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帅 吕姝焱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洛阳服务外包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清中前期河南籍传奇作家创作概说
——兼谈吕履恒对王鑨传奇创作的接受
梁 帅 吕姝焱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洛阳服务外包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明清戏曲,无论究其剧本创作,亦或舞台演出都以江浙为盛。明清之际河洛地区的戏曲创作在两千余年黄河文明的映照下虽如沧海一粟,但以王鑨、吕履恒为代表的豫籍作家也在戏曲创作中用力尤勤。王鑨不仅有模拟《牡丹亭·寻梦》一出的剧作《拟寻梦》,又有与《长生殿》篇幅相当的《秋虎丘》传世。其孙侄婿吕履恒更是继承了《双蝶梦》、《秋虎丘》的艺术手法,创作了《洛神庙》传奇。以王鑨、吕履恒为代表的孟津王氏与新安吕氏家族,堪称明清鼎革之际河南的名门望族,他们的戏曲创作为家族文学的多样性增色不少。
王鑨 呂履恒 《双蝶梦》 《秋虎丘》 《洛神庙》
明清两代形成了以江浙作家为核心的传奇创作群体,吕天成说道:“博观传奇,近时为盛。大江左右,骚、雅沸腾;吴、浙之间,风流掩映。”[1]但同时也涌现了诸如王鑨、丁耀亢、傅山为代表的河南、山东、山西籍传奇作家,而河南籍作家以王鑨与吕履恒为最著,且有剧作流传至今。
清代河南籍传奇作家以王鑨最为著。王鑨,字子陶,洛阳孟津人,生于公元1606年农历十月,卒于1670年冬至1671年春之间,是明末清初一位河南籍有影响的诗文家、曲家,其长兄为明清重臣王铎。王鑨著述颇丰,诗文有《红药坛》、《大愚集》,皆传世,传奇《秋虎丘》、《双蝶梦》、《拟牡丹亭·寻梦》、《大孝子》、《华山缘》、《司马衫》,今存前三种。与此同时清代河南地区戏曲活动繁盛,明末清初侯方域、宋荦家中有从苏州买来的昆曲家班,乾隆之际河南又涌现出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剧种,李绿园在《岐路灯》中描述的乾嘉时期汴梁繁盛的戏曲演出情况亦可证明。与清中后期地方戏勃兴、传奇杂剧创作减少相异,清中前期许多河南籍作家在剧本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下表以时代为序,对此期有名可考得河南籍作家生平履历、作品予以介绍:
清中前期河南籍传奇作家著述表
序号 作者 生卒年 主要履历 代表作品4 吕履恒 1650年—1719年字元素,号坦庵,新安人。康熙十七年举人,三十三年进士,三十八年山西汾州府宁乡县知县,四十三年广西道监察御史,之后多有升迁,至五十四年户部右侍郎罢归。著传奇四种,仅存《洛神庙》一种。5 吕公溥 1726年—1805年字仁原,号寸田,新安人。参加乡试未中,监生,赐封江苏直隶州知州。存《弥勒笑》手抄本。6 李树谷 乾隆、嘉庆年间字季芳,号东川,夏邑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四十九年任容兴知县,五十一年华容知县。《三 忠 图》、《云来梦》,亡佚。
通过上表不难看出清中前期河南地区传奇创作还是比较活跃的,地域上以黄河一线为轴,集中在洛阳、开封、商丘,这一带也是明清河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中,商丘宋荦不仅有传奇创作,其诗文也堪称大家;新安吕履恒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传奇、诗文皆有成,这中间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正是王鑨孙侄婿吕履恒。
新安吕氏与孟津王氏自王铎与吕维祺开始就有联姻,吕维祺子吕兆琳娶王铎长女,吕兆琳子吕履恒又娶王无党女,吕履恒弟吕谦恒则娶王无咎之女。吕履恒出生时王铎即将卸任,二弟王镛又于顺治八年被革职,四弟王镆、五弟王镡早已不在人世,而其父吕兆琳直到顺治十八年才中进士,所以这时期新安吕氏与孟津王氏家族只有王鑨一人在朝为官。从吕履恒出生到王鑨离世的近二十年,王鑨对其早年成长当有重要影响。
(一)吕履恒生平及与王鑨子嗣交游
