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的驿站

2014-03-20 18:38贾文清
中国铁路文艺 2014年3期
关键词:清真寺旅途驿站

贾文清

作为一个青海人,我非常喜欢故乡的山山水水,而对平安情有独钟。

我很早就知道平安,我是一名铁路职工,经常要到铁路沿线去干活,每当火车走到平安驿车站,我的心便会一下子变得踏实起来。平安驿到了,意味着下一站就是终点站西宁了,我们平安地回到了家里,这个比什么都重要。平安,它用这两个吉祥的汉字抚慰着我们奔波后疲惫的心灵。

平安,它何止抚慰过我们几个铁路工人的心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抚慰过千千万万奔波在河湟谷地旅人的心灵。

河湟谷地,像一条狭长冷峻的玉带,伴着滔滔奔流的湟水河,蜿蜒伸向远方,而平安,就是这条凝固的带子上最安全最温暖的栖息地。千百年来,行走在河湟谷地的商人、工匠、兵士、僧侣,以及各色人等,每当旅途劳顿、疲惫不堪的时候,是平安张开怀抱接纳了他们,让他们得以喘息、休憩、休养生息。还用寓意非常美好的名字告诉你,你的旅途很平安,你以后的一切也会平安顺利。

平安,最早以前据说叫宗哥城,我不知道是谁把它改称为平安。我猜想这一定是个长途跋涉的旅人,走过了危机四伏的老鸦峡,走过了乱石穿空的大峡,渡过了水流湍急的湟水河,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遥望前面,是一处人烟稠密的驿站,他的心情该有多么的激动啊,他庆幸自己旅途平安,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幸福,他住在这处驿站的客栈里,安然闲适。于是,他满足地叹口气,把驿站叫做平安驿。

在历史上,平安的确是河湟谷地一处重要的驿站,从最早的赵充国领兵屯田,到后来的唐蕃古道、茶马互市,平安,曾经张开双臂接纳过多少人困马乏、旅途劳顿的匆匆过客啊,它曾经洗去过他们的征尘,它曾经抚慰过他们的心灵,它用温暖的火炕和绵长的奶茶解救了疲惫不堪的旅人,平安,不止象征着平安,更是温暖舒适的港湾,接纳着南来北往的过客。

在这处港湾里,停泊过赵充国大军的牛皮筏子,也驻扎过张骞使团的骡马车队。在这处驿站中,搭起过文成公主的彩帐,也吹响过若必多吉的法螺。商人们在这里卸下过马背上的茶叶和丝绸,工匠们在这里展示过精湛的手艺,兵士们在这里马放南山、抱枪而眠,僧侣们在这里穿起缁衣茫鞋,重新踏上旅途。

一切,皆因这是一处给人温暖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吉祥而美好的名字:平安,平安的驿站。

在青藏高原严峻的气候里,在河湟谷地凛冽的山风中,行走到这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关爱和抚慰,那么,在唐蕃古道上行走了几千年的旅人们,他们对平安有着怎样的情怀?他们在平安落脚歇息的时候,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在平安整备、起程的时候,他们又留下了什么?历史的时光何其漫长,他们的故事也随风而散。

然而,漫长的历史总会留下痕迹。作为唐蕃古道上一处重要的驿站,这里积淀了太多的文化遗存,这里处处弥漫着古老又悠长的历史文化气息,犹如绵延不绝的湟水河,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倾听,总能听到它日夜奔流的声音。

洪水泉清真寺,就是古代阿拉伯商人留下来的一处闪烁着灿烂光芒的历史文化遗迹。清真寺在洪水泉乡的一座深山里,远离县城,也意味着远离繁华和浮躁。我一直纳闷,一座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精美绝伦的经典之作,怎么会修建在如此偏僻荒凉的深山里?我猜想,这正是那些商人的精明之处,在他们决定斥巨资修建这座空前绝后的寺院的时候,他们就下决心要让它长久地留存下去。

果然,明朝时期修建的清真寺,到了今天,依旧完好如初。所以,我们有幸,可以完整地欣赏明代的工匠们留下的建筑艺术,我们可以从清真寺每一处精美的雕花和镌刻工艺上,倾听几千年前工匠的心声,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清真寺,我们可以隔着时空进行心灵的对话。

