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萌 罗润环 谢重驹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528000)
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对促排卵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曾 萌 罗润环 谢重驹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528000)
目的 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克罗米芬组(C组)、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组(CE组)和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组(CEA组)各20例,观察3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结果 CE组和CEA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C组(P<0.05);CEA组患者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均低于C组和CE组(P<0.05);CEA组患者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和CE组(P<0.05)。结论 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子宫内膜的发育,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提高妊娠率。
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克罗米芬;子宫内膜容受性;妊娠率
排卵障碍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女性不孕的25%~35%。克罗米芬是诱导排卵的首选药物,但因该药具有拮抗雌激素作用而直接影响子宫内膜发育,降低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而降低妊娠率。本研究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60例,年龄24~35岁,平均(28.4±1.8)岁;不孕年限1.5~7年,平均(2.9±1.7)年。全部患者基础内分泌水平正常,输卵管造影示子宫形态正常,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近3个月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无宫腔操作史,并排除男性不育。
1.2 方法
1.2.1 分组及服药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各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克罗米芬组(C组):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 mg/d,连用5 d。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组(CE组):克罗米芬用药方案及剂量同C组,自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1 mg/d,至卵泡成熟日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组(CEA组):戊酸雌二醇和克罗米芬用法同CE组,于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75 mg/d至HCG日。
1.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3组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行阴道B超检查,以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卵泡直径≥l.8 cm时,每天测定尿液促黄体生成素(LH),当LH呈(+)时,肌内注射HCG 5 000 IU,HCG注射后36~48 h内,以超声图像显示成熟卵泡消失日作为排卵日(HCG日)。于HCG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排卵后7 d再次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1.2.2.1 内膜厚度和类型测定 沿中间矢状面显示子宫剖面,测定垂直于中线反射波的子宫前后肌层与内膜交界面的最大距离。内膜类型根据阴道超声回声强度,将子宫内膜分为A、B、C型。A型:内膜回声低于子宫壁回声,并有明显三线征。B型:子宫内膜与肌层回声相同。C型:子宫内膜回声高于肌层回声。
1.2.2.2 PI和RI测定 在子宫颈内口水平(最大卵泡侧)纵向扫描,显示子宫动脉,彩色超声仪自动进行多普勒频谱的图像分析,获得血流的PI和RI。
1.2.2.3 排卵的判定 尿LH(+)后1~2 d超声显示成熟卵泡突然消失或缩小为排卵。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子宫内膜情况比较 见表1。由表1可知,C组患者无论是HCG日还是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比其他两组薄,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和CEA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E组的A型子宫内膜率低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PI和RI比较 见表2。由表2可知,C组和CE组
HCG日PI值、RI值和排卵后7 d PI值均高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排卵后7 d各组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CE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子宫内膜情况比较
表2 3组子宫动脉PI和RI比较
2.3 3组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 C组排卵15例(75%)、妊娠4例(20%),CE组排卵16例(80%)、妊娠6例(30%),CEA组排卵15例(75%)、妊娠8例(40%)。3组排卵率相近(P>0.05);妊娠率CEA组最高、CE组次之、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着床的能力,其影响因素包括子宫内膜厚度、腺上皮及间质的发育情况,以及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状态等,是决定妊娠的关键因素。
克罗米芬为雌激素拮抗剂,影响宫颈黏液和子宫内膜厚度,降低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1],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为克服克罗米芬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通过在促排卵周期中添加雌激素来改善子宫内膜,提高妊娠率。凌秀风等[2]研究证实,克罗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有利于胚胎着床。本研究显示,CE组无论在增殖晚期(HCG日)还是在黄体中期(排卵后7 d)内膜厚度都明显厚于C组,A型内膜率均较C组有所提高,说明在促排卵周期添加戊酸雌二醇能够减轻或消除克罗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内膜异常,有利于胚胎着床。
阿司匹林是乙酰水杨酸类药物,可预防微血栓形成,改善局部血循环。此外,其抗炎作用抑制了炎症介质引起的子宫、卵巢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本研究中,C组和CE组HCG日、排卵后7 d的PI值和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雌激素对子宫动脉血流无明显改善。而CEA组PI值和RI值明显较C组和CE组低,A型子宫内膜比例较C组和CE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戊酸雌二醇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后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明显减小,使子宫内膜得到更多的血流灌注,改善了子宫内膜类型。CEA组妊娠率为40%,明显高于C组和CE组,这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血流的改变,使其更有利于孕卵着床有关。
综上所述,戊酸雌二醇补充了子宫内膜生长所需的雌激素,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的作用,两药联合应用通过有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从而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后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孕卵着床率和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郭玉琪,张展,刘义,等.克罗米酚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06,15(2):129-131.
[2] 凌秀凤,顾林,陈静琴,等.克罗米芬+补佳乐在IUI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6):348-350.
1672-7185(2014)15-005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5.031
2014-05-05)
R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