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 涛二战期间,纳粹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有一批芬兰犹太人战时曾为希特勒效劳,成为纳粹战争机器的一部分。英国媒体近日披露了这段秘闻。 1941年9月,一名叫里欧·斯库尔尼克的医官因表现英勇被德国最高统帅部授予一枚铁十字勋章。在面临苏军猛烈炮击的情况下,斯库尔尼克组织人员撤离苏芬边境上的一个野战医院,拯救了超过600人的生命,其中包括纳粹党卫军成员。斯库尔尼克绝非二战期间被授予铁十字勋章的唯一一名军人,但有一个事实使那次授勋变得不同寻常:斯库尔尼克是一个犹太人。而他也不是唯一一个同德国人并肩作战的犹太人,当芬兰1941年6月参加对苏战争时,超过300名犹太人发现自己与纳粹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几乎没人知道有这样一个群体,甚至连很多芬兰人也一无所知。芬兰犹太人最早可以追溯到驻扎于该地区的沙俄士兵,他们正是这些士兵的后代,因为芬兰直至1917年独立前一直受俄国统治,所以这些犹太人一直受芬兰人怀疑。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又称冬季战争)被芬兰犹太人小族群看成是一个机会,来证明他们是忠诚的芬兰公民。现年97岁的阿伦·利维森是芬兰少数仍在世的犹太老兵,苏联入侵芬兰之际,他被征召入伍。同许多犹太人一样,他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因作战英勇,利维森一路被晋升。“苏芬战争”后,芬兰被迫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当1941年希特勒对苏联发起入侵行动之后,芬兰把这看成是重新夺回失地的一个机会,于是加入德国一方参战。在同苏联接壤的卡累利阿地区,德芬两军并肩作战,犹太士兵面对着两个敌人:一个敌人在他们前方,另一个敌人在他们的队伍中。他们生活在身份遭披露的恐惧中。像所有犹太人一样,利维森知道“水晶之夜”(指1938年11月纳粹党徒针对犹太人住所、企业、学校和犹太教堂的攻击)之类的事件。但当重新同苏联作战的命令下达时,他丝毫没有考虑过违抗命令。与此同时,芬兰也积极保护自己的犹太士兵。尽管芬兰境内驻扎着德军以及赫尔辛基设有德军指挥部和盖世太保机构,但芬兰拒绝了希特勒让其推行反犹法的要求。“最后解决方案”(二战时期纳粹德国针对欧洲犹太人的系统化种族灭绝计划)设计师希姆莱1942年8月访问芬兰,当他问芬兰总理尤卡·兰格尔“犹太人问题”,兰格尔回答说:“我们没有犹太人问题。”虽然德国士兵经常惊讶地发现他们在同犹太人并肩战斗,但没有权力去非难芬兰犹太人。事实上,在德军官兵遇到比自己军衔高的犹太军官时,他们会被迫敬礼。在这种氛围中,犹太士兵和纳粹士兵甚至产生了友谊。在伤员之中,这种感情尤其高涨。赫尔辛基一家医院的犹太护士查杰·斯戴恩贝克的一本剪贴簿里,收到了很多来自德国病人的祝福信息。另一名护理助理迪娜·波杰科夫也给她的德国病人留下了类似印象,并且她也被授予了铁十字勋章。德国士兵甚至拜访前线附近的犹太教堂。建造犹太教堂者之子罗尼·斯莫拉尔说:“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穿制服的德国士兵同祈祷的犹太人肩并肩坐在一起。一些德国人甚至对犹太教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尊敬。” 二战结束后,芬兰犹太人并没有受到同族人待见。1946年在特拉维夫召开的一场战争老兵会议上,芬兰犹太人几乎被当作叛徒赶出去。会上很多人认为,芬兰犹太士兵帮助延长了希特勒的统治,从而使更多犹太人死在集中营的毒气室中。但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芬兰犹太老兵坚称,并不对所做的事感到羞愧。97岁的利维森尽管身体虚弱,但意见不动摇。他说:“像每个人一样,我必须尽我的职责,我们不是在芬兰军队中作战的犹太人——我们是芬兰人、芬兰士兵,为我们的祖国而战。”而芬兰犹太人退伍军人协会主席肯特·纳德博尔尼克也说:“我们没有帮助德国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