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民用瓷器的特征及设计价值

2014-03-21 07:00费利君
关键词:民窑民用瓷器

费利君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瓷器作为一种实用性器具,源于民间生活的各种需求,有着明确的功能用途。民间用瓷,简称民用瓷,它主要由民窑烧制和提供。民窑是指民营陶瓷手工业作坊,其发展以社会经济状况为依托。民用瓷来源于民间,为民所用,没有官式规范,因而在造型和纹饰上更能发挥工匠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画面简洁、写实,透出一股自然、稚气、直率的鲜活之美。它较之官窑瓷器,历史更悠久,服务更广泛,产品种类更丰富,工艺技术更成熟,市场更广阔。特别是民用瓷作为一种生活器具,要服务于生活,所以表现出很强的民间思想和设计性。

一、民用瓷器与民生

我国古代瓷器,以其精湛的技术和卓越的艺术著称于世,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其中,民间瓷器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瓷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取材的便利、地域的广泛和不断的技艺尝试与更新,民间瓷器在整个瓷器发展进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也起着主导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民间瓷器,为中国古代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用瓷器来源于民间,为民所用,与民生关系紧密。从东汉中晚期出现成熟的青瓷以来,民用瓷器因为物美价廉、清洁美观等优点,一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的最重要器具之一。一方面,民用瓷天天与民为伴,为民所用,并时时随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得到改进,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民众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吃、喝、用、玩都离不了瓷器,在与瓷器的接触中,如何使其用起来更加顺手和顺心,这是一个调适的过程。两个方面的统一,正是中国人自古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正如钱穆先生所讲:“在中国是工业与美术合流了,仅在有关一般人生日用品方面,而流露了中国人之心智与技巧,使日常人生渐于精美化,这是中国工艺美术之一大特征。”[1]我国古代的民用瓷理所当然是其中的典范。

在顺手方面,表现为民用瓷要满足古人在使用上的便利,从中可以反映出瓷器随着古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唐代新出现的瓷器品种——执壶,它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头壶一步步演变而来的。短短的多角形直流代替了鸡头流,小而弯曲的圆把代替了龙柄,流与柄之间的系不见了,盘口叶变成了喇叭口。从装饰性的鸡头壶演变成实用性的执壶是一个跨时代的变化。再以碗足为例,唐代以前为饼形足,唐代中期由饼形足演变为玉壁形足,五代时向圈足发展,此后,圈足成为我国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

在顺心方面,表现为民用瓷要满足古人在使用时的愉悦,从中折射出古人精神解放和审美变化的过程。“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瓷器造型多以动物为范本。如蛙形器、羊形器、虎形器、狮形器等,或以鸡首、羊首等作器物的系、纽或流口。但唐、五代时期,瓷器的造型则多以自然界中的生物作范本。如瓜棱形注子、菱花形盘、荷花形盏托、莲瓣形尊、莲瓣式烛台、海棠式碗等,都是前朝未曾出现的造型。”[2]瓷器造型范本的变化反映的是古代先民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眼界的开阔和思想的解放。

从制瓷史上看,民用瓷发展得越成熟,在顺手和顺心方面的结合就越完美、自然。作为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器具之一,民用瓷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渐变和审美取向的绵延。

二、民用瓷器的生活器具特征

(一)商品性

民用瓷器与民生的紧密关系,主要体现在民用瓷作为一种生活器具,它要满足民众使用上的顺手和顺心。这不同于官用瓷主要服务于宫廷生活,特别是满足宫廷赏玩趣味的特征。所以,作为日常生活器具的民用瓷,表现出与官用瓷诸多不同的特征。比如商品性、地域性以及装饰的生活情趣化等。

与官用瓷不同,民用瓷首先是一种商品。“官窑与民窑不同,它是受统治者严密控制和掌握的,不受价值规律支配,所烧产品不惜工本,精益求精,生产规模一般很小,往往随着王朝的垮台而倒闭。”[3]所以,官用瓷是专门生产的非商品的瓷器。而民用瓷则不同,它只有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它是一种商品。自东汉出现成熟青瓷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瓷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瓷器不仅造价低,而且耐腐朽、不易沾染污垢,在外观上又有自己独特的美。因而民用瓷器的生产地区不断扩大,到南北朝以后,民窑已广布南北各地。这是瓷器作为商品其价值得到人们承认的最好说明。

