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凌
当我们从莫斯科启程前往格鲁吉亚共和国首府第比利斯市进行医疗学术交流的时候,莫斯科还铺盖着厚厚的白雪,天空暗沉沉的,整天飘舞着雪花,白天的气温零下二十多度。然而,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航行,当飞机越过乌克兰大地,把我们载送到南高加索山脉上空,飞临第比利斯的时候,温和的阳光却沐浴着南高加索,隔着飞机的舷窗可以望见第比利斯市沉浸在绿树如荫的海洋里,这里似乎永远没有冬天,终年是暖融融的。一个童话般的小城,就如人们描绘的那样,我感受到了同一时段的不同的季节。
第比利斯市是一座古老而富有诱惑力的美丽城市,是外高加索著名古都。它位于南高加索山麓海拔五百公尺的盆地上,连接里海和黑海的库拉河蜿蜒曲折贯穿全城,优美的风景和众多的古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我们乘上专程前来迎接的旅游大巴,一位三十岁的女导游热情好客地作了自我介绍。她说:“亲爱的中国朋友们,我很高兴这一次有机会接待你们,我是第比利斯市国际旅行社的导游,我将同你们参观我们的城市,很对不起,我不会说中文,用俄文给你们作介绍。”紧接着,她如数家珍似地随着大巴经过的街道和建筑向我们介绍城市的典故和历史。她风趣而生动的介绍,引起大家很大的兴趣,车厢内的气氛也顿时显得十分活跃和融洽。
我们沿着两边栽着整齐的松杉、棕榈、柠檬树的街道进入位于河畔的旧市区,虽说前苏联的大部分地区三月初还处在严冬季节,而第比利斯却到处盛开着紫罗兰和玫瑰花,可以看得出这个曾被马可·波罗誉为“诗画一样美丽”的城市的影子来。精致的花坛和草坪到处皆是,街心花园和广场里耸立着各种雕塑,使整个城市俨如一座漂亮的大花园。我们见到很多美丽壮观的建筑,如著名的歌剧院、杂技场、博物馆、少年宫、图书馆、研究院,以及用大理石建成的带有宏伟拱顶和圆柱的政府大厦等。我们还看到不少用绿色、蓝色、黄色油漆一新的富有民族特点的古老住房,这些住房用石块作房基,上部是木质结构,浓绿的葡萄藤遮掩着高高的房檐。让我感到那久远以前曾征服此地的波斯气息迎面扑来,这里有格鲁吉亚少见的波斯风格阳台,它们格调不一,富于个性,扶梯雕刻剔透,别有一番风姿。
在参观旧市区途中,我问导游:“第比利斯的原意是什么?”她饶有兴味地解释道:“古时候,有一只鹿被猎人打伤,跑到一条溪边用泉水洗涤,温暖的矿泉水将鹿的伤口治愈了。后来就在泉水边聚居了各地来的人群,逐渐建起了城市,就称为‘第比利,格鲁吉亚语的意思是:‘温暖的泉水。第比利斯的历史是悠久的,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一千五百多年了,现在城市里还保存着四世纪和五世纪的古堡和古建筑。”
大巴在旧市区的库拉河旁停下了,导游带我们参观了一座名叫“曼恰赫”的古堡。它建于五世纪,位于旧城中心。古堡旁耸立着一座铁铸的塑像——一位威武的骑士骑在一匹高大的马背上,这是为了纪念第比利斯城创建人——瓦赫塔古戈尔茄萨里而建造的。我们站在小坡上,俯瞰美丽的城市和奔腾不息的库拉河;库拉河在历史上是连结东方和西方的贸易交通要道,古时侯,格鲁吉亚人民所用的丝绸和茶叶就是通过它从中国运来的。直到现在,格鲁吉亚人还以茶作为主要饮品。
第比利斯市分新城和旧城两个部分,在城市南面,有一名叫“圣山”的美丽高山,山腰竖着一座十多米高的铝制大塑像,她是一位善良的格鲁吉亚妇女,被称为“格鲁吉亚之母”。她一手握着利剑,另一手托着葡萄酒杯,葡萄酒是为了迎接朋友,利剑则是为了对付敌人,塑像宏伟高大,寓意深刻。
我们还参观了一座建于六世纪名叫“西奧尼”的大教堂,用花岗石砌成,规模宏伟,拱顶有二十多公尺高,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格鲁吉亚历代王公贵族都葬在这座教堂地下。为了保护珍贵的大理石墓碑,当地文物工作者用玻璃罩将墓碑罩住,这种措施是值得仿效的。
格鲁吉亚人不像俄罗斯人那样粗犷,而是显得温文尔雅,但又热情奔放,柔中有刚。这里明显的让我感觉一大半是欧洲。 这里人也多是白种人,鼻子又高又尖,眉毛又黑又粗,看上去还有点不适应。但本地的年轻姑娘是黑眼珠,个子不高,俊秀俏丽,颇有亚洲人的气质,这可能是地理环境毗邻伊朗又靠近里海和黑海的缘故吧。我们对主人的殷勤接待、周到的安排、城市的建设,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也有遗憾和不快的事,它和前苏联其它共和国的旅馆一样,盥洗室的水管不是漏水就是没水,发锈的管道横七竖八,房间的柜门打不开,不给服务员纪念品(实际上是变相的小费)就不为你热情的办事,如此等等,这已经成为这些旅馆带有普遍性的通病了。
在第比利斯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应旅行社导游的邀请,到圣山山顶别墅赴宴。我们乘坐铺有铁轨的缆车直达四百多米高的山顶。山顶有一座七平方公里的大植物园,种植了二千五百多种奇花异草,有很多是亚热带植物。宴会在一幢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内举行。席间,我们向窗外眺望,第比利斯市密密点点的灯火,一串串,一层层,高低掩映,犹如布满夜空灿烂的繁花,又似神话中的珠山宝海,景色十分迷人。当主人知道我们此行主要是为学术交流而来,双方频频为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干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