我相信,在修建清真寺的工匠中,有很多汉族的能工巧匠,而监工的阿拉伯商人也是一位知书达理心胸开阔的有识之士。因为,整座清真寺并没有完全拘泥于伊斯兰文化,而是渗透了太多的汉族文化。比如,清真寺山门两侧的八字屏扇上,一边雕刻着“貔貅伴苍松”,一边雕刻着“老鼠拉葡萄”。貔貅象征着钱财,并且钱财只进不出。而老鼠在民间代表着“子神”,象征着生育。“老鼠拉葡萄”是多子多福的意思。工匠们把这两幅明显代表汉族文化的民间故事雕刻在清真寺的山门上,并没有遭到穆斯林商人的反对,因为,这两幅有着美好含义的图画,同样也深受回族同胞的喜爱。

我相信,在修建清真寺的工匠中,也有来自江南水乡的能工巧匠。在清真寺的核心建筑“天落伞”下、西墙正中阿訇讲经的地方、两边的格扇上,雕刻的内容却是南方的仙山楼阁、小桥流水,甚至具体到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这样的雕刻,是展示他们精湛的手艺,还是表达他们对故乡的思念?

我相信,在修建清真寺的工匠中,还有从远方云游而来的僧侣和道人。在清真寺照壁的砖雕百花图中,居然有鱼纹的太极八卦图。在礼拜殿的格扇上,也有木刻的“吉祥八宝”和“暗八仙”。而参与修建的众多穆斯林工匠,并没有排斥这些明显的佛教和道教文化。可见,当时的他们,不仅仅是心胸开阔,容纳百川,他们还具有更加超人的历史眼光。

我还相信,所有参与修建清真寺的工匠,他们有精湛的手艺,有着开阔的心胸,有着大气的眼光,他们心中装着一座清真寺,用他们全部的智慧构建着这样一座超凡脱俗的艺术品。在附近村庄居住的村民,眼看着清真寺在这些能工巧匠的手中一天天地建造起来,他们在耕种之余,也跑来帮忙。更有巧手的村妇,做出花样繁多的各种面食品,送给在工地上忙碌的工匠们。工匠们接过这些精美绝伦的馍馍,他们在赞叹馍馍的精致时,也把馍馍的花纹刻在了正在建造的清真寺上。矗立在清真寺门前的巨大照壁,上面的青砖上,工匠们精心雕刻了几百朵小花,刀法之精美,雕刻之精细,世上罕见。仔细看,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姿容,绝没有重样的。然而,再仔细看,却发现,这些花朵其实不是花朵,而是各种面食的造型,有锅盔、花卷、月饼、甚至还有盘馓。其中锅盔的花纹还有千变万化几十种造型。还有蔬菜,辣椒、茄子、黄瓜、芋头。还有水果,石榴、西瓜、向日葵等等,除了道士工匠雕刻的寿字和太极八卦图外,这些花朵,几乎全是食品。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他们在轻松、喜悦的环境里干活,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手艺,他们把看到到的食物,也全部雕刻到青砖上了。

洪水泉清真寺在风雨中坚守了几百年,顽强地保留下来了。当年围寺而居的村民,一辈辈地见证着清真寺的风雨历程。他们一边种田一边守护着清真寺。只到今天,清真寺依然发挥着作用,每天,清真寺的喧礼塔中,都会传出嘹亮的诵经声。

如果说,洪水泉清真寺是一个阿拉伯商人留下来的故事,那么,坐落在峡群林场石山上的夏宗寺,则记录了一个出发远行的故事。

还得从旅行说起。

在唐蕃古道上,曾经行走过一位著名的僧人,他的名字叫法显,是和玄奘齐名的高僧大师。他从长安出发,沿着唐蕃古道往西走,准备到西域去取经。当走到平安的驿站时,他和绝大多数的旅人一样,停留下来了。在这里整修歇息,养精蓄锐,准备再次踏上旅程。

法显是僧人,时刻不忘修行。他在平安的山林间四处转悠,想寻找一块安静的修行之地。找来找去,他就找到了红崖山中的群峡林场。

他看见这里森林茂密,野鹿奔跑。鲜花和草地在金灿灿的阳光下显得那么新鲜、活泼。法显决定就在这里修建禅房,清净修行。于是,就有了最早的夏宗寺。

法显继续西行,夏宗寺在山崖边静默矗立。

后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夏宗寺里住进了藏传佛教的藏族僧侣。夏宗寺也在不断地扩建,规模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响。

