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荣春,李峰,张桂林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2008年在青海省化隆县柏木峡地区进行过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1∶1万地质草测工作,根据工作成果及收集资料,认为该区找矿前景较好。柏木峡地区横跨拉脊山中段主脊南北两坡,地形险峻,沟壑切割纵深。海拔一般3200m左右,最高峰大南山3800m,相对高差500~800m。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祁连加里东褶皱系拉脊山向斜中段,北接西宁盆地,南连化隆盆地[1-2]。出露地层为寒武纪六道沟群,奥陶纪查甫群和药水泉群、新近系、第四系等。地层呈NWW—SEE向展布,构成复式向斜。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总的构造方向以NWW—SEE为主,次级构造较多。侵入岩种类齐全,超基性—酸性岩均有出露,位于拉脊山加里东期铁、镍、钴、金、稀土、磷(铜、钛、铂)成矿带[3](图1)。
1—第四系;2—新近纪贵德组;3—中奥陶世查甫群;4—晚奥陶世药水泉群;5—早寒武世六道沟群上部熔岩组;6—晚寒武世六道沟群下部碎屑岩组;7—花岗闪长岩;8—斜长花岗斑岩;9—花岗岩;10—辉长岩;11—石英闪长玢岩;12—闪长玢岩;13—不整合接触地质界线;14—断层;15—金矿化点;16—铅矿化点;17—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1∶1万地质草测范围图1 柏木峡—双格达地区地质矿产略图
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上统、奥陶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详见表1。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均较发育。总的构造线方向为NWW—SEE。
2.2.1 褶皱
由晚寒武世六道沟群火山岩组成天重峡、大沟山2个向斜。
(1)天重峡向斜。位于工作区北部,由六道沟群下部火山岩组成。核部在天重峡至柏木峡一线,北翼地层倾向S或SW,出露完整;南翼地层倾向N或NE,出露不全。
(2)大沟山向斜。位于工作区南部。由六造沟群上部火山岩组成。轴线近EW,核部在大沟山一带,轴面近于直立。北翼地层倾向S,倾角50°~70°;南翼地层倾向N,倾角40°~90°。
表1 区域地层
2.2.2 断层
根据主断层与地层走向的关系,大致可分为纵、横向2组。以纵向最发育,呈NWW或近EW向延伸,具发生早、切割深及多期活动的特点;横向断层(F9)多呈NE向延伸,具平推性质。除此以外,NW向(F2,F3),NE向(F10)等次级断层较多,但其规模和强度都较小。
(1)纵向断层(F8断层)。拉脊山南坡逆断层(F8)规模较大,穿过柏木峡,走向NWW—NEE,倾向NE,倾角30°~50°,断层宽一般50m左右,柏木峡一带最宽达200余米。平面上略呈波状,该断层为逆断层,是地层的分界线,上盘为六道沟群下部碎屑岩组;下盘东为六道沟群上部熔岩组,西为药水泉群碎屑岩组。该断层对蚀变和矿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层带内岩石蚀变破碎强烈,片理化、糜棱岩和碎裂岩发育。
(2)横向断层。具有一定规模的是柏木峡横断层(F9),呈NE向。该断层北西侧为晚奥陶世药水泉群,东南侧为寒武系上统,两侧岩性差异较大,均不能向对侧延伸,属平推断层。断层两侧岩石破碎;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糜棱岩化和断层泥均较发育,并见有花岗岩,方解石和石英脉。花崖金矿化点(7号金矿化点)即产于花岗岩的破碎带中。
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寒武纪地层中,有加里东期辉长岩,华力西期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等。脉岩有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等。
通过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该区综合异常1处,有Au,Ag,Cu,Pb,Zn异常组成,综合异常的主元素为Au,Pb,Ag,异常特征值见表2。
表2 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特征
该异常金、银、铅元素异常套合好,衬度及规模较大。该异常位于主要成矿地层中,即晚寒武世六道沟群安山岩、玄武岩及晚奥陶世药水泉群安山岩组地层中[3],侵入岩有花岗闪长岩、花岗岩、闪长玢岩(图2)。该异常中有已知铅矿化点(6号)及金矿化点(7号),认为该异常由金、铅、银矿化体引起。
柏木峡金矿化点(5号)。矿化点位于化隆县查甫乡药水泉村柏木峡上游北侧山坡上,赋存于绿泥石化片岩中,矿化带长17m,宽1~4m。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次为磁铁矿、斑铜矿、辉铜矿、赤铁矿、自然金和孔雀石、蓝铜矿等。金品位一般0.3g/t,铜品位0.46%~2.19%。
双格达金、铅锌矿化点(6号)。在该矿点圈定的2条金矿脉位于断裂破碎带内,宽2m,长15m。矿物组合有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少量方铅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产状265°∠50°。金品位1.74~4.2g/t。Ⅱ号金矿脉赋存在褐铁矿化碎裂安山岩内,宽1.6m,长20m左右。矿物组合有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产状170°∠50°。金品位1.1~2.4g/t。
