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社会
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同时,城乡、
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
公问题日益凸显。“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
不顺则难和谐”,如果任分配不公问题发展下去,势必妨
碍经济健康运行,抑制社会创造活力,影响社会和谐稳
定,有悖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是
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
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
度,实现共同富裕。”这反映了我们党解决当前社会分配
问题、实现社会公平的勇气和决心。
一、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社会
的重要转型时期,在收入分配领域,实现分配公平与制度
建设的现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一些原有
分配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
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新
的分配制度还在探索阶
段。以住房问题为例,取消
福利分房、发展房地产市场
后,群众的住房状况总体得
到了改善。但近年来,由于
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
策不够完善以及相关法律
法规不够健全等因素,房价
上涨过快,不少中低收入群
体面临住房困难的问题,而
相应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等的公平分配尚缺乏合理
的分配制度与有力的监督
机制作保障。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进
一步扩大。我国收入分配
差距过大,主要表现在城乡
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
间。比如,目前社会收入差
距不断拉大,居民收入占比
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
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
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
有根本扭转;垄断行业收入
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
仍然较大,“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
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反映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
1999年为0.397,2000年为0.417,已经超出国际公认的警
戒线0.4的标准,而目前我国已经达到0.46。
三是公平分配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收
入分配问题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收入差
距的不断扩大,会使部分低收入者对通过勤奋劳动改善
处境失去信心,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群体产生心理失衡
和被剥夺感,甚至引发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
定。因此,“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
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
和谐。”
二、影响分配公平的原因
一是社会历史原因。分配不公问题是我国在长期发
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加
速向现代化迈进的进程中,国际经验表明,在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变的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市场机制
择优淘劣等一系列因素,都会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结
果。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经历过这样的阶
段,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政府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经过
一定的发展时期后收入分配差距才会逐步缩小。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我国处于体制改
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健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缺失或
漏洞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比如,垄断等一些
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因素仍然存在,拉大了行业收入
差距;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农村和城市居民在享受公
共服务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某些领域的制度有“缺口”,
给一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财富留下可乘之机,等等。
三是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
酬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二次分配中的再
分配调节机制还不完善,三次分配的规模小,慈善捐赠的
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
四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经济发
展总体水平较低,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平衡。近几年
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
然不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对立问题以及发展不平衡
等问题,使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够为实现分配公平
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按劳
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为导向,必然会形成一批
收入较高者,这就造成事实上的收入分配不公。这些虽
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合,但这又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三、坚持分配公平,推动社会进步
(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目前,广大普通劳动者收
入偏低和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
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
提出“两个同步”的目标,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
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都体现了
尊重劳动,提高劳动者收入的鲜明政策导向。在理顺政
府、企业、居民之间分配关系的前提下,应提高劳动报酬,
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并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推进
集体协商;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让公共财政惠及于
民;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政府要继续完善强农惠农
政策,提高农民收入,这是促进分配公平的重点。
(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
收入分配秩序。规范的秩序、合理的规则是分配公平的
前提。秩序被破坏,规则不合理,必然导致社会分配不
公。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同
工不同酬,同岗不同酬,滥发奖金福利,部分行业收入畸
高,“灰色收入”大量存在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分配公
平。解决分配公平就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
监管,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严格调控垄断行业收入,大力
规范“灰色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促进收入信息公开
透明,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
入分配秩序。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分配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
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社会制度是与
公平正义相联系的。一方面,只有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制
度,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遵循,才能有效地规范和
调整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
社会稳定和良性运行。另一方面,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就
是保障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改革和完善
收入分配制度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
化。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是保证公平分配的一项重要的制
度安排。这就要求从提高财政公共支出水平,加强财政
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这是国家弥补市场
经济缺陷,促进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也可以让公共财政
的阳光惠及更多的群体。
二是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公共保障制度,保
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在实现分配公平方面政府
发挥职能的重要形式。社会保障制度从创建之日起,就
在承担着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分配公平的义
务。为此,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
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关
注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相关制度,保证人民共
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
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社会
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群体、不
同阶层能否顺畅表达利益诉求,直接关系到收入分配的
公平正义。我们要着力构建公平的社会环境,完善利益
诉求机制,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发展和维护
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举,在于富民。缩小收
入差距,共享发展成果,共沐公平正义阳光是人民群众的
热烈期盼,也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在改革
开放的关键时期,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中国
需要更加关注分配问题,进而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着力解决
分配不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
推进,公平的阳光将更加灿烂,公平分配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