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 3:“学区制”改革将如何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2014-03-20 22:39
未来教育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区制学区重构

熊劲:

“学区制”改革,倡导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治理结构,实现办学“管、办、评”的分离。对于学校,如何利用“学区制”改革的平台,推动学校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育治理结构调整一定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思路。比如说,现在的学区工作委员会有对应的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可以说这些组织,已经构成了一种形式、一种视野。问题是如何把这种形式转换为真正的民主管理的方式。比如说,学校的工作意见,如何通过一个共同的平台得到反馈;学校的教育主张、教育倡导如何能够有效地传递出去。“学区制”这个平台,既是在服务于教育,也是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管”的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办”的问题是学校的事情,那么,以这种形态,依托学区平台,我们可以听听各方的声音,这是一个评价的问题。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应该有“管、教、评、改”这样一个民主推动的、循环的管理机制。

陈红: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学校组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评价系统的制度及运行逻辑的布局设计,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价值的隐性表达,也是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代表的各种办学力量在学校组织设计中的直接呈现。“学区制”有效促进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在学区工作委员会组建过程中,更好地联合资源单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出积极建议。家长、教师委员会通过明确职责、定期活动,发挥了更大作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帮助学校发展的同时,更加支持学校工作,自身也取得了发展,很好地形成了师生、家校共治共管的局面。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需要回到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轨道上来,同时教师因为学生的成长而发展,并获得职业幸福。我校成立了学生发展中心,在此中心统筹之下,依托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指导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又成立了十个具体化的职能中心,师生共同参与管理与经营。

果淑兰: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包括实现教师发展,重塑学校、家校教育的格局等。在推进“学区制”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必须从管理体制、机制入手,来调整学校的教育生产关系,解放教育的生产力。

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三要素,无非是方向、方案和方法。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给学校改革找到了“方向”,各学校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角度上来讲,实施方案应该包括学校的组织系统、决策系统、监督系统和评价系统等,这些都是内部治理结构的体现。说到底就是,学校是谁的?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些关系,构成了内部治理结构。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来重构学校的各种关系,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它的切入点,还是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出发来重构学校的各种关系,包括家长的参与、学术委员会的成立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重构学校各种关系的切入点。

猜你喜欢
学区制学区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北京:超六成中小学纳入学区制管理
学区房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教育治理理念下的学区制管理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