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长余,戴小平
(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为了推动基金会的健康发展,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此后,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9年,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 《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旨在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社会捐赠实行奖励性补助。最近几年,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截至2014年6月,注册成立的大学教育基金会已经有276家。随着大学教育基金规模的不断增长,如何有效投资获得保值和增值是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大学教育基金的来源和应用目的所决定,大学教育基金运作的首要目标应该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收益。《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指出:“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这一条款明确了基金会进行基金运作的合法性和目标。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产品已经十分丰富,可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股票投资、委托理财和股权投资等。大学教育基金会可以充分利用政策,利用人才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的渠道,实现基金会收入的多元化。 虽然已有部分大学教育基金尝试了多元化的投资运作,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投资经验。但现实情况是,对于绝大多数基金会来说,基金的保值增值投资运作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投资活动基本以被动的银行存款为主。基金的投资结构极其不合理,投资的管理机制和模式也极不完善。
根据对已披露2012年年报的276家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统计分析,截至2012年底,有三分之一的基金会开展了投资活动,三分之二的基金会没有持有任何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资产,投资金额为零。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规模分别达到了20亿元和15亿元,规模排名靠前的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投资情况见表1。
表1 2012年度基金规模靠前的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规模
注:根据各基金会2012年年报数据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基金资产规模靠前的基金会,其投资比例也相对较高。但这仅仅是基金规模靠前的基金会的投资情况。而对全部基金会年报统计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基金会没有任何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这些基金会仅仅是把基金资产存放在银行,完全依靠存款利息来实现增值,而这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恰恰不能使基金财产保值。大学教育基金的投资出现了高度集中到少数规模较大的基金会中,而这些基金会的投资结构多元且比较合理。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2012年度规模靠前的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情况一览
大学教育基金会主要依靠捐赠收入和投资收益两项收入来源组成。2010年度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年报数据表明,全部大学教育基金会取得了44.8亿元的捐赠收入,却只有2.3亿元的投资收益,收入结构呈现出过分依赖捐赠收入而忽视投资收益的特点。即使已经开展投资活动的基金会,其投资品种也非常单一,只把资产存放于银行。而银行存款利息收益过低,资产规模缩小,收支形势严峻。当年55家进行投资的大学教育基金会中,有21家取得了投资收益,合计2.19亿元,另外34家的投资收益为零。具有较好投资效益、收益率在5%以上的大学教育基金会只有9家左右(占6%)。见表3。
表3 2010年度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收益情况
2012年绝大多数基金会忽视投资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仍然是将其资产仅仅存放于银行,过低的利息收入使得基金资产面临贬值的风险。但也有成功者,比如,清华大学等少数几家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借鉴了市场运作机制,聘请了专业的运作团队进行投资运作,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010年投资收益超过10%,2012年投资金额达到20.8亿元,年投资收益达到1.0663亿元,投资收益率为5.12%,占基金当年总收入的12.4%。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而其他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基金会几乎没有投资收益。 (见表 3、4、5 ,其中表 3、4、10 来自文献[5])。
表4 2010年度前10位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收益一览
表5 2012年度基金规模前10的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收益率情况
注:根据各基金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整理。