王永宽先生有文 《清代河南戏曲作家吕履恒年表》[2]详考吕履恒生平。吕履恒远祖为宋吕蒙正六子吕居简,明初吕俊自山西洪洞迁至洛阳新安。吕履恒祖父吕维祺,字介孺,号豫石,生于万历十五年,中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崇祯时官居南京兵部尚书,十四年李自成围攻洛阳城,因护福王而殉国,享年五十四岁,《明史》有传。吕维祺死后王鑨作《吊吕忠节公公讳维祺明大司马》,称赞“吕氏之忠节,见贼不屈骂贼死”[3]。吕履恒父吕兆琳,字叔玉,又字敬芝,生于万历四十七年,中顺治十八年进士,官至督察员左佥都御史。王鑨与之交好,他曾作《示姪婿吕叔玉婿傅余不孝廉》。
吕履恒,字元素,号月岩、坦庵,生于顺治七年九月,中康熙三十三年进士。田从典为其撰写墓志铭,记载了其主政大略:“初授山西汾州府宁乡县知县,行取考选,广西道监察御史,内升历奉天府丞,通政司,右通政督察院左佥都御史。万寿覃恩诰授中宪大夫,升宗人府府丞,督察员左副都御使,总督仓场户部侍郎,转户部右侍郎。”[4]他曾典试云南、江南科场。吕履恒诗文、戏曲皆有成,是新安吕氏、孟津王氏晚辈的翘楚,“王士禛、陈廷敬于诗皆推履恒,《冶古文》简练有法,最契王源,《左》、《孟》、《庄》、《骚》、《国策》、《史记》六宗之说”[5]。 吕履恒著述颇丰,有《梦月岩诗集》、《梦月岩诗余》、《冶古堂文集》,皆传世。吕履恒喜爱戏曲,《梦月岩诗余》中有一首《念奴娇·题〈秣陵春〉传奇》词,焦循收入《剧说》。
王鑨于顺治二年离乡,直至康熙五年归家,近二十余年都在外奔波,故在《大愚集》中我们没有找到他与吕履恒直接交往的文献。邓之诚说:“(《梦月岩诗集》)集中有《大愚集》一首,备极崇奉。大愚,王鑨者,与铎昆弟行,铎为履恒外祖,或曾受教于鑨。”[6]然今查《梦月岩诗集》、《梦月岩诗余》却未发现该诗,不知邓氏所据为何。尽管二人交游不可考,但吕履恒与王鑨子孙的交往还有记载。王鑨长子王无逸死后,吕履恒为其撰写墓志铭《从舅黄岩王公暨两孺人合葬志铭》。吕履恒称王鑨幼子王无忝为“五舅”,康熙二十八年,王无忝从兵部调任金华太守,吕履恒作《五舅出守金华代家君寄》[7]。王璵是王无忝的五子,他曾以表弟身份参校《梦月岩诗集》。
(二)《洛神庙》对《双蝶梦》、《秋虎丘》的接受
《洛神庙》作于康熙三十八年,剧前有吕履恒、笠泽渔长、易道人三篇序。该剧情节发生于明末清初,贾绿华为姑苏王氏爱女,后随父到洛阳,父死后成为孤女。一日她与乳母到洛神庙进香,遗失扇坠而被书生何寅拾得,然却遭无赖佘邀的嫉妒。何晏妻子巫友娘连年病体缠身,不久离世,但被洛神救起。李自成围攻洛阳时巫友娘与丫鬟素馨失散,友娘被逼跳崖却得贾绿华相救,素馨被李际遇收为压寨夫人。后来何寅授官招降李际遇,共讨李自成,并与巫友娘重逢、迎娶贾绿华。此剧并非案头之作,民国《新安县志》根据杨堃《静慎斋杂钞》补录:“宣化杭州俱经串演,又曾搬演于长沙湖南各处。 ”[8]
诚如王永宽先生所说“(《双蝶梦》)此剧内容及写法对《洛神庙》传奇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9]在《洛神庙》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与《双蝶梦》相似地方。
首先,祖孙二人都关注明清动乱的时代背景。《双蝶梦》发生于李自成围攻开封,而《洛神庙》则把故事放置在李自成围攻洛阳。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攻洛阳,吕履恒祖父吕维祺死于这场战争,所以他比王鑨更痛恨李自成。而且与王鑨在《双蝶梦》、《秋虎丘》中多编造人物姓名不同,吕履恒或直接选用真名真姓,如李际遇,《流寇志》记载:“(崇祯十六年)上遣兵部职方司主事王某联络土寨,恢复中原。宣旨招降李际遇,际遇迎诏使入山寨。”[10]剧中冯仕英,字瑶草,官凤阳总督,显然又指马士英。这反映了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此期文人对明清易代历史人物的评判已不像往日模棱两可。吕履恒或幻化文字游戏,主人公何寅当指自己,《河南文学史》说道:“因《百家姓》云‘何吕施张’,何吕二姓相连,故以何代吕;吕履恒排行第二,生于顺治生于顺治七年庚寅,生肖属虎,故剧中写何寅字仲虎。”[11]何寅的妻子也当指吕履恒妻王氏。
