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平塘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探究

2014-03-21 08:27黄秋艳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平塘县农业产业全县

黄秋艳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和鼓励,贵州县域农业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目前我们仍要看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摆在我们贵州人民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县域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关系着贵州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和前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研究,迎难而上,最终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和办法。文章现就贵州省平塘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探究,试图能够找到一些实际有效的出路。

一、平塘县农业产业基本情况

平塘县是拥有近93%农村人口的喀斯特山区、少数民族国家级贫困县;一个三次产业结构为37∶27∶36,表现为一三二、呈典型 “U”字型结构特征的农业县;一个生态环境优越的农业资源大县。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作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富民强县目标已是摆在当地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大战略决策问题。如何审时度势,有效整合外部机遇与内部优势,增强农业产业整体功能,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获取1+1>2的综合效益,已成为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1、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地处黔南腹地,为黔南州12县市之一。全县地貌类型和形态十分齐全,喀斯特地貌面积2455.2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7.2%。北距黔南首府都匀66公里,西距黔西南州罗甸县122公里,距贵阳市193公里。平塘县是贵广南下大通道经济圈的次区域经济区,是珠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的供应基地、旅游休闲首选地,是西南地区连接东盟的重要门户,具备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的自然地理资源条件。

平塘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资源丰富,雨量适中。全县常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年均日照数1400小时左右,年均月降水量105毫米,适宜农作物安全生长,平塘县地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平舟河、漕渡河、霸王河及其支流共32条。县域内气候条件及丰富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适应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能够满足农产品生产的需要,这为平塘县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水资源条件。

平塘县县域国土面积2815.6平方公里,约422.34万亩,人均土地面积13.64亩,可利用面积253.35万亩,其占国土总面积的59.8%。全县耕地面积为47943.93公顷,约71.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7.02%,林地面积约202.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8.14%;牧草地面积约3.92万亩,占9.33%;而未利用国土面积约30.36万亩,占21.69%,未利用开发的土地主要是田土坎、荒草地和裸岩地。由此可见,平塘县田少地多,林牧用地十分广阔,适合搞农林牧综合开发。

2、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农业经济取得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0501万元,比上年增长6.08%;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5.98万亩,比上年增长3.44%;粮食总产量达121604吨,增长4.36%。其中,水稻产量49653吨,增长8.53%;玉米产量56257吨,增长3.11%。蔬菜、烤烟等特色农产品产量、效益大幅增加,线椒、佛手瓜成功试种,桑蚕、细刀豆订单生产成为农业增收新亮点。林业稳步发展,全年林业实现增加值3585万元,比上年增长9.01%。四月桃、杨梅、核桃、竹笋片、板栗、花椒等主要林产品增长较快。畜牧业继续实现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0807吨,增长2.16%;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3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7.67%。

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02元,增长20.46%。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512.1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3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6%,居住支出增长9.95%,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4.91%,文化教育娱乐支出下降23%。

二、存在的不足与主要问题

1、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产业发展影响严重

平塘县的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冰雹、地质灾害等。1972年,平塘县遭受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旱灾,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2007年是平塘县历史上灾情最重的一年,遭受了 “7·26”百年不遇洪灾、历史罕见秋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近年来,平塘县境内均不同程度地遭受洪涝灾害袭击,如2009年5月17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该县19个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92.43万元。自然灾害中数旱灾危害最大,一是因为平塘县耕地中的旱地比重大、望天田土多,二是由于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成了 “水灾灾一线,旱灾灾一片”的典型农业自然灾害特点。

2、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人才队伍支撑乏力

平塘县经济发展滞后,从客观上来看是受地理、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从主观来看,就在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普通劳动力资源富余,但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贫乏,农业产业的发展缺乏这两支队伍有效支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也不断提高。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情况是:一是总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全县专业技术人员4063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只有176人,只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3%。二是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县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重低,2013年底全县有高级职称人员仅87人;中级1161人;初级2288人。三是各个行业人才分布有待优化,结构不合理,在岗的农技人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发展需要。

