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福,张顺昌,李海亮
种子专栏
新型西瓜白粉病防治药剂及其应用技术初探
王会福1,张顺昌2,李海亮3
(1.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2.浙江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椒江 318000;3.临海市沿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 临海 317021)
对几种新型西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药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750倍、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3 000倍、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750倍对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连续2次施药后14 d,防效分别达到95.48%,94.74%,94.24%,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 (防效仅29.88%)与对照相比,上述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而且安全性好,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氟吡菌酰胺·肟菌酯;乙嘧酚磺酸酯;西瓜白粉病;防治效果
西瓜白粉病是台州市长季节栽培西瓜的一种常发性病害。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瓜类单囊壳菌Sphaeroth乳油a cucurbitae(Jacz.)Z.Y.Zhao和葫芦科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Chen侵染所致,在西瓜整个生育期都可染病,但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发病时破坏功能叶的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及养分合成;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枯黄、藤蔓干枯,严重影响西瓜产量与品质[1-2]。
生产上为防治西瓜白粉病,除了选用抗 (耐)病性较好的品种、合理轮作以及加强健身栽培管理(如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做好灌溉、收获后清理病株残体以减少菌源等) 外,主要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辅以药剂防治[3]。目前常用的药剂如多菌灵、三唑酮、百菌清等由于长期连续使用,防治效果显著下降。因此,进一步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西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于2014年对先正达公司、拜耳公司、杜邦公司等生产的几种新型药剂进行了防治西瓜白粉病的效果试验,以明确上述药剂对西瓜白粉病的控制效果、适宜浓度、持效期及对西瓜的安全性等,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1 供试材料
试验设于浙江省台州市农垦场周启胜农户西瓜大棚内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壤土,呈弱酸性,肥力中等,排灌方便。试验期间各处理小区肥、水等管理措施基本一致,且不施任何防治病害的药剂。
选用西瓜品种为8424,长季节大棚栽培。
供试药剂为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公司;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拜耳公司;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杜邦公司;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西安近代农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9%矿物油乳油,韩国SK株式会社生产,浙江国兴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市福达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处理
本试验共设8个处理: (1)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750倍; (2)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3)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3000倍;(4)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000倍; (5)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750倍; (6)99%矿物油乳油150倍; (7)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 (8) 清水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共32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20.0 m2,且周围设有保护行。
本试验共施药2次:第1次为5月24日,第2次为6月3日。施药器械为浙江台州市下牌SX-LK16型背负式喷雾器 (操作压力2~3个标准大气压,容量20 L,喷片孔径1.5 mm),对整个西瓜植株以及叶片正反面进行均匀喷雾,以喷施至叶片滴水为标准,每667 m2施药液45 L。第1次施药时大棚西瓜处于结瓜初期,此时白粉病已发生。2次施药时天气分别为阴天和晴天,大棚内平均气温为22.3℃和25.1℃,相对湿度为71.0%和59.0%,整个试验期间无异常天气,对本试验结果无明显影响。
1.3 调查方法
每小区选定5枝藤蔓,每枝由顶部自上而下调查10片叶,共计调查完全展开叶50片。本试验共调查4次:第1次药前调查发病基数,第1次药后7 d(5月31日)、第2次药后7 d(6月10日)、第2次药后14 d(6月17日)分别记录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按病指增长率计算校正防效 (以下简称防效)。另外在整个试验期间观察供试药剂处理后对西瓜新梢、 幼瓜、 花等有无不良影响[4-5]。
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以上[6]。
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 ×该级代表值)÷(调查总叶片数×最高级代表值)] ×100;
病指增长率/%=[(防治后病指-防治前病指) ÷防治前病指] ×100;
防效/%=[(对照区病指增长率-防治区病指增长率) ÷对照区病指增长率] ×100。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1 2007处理;采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对差异显著的各处理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7]。
2.1 安全性
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药后整个试验期间目测观察,供试药剂处理后对西瓜新梢、幼瓜、花等无任何不良影响,安全性好。
2.2 防治效果
表1可以看出,第1次药后7 d,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750倍、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750倍、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3 000倍 的 防 效 分别为91.64%,91.68%,89.83%,其中前两者无显著差异;三者均极显著优于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防效为84.85%)、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000倍 (防效为71.84%)和99%矿物油乳油150倍(防效为64.87%),而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防效仅为48.43%。
表1 几种新型药剂防治西瓜白粉病的效果
第2次药后7~14 d: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750倍、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750倍、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3 000倍的防效在92.97%~95.48%之间,三者均无显著差异,且均极显著优于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000倍、99%矿物油乳油150倍以及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的防效。
本试验表明,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750倍、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3 000倍,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750倍对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连续2次施药后14 d,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750倍、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3000倍、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750倍的防效分别达到95.48%,94.74%,94.24%,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 (防效仅29.88%)。田间观察发现,施用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3 000倍的小区内瓜叶表现翠绿,表明对西瓜长势有促进作用。总体来看,上述3种药剂不但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而且安全性好,因此在生产上对防治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在使用上,建议掌握在西瓜白粉病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750倍、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3 000倍或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750倍之一,每隔7~10 d交替连续用药2~3次,每667 m2用药液40~50 L,用喷雾器对整个西瓜植株以及叶片正反面进行均匀细雾,以喷施至叶片滴水为标准,以保证防治效果。
[1] 郑永利,戚红炳,陆剑飞.西瓜与甜瓜病虫原色图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24.
[2] 夏声广.西瓜病虫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3-35.
[3] 孔兵,吉同銮,王玉楼,等.大棚西瓜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38-139.
[4] 张珍,周小军,陈礼威,等.0.5%小檗碱水剂对大棚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J].长江蔬菜,2011(1):47-48.
[5] 顾卫中,尤春,韦运和.西瓜白粉病和枯萎病药剂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J].农业科技通讯,2014(4):126-127.
[6] 农业部农药鉴定所生测室编.农药田间药效实验准则(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5-8.
[7]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26-347.
(责任编辑:高 峻)
S 482
B
0528-9017(2014)12-0000-00
文献著录格式:王会福,张顺昌,李海亮.新型西瓜白粉病防治药剂及其应用技术初探 [J].浙江农业科学,2014(12):00-00
2014-10-19
王会福 (1970-),男,浙江临海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E-mai1:tznkywhf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