生平也很有价值。仍以钱沣的文章为例,如卷三十九收录其《南池彭公墓志铭》,彭南池即彭翥,大理弥渡人,云南著名的文人,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钱沣、师范、袁文揆等人的文集中,可惜他的文集未见,他的生平情况也不是很清楚。《文略》保存的这篇文章,可以见彭翥生平之梗概。又如钱沣《文西浦小传》为文泰运作传,文泰运即文钟运的哥哥,此小传不仅可以帮助了解文泰运的生平,也可以了解钱沣、文泰运周围的文人群的交往。另外,《文略》所附作者小传,也有很丰富的文学史料价值。

再次,文章评点的价值。《文略》要为后学提供矜式,所以每篇都有评跋。这些评跋都是老成的宿儒所题,对于后学依据具体的篇章,了解古人作文的技巧很有帮助。以卷四所录王元翰《天心遣告甚切,人事挽回宜早疏》为例,本奏疏是针对当年灾异频发,有所谓兵变、水变、地变而上疏言事。评阅者点评道:“以三变引起,纡徐而来”,继而又有“总挈重顿,一篇主脑”,中间部分又有“肯綮语”,之后是“双峰突起,字挟风霜”“跌宕有致”“士气人心,国家之本,故首先揭出,留三诘在后,非徒为文体争胜也”,后又有“沉痛”“若不指明胜于申王诸人,则伯举为狂吠矣”“中锋悬腕”,最后部分“声大而远”“以二大变对三变,奇警极矣,却仍收合三变,章法细密”。于此,能感受到这篇疏体文章的文思缜密、反复变化。

最后,《文略》在古代地方文学总集中也应占有一席之地。地域文章总集的编纂在历史上不多见。较早的有宋人编选的《成都文类》、宋人李庚《天台集》、林表明《赤城集》、郑虎成《吴都文粹》与明人钱谷《吴都文粹续集》、清初汪森《粤西文载》等等,然它们诗文统收,不限作者籍贯,只要是吟咏成都、苏州、粤西作品的统统收录,所以入选作者未必就是那些地方的人。而《滇南文略》着眼于滇籍文人,将滇省历代文人文章收罗,这可以说是很纯粹地保存一地文人文献的工作。而云南继袁文揆之后,民国剑川(今属大理)人赵联元辑《丽郡诗文征》、民国李根源辑《永昌府文征》,还有秦光玉《滇文丛录》,所收多为清嘉庆以后滇人之文,而嘉庆以前为《文略》所未及者,亦搜罗采拾。至此,滇文才大备,袁文揆的筚路蓝缕之功实不可低估。而且是书之成,“乡里陋劣之夫尤有訾先生为好名、为射利者,盖至今三十余年,浮议始息”〔10〕,了解这背后的艰辛和酸楚,就该更敬佩袁文揆的坚韧和执著。袁文揆及其《滇南文略》,对于保存云南文献,居功至伟。

〔1〕刘毓珂.永昌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2〕王昶.湖海诗传〔M〕.万有文库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312.

〔3〕袁文揆.时畲堂诗稿:卷八〔M〕.《云南丛书》本,民国刻本.藏于云南省图书馆.

〔4〕袁文典.袁陶村文集:丛书集成续编第130册〔M〕.上海:上海书店,1994.

〔5〕袁文揆,张登瀛.滇南文略:丛书集成续编第120册〔M〕.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6〕袁文揆.滇南诗略:丛书集成续编第150册〔M〕.上海:上海书店,1994:761.

〔7〕戴淳.晚翠轩诗钞:卷三〔M〕.《云南丛书》本,民国刻本.藏于云南省图书馆.

〔8〕李春龙.新纂云南通志〔M〕.江燕,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387.

〔9〕钱沣.钱南园先生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6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11.

〔10〕戴炯孙.味雪斋文钞:卷八〔M〕.《云南丛书》本,民国刻本.藏于云南省图书馆.

(责任编辑 党红梅)

YUAN Wenkui and the Complication of DiannanWenlue

LI Chao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Qujing,Yunnan 655011,China)

YUAN Wenkui was a famous local poet and litterateur during Qing Dynasty.Diannan Wenlue,compiled by YUAN Wenkui,clearly illu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in ancient Yunnan.YUAN Wenkui's contribution of collecting Yunnan local literature made him the leading man in Yunnan ancient literature collecting and sorting area and a great man in history.

YUAN Wenkui;YUAN Wendian;Diannan Wenlue;Diannan Shilue;Yunnan literary world

G256

A

1672-2345(2014)11-0064-05

10.3969/j.issn.1672-2345.2014.11.015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252)

2014-06-29

2014-09-04

李超,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滇南云南
清代道光年间土司制度与滇南边疆治理研究——以《滇事杂档》史料为中心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滇南彝族传统禁忌基本内涵与社会功能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