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凤 梅
(宿州学院思政部, 安徽 宿州 234000)
当代大学生微博文化困境及其引导
周 凤 梅
(宿州学院思政部, 安徽 宿州 234000)
微博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大学生利用微博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大学生微博文化也出现了一些话语困境,如微博的泛娱乐化倾向,大学生在微博围观事件中的盲从性以及大学生微博的碎片化和“去深度化”倾向都是值得深思的文化动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以及强化大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理性是引导大学生微博文化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微博;娱乐化;碎片化;去深度化;引导
新浪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大关,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在数以亿计的微博大军中,大学生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正处于积极接受新事物的年龄阶段,因此微博诞生伊始就为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他们用微博进行社交、学习、文化、娱乐,甚至用微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成为网络微博用户的生力军。但是伴随着微博的发展和走向成熟,大学生微博也受到一些网络文化、社会思潮、商业社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话语困境,如大学生微博的泛娱乐化倾向和围观性与盲从性,在内容上也表现出了碎片化和去深度化的趋势。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手段,创建的最初目的是利用微博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但随着微博的发展,网站的运营方为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通常会在微博运营中注入商业因素,为了商业盈利“运作”甚至是“炒作”一些娱乐明星、体育明星、文化名人的微博来吸引公众视线。另外,伴随着全球性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全面渗透,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学习”已不再是当代大学生的唯一生活方式,甚至“娱乐”比“学习”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当代大学生微博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泛娱乐化倾向。
大学生微博文化的娱乐化倾向受整体网络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在一个泛娱乐的时代,“认识周迅的越来越多,认识鲁迅的越来越少”,各大门户网站、娱乐专栏都占据醒目的位置,明星的点点滴滴都成为被追捧的焦点,占据着各大网站的首页头条。微博这一高度依赖网络的自媒体也难逃“被娱乐”的厄运。在一份关于《各主要微博中关注度前 100 位的微博用户中不同身份所占人数统计》的资料中,最受关注的前100位用户中,娱乐、体育明星在新浪微博中占的比例是74% 、腾讯微博是70%、搜狐微博是67% ,都居于首位,且远远高于商业精英、政治人物、传媒从业者和作家[1]。微博的名人认证提升了微博的名气,扩大了微博网站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娱乐化文化推波助澜。新浪微博还专门设置了名人人气榜,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姚晨、小 S、谢娜、杨幂、蔡康永、赵薇、何炅、王力宏、李冰冰、NBA,除了影视明星就是体育明星,经济专家、政治人物、教育专家无一人能够进入榜单。新浪微博的“全国热点”无论是一周排行还是一月排行,娱乐类话题永远是排行榜的宠儿。
微博被大学生群体掌握后本应该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积极成为公民社会中有理性自觉的公民。但微博的娱乐化削弱了大学生微博文化的价值理性和批判意义,使得大学生微博文化的积极价值让位于泛娱乐化乃至“娱乐至死”,也使大学生微博沦为商家炒作推波助澜的工具。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但是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的世界里迷失了,把微博作为娱乐手段,放弃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层反思,盲目地追随网络潮流。美国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 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2]微博娱乐化会毁了大学生吗?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都是重复甚至是无用的,只有那些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吸引眼球的稀缺新奇资源才能吸引网民的注意。因此,在一个时期内,某一网络热点事件或网络人物成为焦点时,就会迅速引来围观,网民通过微博复制粘贴转发参与其中,自己也在围观中得到满足。
大学生微博围观现象有其负面性,需要严肃对待和加强引导。首先,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往往在围观中表现出急躁和狂热的一面,在发言时言辞激烈、排斥异议有的甚至出现了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大学生们的狂热和非理性往往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助推者,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文化建设。其次,大学生们在网络围观中还表现出了盲目和盲从的特点。对事件本身缺少辨别力,不分真假,盲目围观。
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大学生成为网络围观的主力一方面是因为在微博中失去了话语权。虽然微博宣称“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也营造了“人人手握麦克风”的话语平等表象。但事实上网络上被关注较多的微博主要是演艺界名人、政界精英和经济文化界精英,这些人的粉丝众多、关注度高,转发率高,而这些人都是现实社会的主流阶层,在现实社会中也拥有强大的话语权。而大学生们虽然被赋予了发微博的权力,但由于社会能量弱小、关注度低,他们即使发了微博也被湮没在网络的海洋里。因此大学生除了转发和围观别无选择。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受转型社会现实的影响,在心态上出现了“非主流”和“弱者”心态,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难,大学生毕业后出现了“蜗居族”和“蚁族”,同时网络媒体上的“我爸是李刚”、“富二代”、“白富美”等身份标签又加剧了大学生对未来的焦虑和迷茫。网络文化的这些阶层区别明显的标签化身份定义也加剧了大学生们的“弱者”和“非主流”心态,他们用“屌丝”、“穷矮挫”、“二逼青年”这样的词来自嘲。微博围观其实是大学生们的一个情感出口,他们用网络上的围观来发泄现实中的迷茫失落和身份缺失感。美国学者詹姆斯·斯科特指出“底层的抗争,以及几乎在无望的悬殊中反抗”,“由于公开政治活动的成本太高,弱势群体的反抗并不是揭竿而起,而是体现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比如偷懒、偷窃、逃跑、装傻等等。”[3]面对网络上一次又一次让人感到绝望愤怒的不公正事件,他们无法通过现实中的斗争来改变社会现状,于是大学生利用微博声讨、谴责、甚至是谩骂来表达他们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公正的抗议,因此,微博围观实质上是大学生表达抗争的手段和方式,是一种弱者的仪式化抵抗。