到了元代,西藏噶举派的第四世活佛到北京去觐见皇帝,路过平安时,他也停留下来休憩,就在夏宗寺暂住。在这里,他给年仅3岁的宗喀巴活佛剃度受戒。之后,便离开夏宗寺,踏上了进京的路程。而3岁的宗喀巴,在完成剃度受戒的出家仪式后也离开夏宗寺,踏上了求学之路。

当年,那位给宗喀巴剃度的活佛,他在主持着一件有着非凡意义的宗教仪式,眼前年幼懵懂的孩童,日后会成为在藏区影响极大的格鲁派创始人,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成为达赖和班禅都极为尊重的宗教导师。

宗喀巴大师就是从这里剃度出家,走上了他漫长的佛学之路。至今,在夏宗寺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当年宗喀巴大师剃度时,头发落下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株柏树,人们采摘柏树叶子煨桑,就会闻到一股头发烧焦的气味。由此相信,这棵树就是宗喀巴大师的头发长成的。只可惜,古柏树在“文革”中遭到了毁坏、被砍伐了。

今天的人们,为了表达对宗喀巴大师的崇敬,就把羊毛染成各种颜色,细心地绑缚在寺庙里的树枝上。因而,夏宗寺的每一棵树上,都飘荡着一绺一绺五颜六色的羊毛,成为夏宗寺的一景。

在这处叫做平安的古驿站上,有洪水泉的清真寺,留下了一部分阿拉伯商人、红崖山的夏宗寺,送出了一位高僧大师。而更多长途跋涉的人们来了,又走了;又有一拨人来了,又走了。古驿站慢慢演变成了古城镇。更多的人来到这里,而有更多的人从这里出发,平安驿,抚慰了多少旅人疲惫的身体,焦灼的眼神。由于它的中转和安抚,在商旅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它成就了西边西宁城的繁华和东边乐都县的厚重。平安古驿,人马嘶鸣,好不热闹。

然而,在这熙熙攘攘的纷乱中,在这浮华纷呈的绚烂里,我们可曾看见古代出门人的无奈和忧伤?既然是驿站,就不可能是家园,这里永远有旅途,有奔波,还有分离,还有遥遥无期的盼望。在平安,人们口口相传着这样一首花儿:

牡丹的叶叶儿羊吃了,

光杆杆再开什么花哩?

我的大哥哥你走了吗?

妹子我哭着哭着送哟,

你把我领上呵好呗,

撂下呵我俩两家儿的扯心。

尕妹的心肝花你扒了,

空腔子我活什么人哩?

我的大哥哥你走了吗?

妹子我哭着哭着送哟,

你把我领上呵好呗,

撂下时我就见孽障哩。

我才知道,长途跋涉的人,在这里停留,再从这里离开。离家外出的人,在这里分别,再从这里踏上旅途。那依依不舍的泪眼,那生离死别的哭诉,曾经演绎过多少人间悲情故事。

而离家外出的男人,他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也无法保护撇在家里的父母妻儿,他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冥冥之中的鬼神身上,他们只盼望神佛能暗中保护自己的家人。至今,在平安的古城乡,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社火节目,叫《五鬼顶灯》,就是人进入通神状态,在和鬼神进行对话。

历史发展到今天,平安驿早已不是驿站了,而是一座繁华的县城。它依然是河湟谷地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有火车站,一般的直快列车都在这里停靠。这里还有一座铁路的大型货场,年货物吞吐量为30万吨,是东部农业区重要的物资中转站。这里有飞机场,曹家堡飞机场离平安县城仅有8公里。这里有高速公路,连接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出行非常方便。

平安,依然是河湟谷地上的交通枢纽,每天迎来送往大量客商。依然是河湟谷地中最温暖的旅途栖息地。再也没有旅途劳顿的苦楚,也没有难舍难分的别离。快捷的交通和发达的通讯使人们感觉天涯若比邻,即使远在天边也能做到近在咫尺。

只是平安,依旧平安。人们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曾经带给旅途中的人们很多平安。

猜你喜欢
清真寺旅途驿站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马”上旅途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Xinjiang(Ⅱ)
旅途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