3、资源整合不力,品牌作用不大

平塘县有 “玉水金盆”的美誉,自然资源丰富,还有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世界唯一奇石、中国第一个文艺家科普创作基地、中国唯一毛南族乡等旅游 “名片”,把这些资源整合好,充分发挥这些名优资源及产品的作用,必将有利于总体效用的提高;尤其是平塘县的旅游资源,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资源。现在的问题是平塘县这些难得的优势资源缺乏整合,没有发挥好1+1>2的整体效应,导致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农产品品牌基本没有形成,品牌作用小。目前除茶叶有一个 “第一壶”“四月桃”外,农产品几乎没有什么品牌,导致农产品价格和效益低、比较效益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基础条件有待改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策略以来,平塘县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大的改善,水、电、路、通讯等条件已基本能满足当地生产的需要。然而农业水利设施仍满足不了其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的农业生产依然是老天爷说了算,达不到稳产的目标,这样导致了单产水平低,且极不稳定,收入没有保证,产业发展基础不牢。此外,县开发公路标准化低,路网通行能力不足,近年来,公路里程确实有了提高,但限于资金的困扰,乡村86%的路仍为泥结路面,标准低,先天不足。县内通乡油路建设进程较慢,工程勘测设计、施工、交通行业各项管理工作均处于落后状况。

5、农业多功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系统总体功能差

农用资源及农产品本身具有多功能性,除具有提供农副产品等经济功能外,同时还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保持政治稳定、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功能,且各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多功能有机系统特征。如经果林、特色农作物、畜牧家禽、河塘鱼类等,不仅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应的农副土特产品,而且可作观赏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自然服务;平塘县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布局不合理,系统整体性和关联性差,导致农用资源和农产品多功能作用被忽视而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农业经济系统总体功能差,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6、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大市场矛盾突出

平塘县农业生产经营的方式主要是以农户为主体分散小规模生产和经营,组织化程度低,这是因为缺乏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户对客商缺乏讨价还价能力,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能力维护好自身的利益,从而制约了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规模经营为特征的社会大生产的产业化,而目前来看,平塘县的农业生产现状还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经营模式小型,生产品种单一,手段传统、落后,简单粗放,导致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大部分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三、平塘县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1、利用关联,加长链条,增强实力

充分利用好农业产业内部的相联性和互补性作用,着力发展循环经济,谋求农业内部之间、项目之间互动促进效果,通过加工,加长产业链条,留住产业增值,实现1+1>2的整体目标。在当前,平塘县要构建起 “1(企业或组织)+1(生产基地)+1(农户)>3”的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相关企业和组织的引领,将 “产、供、销”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找到一条互利互赢、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发展之路,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为现代农业组织发展提供保证。

2、突出特色,集小成大,产业互动

就是充分发挥喀斯特山区特点,积极发展数量多规模小质量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来提供旅游业发展的所需,集小成大,推进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效应,以后者带动前者的发展,以前者促进后者的发展。以旅游来实现农产品就地增值消费,通过农业,如特色农产品、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景观等促进旅游业发展。在内向型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外向型农业发展力度、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逐步形成以外向型为主、内向型为基础支撑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3、坚持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方向

首先,平塘县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全县立体农业气候十分明显,适宜不同作物生长,环境污染较轻,工业和城市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轻,这对以无公害为前提的特色农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保障。其次,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使农业产业成为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具有自身循环和发展能力的现代化产业。再次,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开发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及经济、环境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因此,坚持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

4、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供发展现代农业人才支撑

为实现平塘县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要起主导作用。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民的思想认识。鉴于平塘县农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观念还比较淡薄,特别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不高的现状,应要做好宣传工作。要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宣传造势氛围,以增强和提高群众的现代农业意识、经济效益意识和生态效益意识。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家前来投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结合实际,适时引进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对于生产技术人员要强化培训,努力打造企业家和生产经营技术人才两支队伍,为平塘县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人才支撑。

5、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具有生产食物和植物纤维等农产品这一主要和传统的认知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准确认识平塘县农业固有特点,把握农业多功能性的内在含义,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作用。在平塘县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中,平塘县的农业多功能性就表现在经济效益上,而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对平塘县农业经济的提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对平塘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6、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功能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主要方法,随着平塘县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分散生产和经营模式,越来越需要社会化服务。如何提高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它将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目前,平塘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仍不发达,农民的再生产能力很弱,只靠单家独户是很难形成有效地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的,必然要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人员发挥他们的功能,整合分散在农户手中的闲散资金,聚少成多,将这些资金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并做好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所以平塘县要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系统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绿色低碳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平塘县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低、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的农业县,农业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因此,总结平塘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经验,认清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全面、准确的判断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科学规划平塘县农业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喀斯特山区特色的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通过农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也为贵州县域农业产业的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的新路子提供一些借鉴。

[1]郭英,龙源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0(7):39-40.

[2]杨佑礼·领先科技面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云南科技管理,2012(4):39-41.

[3]吴书博,赵冬梅·关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A].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11(2):10-11.

猜你喜欢
平塘县农业产业全县
平塘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县第二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活态文化
平塘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