微博与传统博客不同的地方在于微博有字数上的限制,每条微博按规定不得超过140个字,因此微博呈现出来的是零散和片段化的。微博客用来记录心情分享情感、只言片语都可以在网络这一平台上公开发布,因此每一条微博都成为网络世界里的一个碎片,新浪微博每天产生1亿多的“碎片”。如果说传统博客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理性表述的话,那么微博就是感性的即时表达,只要微博用户拥有通讯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一方面微博发布的信息多、更新快但也带来了信息的零散化、琐屑化、非系统性等特点。
微博的“碎片化”充分利用了大学生的零散时间,带来了便利,使得学生们随时随地阅读变得可能,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果。首先微博的碎片化使得阅读变得浅表化和“去深度化”。腾讯网副总编辑王永治在题为《全媒体时代的微博平台》的演讲时总结了五种阅读方式:娱乐化阅读、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式阅读和文化阅读。面对互联网上每天更新的海量信息,“浅阅读”、“快阅读”和“碎片化”阅读越来越成为大众的首选。与之相伴随的是轻松趣味性、娱乐性、浮光掠影化的东西越来越受欢迎。“碎片化”阅读使得大学生对信息内容越来越缺少持久和深入的思考。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一书中说:“我们牺牲了深入阅读的功能,变成只是信息的解码者,形成丰富的精神连接的能力被搁置。”[4]大学生正处于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成长成熟期,长期的“浅阅读”习惯一旦形成,真正的阅读将变得困难;同时,碎片化阅读也消解了传统印刷类书籍的统一性和深度化。戴维·申克 《信息烟尘》一书中说:“我们享受了超级联结状态的种种好处, 但是碎片化、压力、注意力涣散也将如影随形。”[5]碎片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的改变它还深入的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心态和文化习惯甚至是思维特征和文化接受。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拒绝深度的阅读经典,一切阅读均浅表化和碎片化,长此以往,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无疑是一种灾难。
1.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与修养,包括三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评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并维护自己的礼仪。”[6]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是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和批判素质,增强其自制能力和自律意识,营造良性的微博使用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高校应认识到并普及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公选课、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媒介素养,使得大学生了解媒介素养就如同了解生活常识一样,才能进一步讲媒介素养运用于指导自身的媒介生活,提高媒介参与与媒介批判的能力和水平。
2.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微博作为自媒体具有个人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公共性的微博传播与私密性的个人生活相交织,道德问题的出现就成为必然。在微博使用和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主体背离网络这一公共空间的道德准则随意转发和散步网络谣言、用暴力语言进行围观、人肉搜索甚至是微博诈骗都干扰了社会的正常秩序,是有违公平正义善良的社会道德准则的。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可以通过通识教育来实现也可以利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名人微博和意见领袖来引导。2010年,上海交大发布了《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指出年度内与微博有关的74起舆情事件中,近半存在“意见领袖”的现象。因此,合理科学地利用名人和“意见领袖”将能起到道德示范的作用。如凤凰卫视知名记者闾丘露薇在其微博发布“金庸去世”的虚假消息半小时后及时辟谣。就是一种负责人的道德自律态度,有示范和教育意义。
3.强化大学生公共意识和公共理性。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是通过血缘和宗族建立的“熟人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与人之间转变为“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需要对现代公共规范遵守和认同,需要公共意识和公共理性。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以后,网络空间成为大众学习、休闲和日常娱乐的重要公共空间之一,在公共空间交往和交流的陌生人亟须建立公共意识和公共理性。在网络时代,只有恪守公共理性,维护网络这一公共空间的公共规范才能成为网络时代的合格公民,从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力和自由;反之,如果失去理性,缺乏公共意识,在网络上肆意谩骂、恶意围观甚至侵犯他人隐私参与传播暴力与色情内容,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非理性行为,背离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公共意识。
[1]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7:293.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8.
[3]詹姆斯·斯科特.弱者的武器[M].郑广怀,张敏,何江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38-240.
[4] 尼古拉斯·卡尔.浅薄[M].刘纯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96.
[5]戴维·申克.信息烟尘[M].黄锐坚,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127.
[6] 段京肃,杜骏飞.媒介素养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11.
责任编校:徐希军
2014-01-2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宿州学院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大学精神与大学教师关系研究”(SK2012B646);安徽省教育厅思政专项项目“实践教学案例建设项目:学习孟二冬 做一个高尚的人——走进道德模范 锤炼道德楷模”(20122013SZKJSGC2-19)。
周凤梅,女,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思政部讲师。
时间:2014-6-17 14:2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3.038.html
G641
A
1003-4730(2014)03-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