通常认为,大学教育基金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尤其是一些设置有经济金融类学科的大学),应该具有相当的投资管理水平。而事实是,除了少数规模较大的大学基金会外,有超过90%的基金会只是把资产存放于银行,没有其它任何投资活动,资产的保值增值完全依靠获得银行利息。面对通货膨胀的时代,这显然不能是基金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综观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管理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运营方式过于简单,投资收益率较低。从目前已有的大学教育基金投资分布情况看,有超过90%的大学教育基金会,其基金资产没有任何投资,基金运作往往是被动地选取银行存款方式,稍微好一点的则在银行存款之外,再购买一点国债。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购买国债,其资金收益率都很低。从我国大学基金会规模排名前十家中看,就有2家没有做任何投资,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基金规模分别为近3亿元和1.4亿元。2012年它们的基金资产仅仅取得了利息收入,没有其他投资。中南大学1.4亿多的基金规模,基金增值仅靠取得的银行利息347万元,基金资产的回报率仅为2.44%,比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还低。
需要注意:HIV/HBV/HCV三重感染患者,在DAAs药物治疗过程中有诱发HBV活动进而导致肝功能衰竭的报道,故(1)三重感染患者必须在包含抗HBV活性的HAART稳定后再开始丙型肝炎的DAAs治疗;(2)HCV/HIV合并感染者应用DAAs治疗前应进行常规乙型肝炎标志物筛查。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缺乏对基金运作的重视,认为只要能够获得外部捐赠就可以了,因而往往是更重视获得捐赠的多少,而忽视对基金的运作管理。最说明问题的是,一些财经类院校的基金投资资金几乎为零,基金资产绝大部分用于银行存款。部分高等院校虽然认识到了基金运作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管理人员又缺少对当下金融市场的认识,他们的知识还停留在过去对资本市场的认知上。他们对现在的资本市场有哪些产品可以作为基金资产保值增值的工具缺乏了解,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资本市场规模大幅提高,功能进一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产品极其丰富,市场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也极大提高,风险小而收益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大量存在(见表6)。比如,公募基金中分级基金A份额、打新基金、对冲基金、各种“宝”类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公募基金的子公司、阳光私募基金等的结构化理财产品中的优先级份额等。这些产品都是可以极大提高投资收益的投资标的,也是极好的基金保值增值工具。
表6 收益高于银行定期存款且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时间短,绝大多数基金会资产规模在几千万甚至几百万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过亿元的基金会不超过10%。由于资产规模小,投资方式对投资收益产生的绝对值差别不大,这使得小规模的基金会疏于投资管理,资产直接存放于银行,取得一定的利息。同时,基金规模小,投资机会也相对较少,也不便于开展多样化的分散投资,投资效应难以显现。
表7是上海地区大学教育基金会规模情况统计,最后几家成立时间不足一年,没有年报数据。
表7 上海地区大学教育基金会规模
表8是基金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会投资收益率统计。可以看出,基金规模越大,投资收益也越高,当然投资收益还和投资机构的设置有关。经统计发现,资产规模越大的基金,投资能力越强。在净资产规模超过3000万元的大学教育基金会中,50% 以上的基金会开展了投资活动,净资产规模低于1000万元的大学教育基金会,开展投资活动的不足10% 。按照不同的资产规模,投资收益率也呈现两极分化。
表8 基金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会投资收益率统计
注:数据来源于对基金会2012年报数据的统计。
表9是上海地区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投资情况。2012年底有工作报告的一共有12家,其中,仅有4家有投资,占比为28.57%,其余8家基金会没有投资,其基金资产全部存放于银行。从基金规模上看,基金规模最大的4家中有3家有投资活动,占比为75%。
表9 上海地区大学发展基金会投资情况统计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时间短,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等方面极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体制不清晰,组织体系不完善。我国大学基金会一般属于学校职能机构,多数基金会挂靠在校友办公室,管理层成员主要来自大学内部、企业界和政府部门。这种松散的管理机构不太重视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而更重基金会的筹资功能,忽视基金的投资管理功能。二是没有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教育基金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投资部或者项目管理部,专业性的投资基金经理或者项目经理也极度缺乏。现有的一些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三是基金管理人员,尤其是投资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够明晰,既无激励机制奖励管理者,同时管理者又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因此,基金会对于基金资产的调度以及反应过程表现迟钝,运转效率低下就成为必然的普遍现象。四是大学基金会属于学校行政机构编制,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人事管理、薪酬水平等都受到诸多约束,难以提供灵活的、有竞争力的报酬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基金投资的专业化管理。
目前我国有超过90%的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管理机构由行政人员兼任,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只有少数基金规模大、投资收益好的大学教育基金会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多数大学基金会没有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基金会专职工作人员数量普遍偏少,专业投资人员就更少。从表10可以看出,现有的大学教育基金会,平均人数只有2.4人。其中专职人数在5人以下的基金会占到了86%,其中有40%的基金会没有专职人员。表11是基金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会机构设置情况。从表中可以发现,除清华大学基金会有一个实体机构外,其余大学基金会都没有设置实体机构,只有一个办事机构。此外,基金会的专职人员比志愿者少,且基金经理严重匮乏。