作为商品,只有质量过硬和价格合理的民用瓷才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这也是民窑敢于尝试,不断改进自身烧制工艺的原因所在。历史上出现的众多著名的民窑,都以其产品质量的过硬和赋予创新精神而闻名。比如唐代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都因为其品质的优秀而享誉四方,甚至被朝廷看中选为贡瓷。宋代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吉州窑、建窑等都是当时著名的民窑,都以其产品质量的优秀而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明清时期的民窑青花瓷,不仅供给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海外,为中国赢得了“瓷国”的美誉。

(二)地域性

民用瓷极富地方色彩。民用瓷作为商品,它首先要服务于民窑周围的民众,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取向。比如宋代流行民间的如北方的磁州窑,南方的吉州窑等,都以其独特的清新、朴质的风格而大放异彩。磁州窑是北方的著名民窑,其在画花和雕釉两种装饰手法上极富地方特色。“画花是在白釉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在黑釉上画褐色花纹的,称为铁锈花。笔力豪放洗练,别具一格。这种画花,开创了后世着重花绘的装饰领域。雕釉是在瓷胎上先施白或黑釉,然后按花纹的要求剔刻去花纹以外的空间,露出瓷胎,使形成胎与釉的色泽对比。更有在釉上加以刻划,以增加层次感。以上画花和雕釉的两种做法,普遍见于以磁州窑为中心的附近各窑。”[4]234吉州窑是宋代南方著名民窑,在瓷种和装饰等方面都极富地方魅力。“在瓷胎上,常用木叶和剪纸粘贴,然后施釉,经烧制形成花纹,这是一种独创。纹样多用凤、鹤、蝶、鹿、梅、竹、芍药、海棠等,而以梅花运用最多,极富民间艺术特色。”[4]237

(三)装饰上的生活情趣化

民用瓷来源于民间的生活需要,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气息集中体现为民用瓷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上,这在瓷器的纹样装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宋代的耀州窑产品,纹样装饰丰富多彩,纹样有植物、动物、人物、几何图形等,题材来源于生活和劳动中,健康新颖,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植物纹样主要有莲花、牡丹、菊花、水草、梅等;动物纹样有鱼、鸭、鹅、鹤、鹿、狮、马、狗、羊、鸳鸯、犀牛、蝴蝶等;人物纹样以健美活泼的婴孩嬉戏为多,还有反映宗教内容的佛像、力士。几何图形纹样常见的有回纹、三角纹、连弧纹、八卦纹等。”[5]48宋代的磁州窑产品,更是极富浓厚的民间生活情趣,特别是其釉下黑彩彩绘的装饰手法最富特色。“这种装饰方法,具有浓厚的水墨画风格,运用奔放的笔法,熟练的技巧,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无论花鸟、鱼虫、人物、山水以及书法等都挥洒自如,简练流畅,是制瓷工艺和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度结合的作品。”[5]49另外磁州窑在文字装饰上一般常见者,如“忍”、“忍事”、“道德清静”、“高枕无忧”、“招财利市”、“众中无语,无事早归”、“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风吹前园竹,雨洒后亭花”、“清风细雨,黄花红叶”等,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明代的龙泉窑,通常用堆贴双鱼或缠枝牡丹作为装饰,碗盘的中央大都有印花,且有文字,如“福”、“吉”、“寿”、“宝”、“天下太平”等。

三、民用瓷器的设计价值

如果只从外表来看,民用瓷器相对于官用瓷而言是比较粗糙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某些原始性,但是客观地看,可以说民间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为可贵和难得的是,民用瓷无论是其商品性、地域性还是装饰上的生活情趣化特征,其核心都表现为一种基于消费者需求的设计价值。因为是商品,民窑必须考虑顾客的消费承受力,所以要控制成本,并保证瓷器质量的可靠。因为首先是基于周边地区的供给,民窑必须考虑当地的地方风俗、喜好;因为来源于民间生活,民窑在瓷器的装饰方面对这种民间生活气息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基于消费者需求的设计价值,又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实用;二是敢于创新。

(一)注重实用

民用瓷因为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所以其设计价值首先体现在民用瓷的注重实用上。和官窑相比,民间瓷窑在烧制过程中不可能不计较工本,一味求精。它必须考虑以最合理的价格生产最优质的产品,所以注重实用是它首先要达到的目标。这一点体现在民用瓷烧制过程中的多个方面。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中国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民用瓷,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杨永善讲到,制作民间陶瓷的原材料,都是在当地容易获得的,而且并不进行比较细致的加工制备,保持着原材料较多的原始特征,所以各地的民间陶器所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成为形成风格特点的因素之一。[6]民用瓷由于原材料的特点,很自然地表现出粗朴、自然的效果,这虽然不是民间陶瓷匠人们的创造,但却是一种基于实用基础上的发现和利用。在不断利用过程中加以认识,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造——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民用瓷。