铅锌矿化点位于晚寒武世六道沟群安山质凝灰岩及安山质角砾岩中,共发现30多条矿脉沿裂隙充填,单矿脉一般宽0.2~5cm,长数米,圈不出工业矿体。矿石矿物以方铅矿为主,其次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矿石以脉状、网脉状、浸染状构造为主,块状构造少见。
花崖金矿化点(7号)。在该矿化点圈定3条金矿脉编号为Ⅰ,Ⅱ,Ⅲ号。Ⅰ号金矿脉产于花岗岩体的矿化石英脉中,矿物组合有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金红石、石英、方解石等。金品位20.5g/t,矿脉宽20cm,长约20m,矿脉倾向24°,倾角75°。Ⅱ号金矿脉属石英脉型,宽20cm,长约15m,金品位1.2g/t,矿物组合有褐铁矿、黄铁矿、石英等。Ⅲ号金矿脉位于次闪石化玄武岩中,脉宽20cm,长15m,属黄铁矿化石英脉型,金品位7.3g/t,矿物组合有黄铁矿、黄铜矿、重晶石、绿帘石等。
图2 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剖析图
2.6.1 成因类型
根据矿点地质特征,地层岩性属于火山岩,成因为矿物质随早期侵入的岩浆通道上升熔溢于地表,形成含矿物质较高的岩层,后期经构造碎裂作用产生低温动力热液,使地层中矿物质进一步活化富集于破碎带,属于构造破碎带低温热液型矿床[4]。
2.6.2 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及其次级构造,对矿体的形成和储存起决定性作用。
(2)围岩蚀变标志:围岩具有强烈的金属硫化物蚀变,以黄铁矿化最为显著,呈粒状和集合体状,蚀变有硅化、方解石化,以细脉形式存在[4]。
根据收集前人资料,该区火山岩地层具有含金性,六道沟群熔岩段中金的丰度值较高,且熔岩段中自下而上金含量有趋向递减的变化规律。因此六道沟群火山岩中基性熔岩段是该区金的矿源层。
拉脊山的隆起和演变受南北两侧深断裂的控制,与之近乎平行的次级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这些断裂构造不仅是熔浆喷溢和热液的通道,也是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空间。比如天重峡金矿点(2号)和南天重峡东金矿点(3号)和4号金矿点,分别赋存在纵向断层F1,F3,F4号破碎带中,柏木峡金矿化点(5号)位于拉脊山南坡纵向逆断层F7中的片理化安山岩中,花崖金矿化点(6号)赋存在NE向展布的花岗岩体的破碎带中。
区内蚀变作用普遍但不强烈,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褐铁矿化。
该区凡有金矿化的地段,皆有不同程度的硅化。南天重峡西金矿点(3号)西端,有长约12m,宽1~3m的硅质岩分布,含金0.1~0.3g/t,其中有星点状黄铁矿浸染。南天重峡东金矿点(2号)中的玄武岩硅化强烈,在矿脉下盘发育有厚约0.5m的硅质岩,岩石致密坚硬,见星点状黄铁矿分布。柏木峡和花崖金矿(化)点中,石英脉穿插频繁,脉体中常含有金属硫化物和自然金。
所有金矿化地段几乎都有黄铁矿化,与金矿化有生成联系的是晚期呈细脉或网状分布的黄铁矿,颜色为浅黄色或烟灰色,粒径一般小于0.3mm。随地段不同,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南天重峡西金矿点中的烟灰色黄铁矿含金高达40.9g/t,其他矿点中的黄铁矿含金一般为36.5~225.0g/t。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种类齐全,分布广泛,但大面积分布的中基性侵入岩体与金关系不大。与金有一定生成联系的是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等晚期岩脉。这些侵入于火山岩中的中酸性浅成岩脉,能提供部分金质来源,同时为金的富集提供热源。因为己知金矿(化)点附近一般都有中酸性岩脉分布,其中有星点状黄铁矿浸染,含金0.1~0.4g/t。
所圈定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各单元异常套合较好,位于已知的金、铅矿化点分布区,综合异常是矿点引起的。同时综合异常位于六道群火山岩中基性熔岩段,构造发育,地表已知矿化点分布于断层及花岗岩中。
该工作区完全具备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类型属于构造破碎带低温热液型。地表矿化点规模小,推测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今后要把深部找矿作为该区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袁道阳,张培震,雷中生,等.青海拉脊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震,2005,21(1):93-102.
[2] 李智敏,田勤俭,屠泓为,等.拉脊山断裂带遥感特征研究[J].高原地震,2009,21(1):26-30.
[3] 罗开欢.青海省拉脊山东段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J].矿产与地质,1993,(4):307-310.
[4] 张杰.青海省拉脊山地区某铜矿成因浅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0,(3):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