表10 2010年底大学教育基金会专职人员数量
表11 基金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会机构设置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各基金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功能必须同时具备三方面的要求,即募集、管理以及增值。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但是仅仅发挥了募集教育发展资金的功能,其基金管理功能和保值增值功能却相当薄弱。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发展成熟的大学基金会实现了“资金募集”与“资金投资”的两项功能。保值增值功能几乎没有,基金保值增值能力更是微弱。
美国大学教育基金发展比较成熟,不仅基金规模庞大,而且投资运作亦相当成功。其中,投资典范当属耶鲁大学。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斯文森首创了多元化资产配置模型。在耶鲁大学,除了传统的证券市场,基金会将25%的资金投入到另类的“绝对回报”中,主要是对冲基金,还有20%投入到私募股权基金中。目前,大学教育基金投资的一个新趋势是投资“绝对回报”产品。
与欧美大学基金会相比,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在投资规模、投资效益、投资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大学教育基金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提升大学教育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实现基金的增值保值,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显然已经成为大学管理者急需面对和要着力解决的一项艰巨任务。
随着大学教育基金规模的不断增长,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大学教育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实现基金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基金规模的扩张,更要重视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二条腿走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筹集更多稳定的可持续增长的长期资金。
首先要在管理体制上有所突破。要建立基金会董事会,并下设专门的投资委员会以及组建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管理和运作体系。投资委员会作为基金投资决策机构,制定基金会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方案等,监督部门则负责审查基金投资和再投资情况。投资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投资机构,应由专业人士参与。可以在学校内部选聘,也可以聘请校外拥有投资资格的专业机构负责基金的投资和运作,负责投资运营基金的保值、增值。由于基金投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由专门的人才来管理和运作。从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运行实际看,那些配备了专业性人才的基金,其投资收益明显高于没有配备专业性人才的基金。各大学基金会应该多配备一些专门人才到投资运营部门,因为即使委托外部机构来管理基金的投资事宜,也需要专门的人才来遴选投资管理人。曾经有几所大学委托证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运营管理基金资产,但现阶段,很多外部专门投资机构也是靠天吃饭,资本市场好的时候,投资收益可观,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投资收益严重下降。所以,选投资人,需要专门的人才,按照严格的程序来挑选。其次要打破行政束缚,给予基金管理者更多、更大的独立自由权。投资机构的专业人士可以不在学校行政编制内,要建立投资激励和约束、惩罚机制,人事管理、薪酬水平等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管理,以吸引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参与大学基金会的运作。
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有较快增长,但总体而言规模仍较小,与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往往拥有庞大的基金池相比,相距甚远。基金规模过小,不仅不能满足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从基金投资管理角度看,也不利于开展多元化的投资需要。因此,大学教育基金会要想形成良性的投资发展机制、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就要求有一定规模的稳定的投资资金来源。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其显著变化是投资渠道、投资工具、投资产品日益丰富,给投资人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大学教育基金投资的多元化,是投资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前已述及,除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外,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许多比较成熟的投资理财产品,也是大学基金会投资的不错选择。从我国目前资产投资管理前列的大学基金会的投资运作情况看,他们一般是把资金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投资于风险较低的证券一级市场和债券;一部分转投给捐赠资金的校友企业;另一部分投入银行获取稳定的存款利息。可见,实行多元化投资是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率的有效方式。
[1]许红灯.中国大学教育会发展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8.
[2]邹哲慧.中美大学教育会比较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3]中美大学教育运行机制比较及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109-113.
[4]滕航.大学基金投资与风险控制[J].管理观察,2008,(9):99-100.
[5]于红.我国高等教育基金会投资研究[J].经济师,2011,(11):118-119.
[6]孟东军,范文亮,孙旭东.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