其次,关目相似。《洛神庙》全剧四十五出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形象,与《双蝶梦》、《秋虎丘》相似,堪称一部鸿篇巨制。首先,吕履恒设置了洛神、阎王等神化人物,他们成为全剧张扬正义、惩治奸邪的化身,这与《双蝶梦》中庄周、《秋虎丘》中观音的功用相似。同时具体情节也有模仿,如贾绿云与何寅在一面之交后就定下以身相许的誓言,贾绿云拜谒洛神庙时丢下香帊、扇坠,巫友娘死后得洛神相助还魂,何寅迎娶贾绿云、又与妻子团圆等,这些桥段我们都可在《双蝶梦》、《秋虎丘》中找到影子。
此外,男性的书写视角。《双蝶梦》、《秋虎丘》中王鑨分别以沈端、汪璞为视角关照剧情,而《洛神庙》中吕履恒则以何寅、李自成、李际遇等为立足点。两人都以男性视角审视风云变化的明末史实,展现了男权社会下风云沧桑、世态炎凉,“这种独出机杼的创作用心其实正是为将家国沧桑凝于一剧,也是为把人情世态妍媸尽显”[12]。
最后,创作主旨的教化倾向。王无忝说《秋虎丘》“文章无分巨细,必关世道人心,乃为可贵”[13],而吕履恒在《洛神庙·序》中言:“曲也者,委曲以达其所感之情,情莫切于五伦,夫妇其一也。……孰谓贞臣孝子之情,有异于思妇劳人者乎?昔人云:‘使人闻之,增伉俪之重。’”[14]吕履恒在处理情与礼的矛盾时仍然秉持“发乎情、止于礼”,这与王鑨“情抑于理”的主张相同。《洛神庙》的善恶立场分明,如巫友娘平日行善终得洛神相助,而李自成作恶多端也遭阎王严惩。
与此同时,《洛神庙》还表现出许多新特点。首先是文体上集唐的使用。“集唐”在明清传奇中大量使用,最典型者为汤显祖,而《洛神庙》的所有下场诗全部采用集唐,同时剧中也偶有使用;其次是大量使用北曲,且有南北合套。王鑨虽用北曲但数量不多,吕履恒对此却毫不吝啬,《洛神庙》第三十九出为南北合套,第四十出更是全用北曲;最后情感上吕履恒宣泄得更为大胆、彻底。如第十七出《病诀》,巫友娘憾离人世,眉批道:“此出悲酸沉痛,商清羽谷,哀猿三峡之音,不堪多读。”且如西河易道人在序[15]中言:
汤临川四梦:《牡丹亭》情也,《紫钗》侠也,《黄粱》仙也,《南柯》佛也。不必问其所郁所感者安在,第觉情与兴何其“栩栩”“勃勃”也!如青要山樵《返魂香》,贾绿华,情也;李际遇,侠也;李虚真、阿甄,仙也、佛也,亦不必问其所感所郁者安在,第觉情与兴,抑何栩栩勃勃也。
吕履恒把自己的身世遭际投诸笔端,表达了对驾鹤西去的祖父、妻子等人的怀恋,所以该剧在情感表达上比《双蝶梦》、《秋虎丘》更让人动容。
以王鑨、吕履恒为代表的清代河南传奇作家,使昆曲不仅得以唱响河南,还有了剧本编创等探索。或许与吴伟业、孔尚任、尤侗等以传奇名扬的作家相比,王鑨等人还略显稚嫩,但他们却在河南古代戏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明]吕天成.曲品[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11.
[2]王永宽.清代河南戏曲作家吕履恒年表[J].中华戏曲,1988(4).
[3][清]王鑨.大愚集[M].康熙四年王允明刻本.
[4][清]田从典.峣山集[M].雍正九年刻本.
[5]张钫,李希白.新安县志[M].民国二十七年石印本.
[6]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911.
[7][清]吕履恒.梦月岩诗集[M].雍正三年刻本.
[8]张钫,李希白.新安县志[M].民国二十七年石印本.
[9]王永宽.清代河南戏曲作家吕履恒年表[J].中华戏曲,1988(4).
[10][清]彭孙贻.流寇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134.
[11]白本松,王永宽.河南文学史·古代卷[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838.
[12]杜培响,黄义枢.论吕履恒《洛神庙》传奇思想艺术及传统遵循[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3]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M].济南:齐鲁书社,1989:1540.
[14]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M].济南:齐鲁书社,1989:1672-1673.
[15]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M].济南:齐鲁书社,1989:1672-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