从造型的类型来看,民用瓷大都是日用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效用。“实用是最基本的要求,决定着造型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如果失掉了实用价值,民间陶瓷也不复存在,丧失了它最根本的生命力。”[6]民用瓷中较多的是罐、瓶、坛、盘、碗、盆、钵、缸等类造型,也可称之为日用杂品,但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往往同一器物具有多种用途;较少见规定性很明确的单一功能效用的器具,因为那样不适应民间简朴生活的需求。

从装饰的方法来看,民用瓷的装饰美感和实用性是水乳交融的,而且往往在实用的前提下,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甚至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水平。民用瓷的装饰,都是采用手工描绘或刻划,普遍以写意手法来表现,挥洒自如,点染成趣,自然天成而很少刻意求工。较之官用瓷, 这是民用瓷具有感人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由于民间陶瓷是大量生产的普通产品,每天生产要有一定的数量,不容制作者去反复雕凿,仔细加工,而是很自然地一个个去完成,再加上熟练的成型技巧或彩绘技巧,就形成了简洁精炼的艺术风格。”[6]

(二)敢于创新

我国古代瓷器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瓷器从孕育到产生,以及从青瓷、白瓷到青花、彩瓷,这其中每一步的成功都凝聚着古代先民的智慧和辛勤汗水,每一步的成功都是古代先民敢于创新和创造的结果。这种创新性在民用瓷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仅体现在制瓷的工艺上,更流露在装饰的巧思里,而且二者往往融为一体。

从工艺上看,陶器是人类社会的一项伟大发明,而从陶到瓷,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先民敢于不断尝试、创新的结果。瓷器较之陶器,材料不同,烧成温度更高,而且瓷胎外表覆有一层釉料,瓷器清洁、美观、不透水、声音清脆。

从装饰上看,给瓷胎上釉,就犹如给器具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除了使用上的诸多便利外,古代先人更是不断地变换着外衣的颜色和花纹,使之更加楚楚动人。方寸之瓷集绘画、诗文、书法、雕塑于一身,美轮美奂。这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创新,而这种创新往往最初发轫于民窑。元代以前,瓷器主要以釉色取胜,装饰以浮雕、捏塑、堆塑、贴塑以及印、划、刻、戳,釉的满施、点施、花色施、挂施等手段为主,其中又以窑变和开片两种装饰手段最富创新意义。窑变是钧窑的重要特征,它是利用自然形成的釉色交融变异,使色釉瓷瑰丽多彩。开片在哥窑中表现最为突出,它是一种残缺的美,打破了色釉瓷单一釉色而带来的沉闷。统一中的变化,完整中的残缺,这种矛盾的统一而造成的美的冲击,是彩瓷无法比拟的。钧窑和哥窑最初都是民间瓷窑,因产品特征的突出被选为贡瓷。元明清时期,瓷器更以彩绘见长,出现了青花、五彩、斗彩等诸多品种。而彩绘的装饰方法,不提远古彩陶,仅在唐代的长沙窑、宋代的磁州窑等民窑中就已出现。唐代长沙窑以绘画、书法入瓷,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釉下彩的先河。唐代瓷器生产呈现“南青北白”的局面,长沙窑打破常规,是民间瓷窑敢于创新的最好说明。宋代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在用文字和绘画做主题这一点上尤为突出。绘画装饰题材丰富,富有生活情趣,如马戏、熊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线条流畅,风格豪放。尤其白釉黑花,黑白色彩对比强烈,最具特点。文字装饰上常见题写唐、宋诗词及通俗的诗句民谚作为纹饰。同时,宋代南方民窑吉州窑同样以装饰的富有创新性而闻名。吉州窑的黑釉剪纸贴花是其独创,其纹样有花卉、木叶、鸾凤、鸳鸯、奔鹿、双蝶、梅、兰、菊、竹等;还有用“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之类吉祥文字组成图案的剪纸。尤其是木叶纹,堪称一绝,为吉州窑独有。

[1]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98.

[2] 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6:202.

[3] 葛玲玲.综论我国古代的官窑[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86(1):23-24.

[4]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5] 陈文平.中国古陶瓷[M].上海:上海书店,2003.

[6] 杨永善.论民间陶瓷的属性与特征[J].新美术,1988(4):27-32.

猜你喜欢
民窑民用瓷器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民用安防的新势力
民用立体测绘相机成像精度再创新高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