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兴+杨青
摘要: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的综合利用关系着全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本文简述了七星关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对策;七星关区
中图分类号:S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14-1
1七星关区秸秆资源的现状
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全区耕地面积208.24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65万公顷,选用的主要品种为杂交玉米系列及部分本地品种,平均公顷产为450公斤,产量21.45万吨;水稻播种面积为9.18万公顷,平均亩产450公斤,产量39170吨;油菜播种面积为4.90万公顷,平均亩产64公斤,产量4253吨;马铃薯播种面积为71.1万公顷,产量9.6万吨。粮食总产量54.845万吨,秸秆资源33.2万吨,根茬废弃物4.1万吨。因此,七星关区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和秸秆产量,这就为全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加速了本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步伐。
2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目前,七星关区的秸秆利用主要是直接利用,即简单粗放式的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
2.1饲料化
本区秸秆作为饲料,主要用来养羊、喂牛、喂马。经调查,其中玉米秸秆用作饲料的量占34%,水稻秸秆用作饲料的量占26%。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其共同特点是质地粗糙、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不高。但经科学合理处理。如氨化,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增加采食量和消化率,是饲养牲畜或配制全价饲料的基料,对牲畜的生长、增重和提高饲料的质量及经济效益有良好作用。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七星关区的秸秆大部分仅作为粗饲料直接饲养牲畜,未进行秸秆饲料精细化。
2.2肥料化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秸秆直接还田是目前本区的肥料化形式之一。本区100%播种面积采用人工收割,还田面积较少,全区约有14.03%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17.26%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5.8%的油菜秸秆直接还田。秸秆的直接还田、焚烧或弃置田头腐烂只实现秸秆肥料化的初级方式,未进行充分的利用。
2.3能源化
秸秆的能源化是指秸秆的气化和电化。秸秆的气化是指利用秸秆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并用于生产生活。秸秆的电化是直接焚烧秸秆或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转化为电能。目前本区仅仅采用了一少部分秸秆产生沼气的利用方式,直接焚烧发电还未进行。
3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3.1秸秆收集困难
本区地形较复杂,环境条件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困难。以致于农民收集秸秆的驱动力不足,积极性也不高。因农作物秸秆分布零散,收集秸秆工作主要是人工进行收集,这就使秸秆在收集以及运输上造成较大的困难,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效率较低。而如果代用机械进行收集又会进一步提高其成本,使得其综合利润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人们对于秸秆收集的积极性降低。
3.2资金短缺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采用机械设备作业,一次性投资大,季节性强,作业时间短,利用率低,收益慢。若要购置秸秆还田机,加上配套的拖拉机、深耕犁和镇压器,需要的资金量大,对于山区并不富裕的农民来说压力巨大,几乎是无能为力。加上当地政府相应的补贴滞后,财政扶持力度不够。
4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对策
4.1创新秸秆的回收利用形式
在原有的回收基础上不断开发秸秆的新型用途,总结以往回收利用的经验,将秸秆作为能源的作用最大化。将其他地方对于秸秆气化、固化以及发电的一些经验运用在能源利用方面,促进秸秆能源利用的最大化。此外,除了能源方面的利用还可以将秸秆作为肥料,推进养殖业的发展,利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秸秆进行加工,生产优质的饲料,在解决秸秆回收问题的同时降低养殖业成本。
4.2广开回收渠道,推动全区秸秆收集处理体系化
面对秸秆综合利用驱动力不足,农民多数外出打工造成秸秆收集困难时,要广开回收渠道。政府应为农户创建条件,鼓励企业运用市场化运作,对秸秆进行集中收集。同时通过政府奖励、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回收秸秆的驱动力。通过农户收集、企业收集、政府收集等形式,将秸秆收集工作完善,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
4.3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扶持政策,给予农民贷款优惠,并通过引进外资等渠道,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助和资金支持,将秸秆利用的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进入全区秸秆综合利用领域。
作者简介:周礼兴,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