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知学,蒋椆媛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南宁 530003)
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出版项信息失真探析
黄知学,蒋椆媛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南宁 530003)
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有提示研究背景、鸣谢归誉、接引同道的功能,同时,也是作者治学态度的一个侧影.到目前,有的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舛误仍较常见,出版项著录的信息失真更有多种表现.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促动作者、编者在理念深处自警自觉,真正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核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便利,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提高纠错效率,引导论文作者正确著录参考文献.
;出版;信息失真;编辑;著录
出版项信息失真的表现
参考文献出版项是由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等要件构成,一般在著录书籍类参考文献时出现.参考文献出版项涉及的信息广泛,时空跨度大,而且完全掌握第一手原著资料不易,著录时有的属于二次引用,或者凭着不太真切的印象记忆,因而各式各样的信息失真现象也不少见.笔者在近期查阅期刊论文过程中发现一些错例,归纳起来参考文献出版项信息著录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1 出版者名称舛误
1.1.1 出版者名称不存在
这种情况是由于论文作者不认真查实,著录的出版者名称与其真正的名称有差别,有的相差较大,可一眼看出;有的则相差甚微,但都错在关键字眼上,使著录的出版者名称不实.以下所引实例即是.
(1)哈里特·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M].周叶廉,马世则,译.北京:商务图书馆,1982.12.[4]
(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上海编译出版社,1997.[5]
两例错例中,(1)出版者“商务图书馆”令人不得其解,这不像出版机构名称,显然是“商务印书馆”之误,一字之差,谬以千里.(2)出版者标为“上海编译出版社”,经查,上海只有“上海译文出版社”.“商务图书馆”“上海编译出版社”是根本不存在的,前面所列的著作并非他们出版.
1.1.2 出版者名称不全
有的论文作者著录参考文献出版者时不够缜密,对出版者的名称一知半解,没有著录其规范性的全称,掐头去尾,遗漏关键词语,只标出其真正名称的大半,有的还乱用简称.
(3)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45.[6]
(4)叶文.旅游规划的价值维度——民族文化与可持续旅游开发[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6:63-64.[7]
(5)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M].上海:上海书店,2000.[8]
以上错例中,“远东出版社”准确的社名应该叫做“上海远东出版社”,著录者或许以为该名称之前已有“上海”一词,再出现不是重复了吗?然而这是一定不能少的,少了就不是该社的真正名称了.“中国环境出版社”不是该书出版时该出版社的全名,当时该出版社叫“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漏了“科学”一词.“上海书店”实际上全名应该叫做“上海书店出版社”,而著录者只求简易,大而化之,致失其本真.
另外,有的著录者喜欢用简称,如将“北京大学出版社”标为“北大出版社”,简称一般只用于口语中,有的简称因人而异,含较大随意性,不为读者通晓,为严谨起见,在参考文献著录中应以标出版者全名为当.
1.2 出版地与出版者不相属
由于全国出版机构众多,有的出版机构冠以专有的地理、城市名称,其出版地一目了然,而有的只冠以所在的大致区名或者无任何地理信息提示,港澳台的出版机构名称又比较特殊,如果作者疏于查实,凭着出版机构名称想当然地认为它所处城市的地理名称,就会误标其出版地,使出版地与出版者不相属.参考文献出版项的谬误类型中,此类谬误出现比较多.
(6)[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人权[C].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7)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19.[10]
(8)张五常.2008.中国的经济制度[M].北京:花千树出版社.[11]
(6)(7)两例中,著录者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以为冠以省(自治区)名的大学一定是在省会(首府)城市,冠以“中国”的大学一定是在北京,其出版社所在地也随之一样,因而率尔以对,著录出错.实际上,事物也有特殊性,广西师范大学并不在南宁,而是设在桂林;中国美术学院不在北京,而是设在浙江杭州.这才是其出版社所在地.例(8)中,出版地应是香港.在有的著录者的意识里少有港澳台出版社这个概念,认为出版社只要不像是在各省市的,就是在北京.有不少出版机构是不能光从它的名称简单推断出它的出版地的,西北大学出版社在西安,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则在陕西杨陵区.远方出版社在哪里?东方出版社在哪里?著录其出版地时要仔细查对核实,方能避免出错.
1.3 多标赘余成分
出版者名称信息中,有的其前缀是专有地理名称,那么其出版地名称正好与之相同,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出现两次是必须的,但有的出版者名称并没有专有地名的前缀,而著录者却依然给它套上出版地名称,如:“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上海是有一家“学林出版社”,它的全名就叫“学林出版社”,无须给它加上地名成分.有的出版机构名称并不一定出现“出版社”的字眼,如:“岳麓书社”“龙门书局”,而有的著录者偏还要在它的后面加上“出版社”,实属画蛇添足.
1.4 混淆相似出版者名称
在全国的出版实体单位名称中,有的称谓极为相似,著录者如果粗疏大意,就会受自己选择性记忆的影响,很容易把它们张冠李戴,使著录信息失真.笔者注意到以下几对出版者名称时有被著录者混淆的,“百花文艺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中国政法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学林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原因是这些出版机构不仅名称相似,而且有的出版业务范围也大致相同,出有同类书籍,著录者或都有过印记.著录时切忌看走眼,想当然.
1.5 不知出版者沿革
有的出版机构由于自身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其称谓或所在地在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这往往只有专业人士才清楚,一般论文作者不甚了了.著录者如果不查对原著,一知半解,偏信自己,就会出现出版者、出版项或出版年著录的错误.久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都是于1954年由上海迁址北京的,如今有的著录者不知道这个历史变化,以为它们一直都在北京,因此不管什么年代出版的书籍(参考文献),出版地都著录为北京;而有的论文作者或编者,可能曾经听说或在文献上看到过它们是在上海的,就把它们近年出版的书籍(参考文献)出版地也著录为上海.有的出版者现在的名称是由原名在过去某一时间节点更名发展来的,在那之前出版的文献,出版者著录应该用原名,但有的著录者却跨越历史,采用现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称上海古籍出版社.有个参考文献(专著)是1959年出版的,论文作者在引用时就将出版者标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经查,是该社的前身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当时还没有“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个名词呢,这是不知出版者沿革之故.
1.6 曲解出版项概念
论文作者分布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有的对出版术语比较疏隔,对参考文献各构件的概念含义不甚了解,实际操作参考文献著录时,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的具体含义作了“自主创新”的歧解,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谬误.例如:
(9)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0-111.[12]
(10)李贤沛,胡立君.21世纪初中国的产业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3]
我们知道,《邓小平文选》第3卷是1993年出版的,例(9)应该把出版年标为1993,但这里著录者为什么标为1985,原来,因为文选里的单个文献《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是1985年发表的,这是把出版年的含义理解不当造成的错误.而例(10)这个参考文献把出版年标为2004年(实为2005年出版),是著录者把文献作者在后记里标明的完成书稿的时间当作文献出版时间,也是由于别解出版年的含义.还有的把省区名当作出版地名,把书籍印刷单位的所在地当作出版地,不一而足,都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出版项各概念的真正含义.
1.7 出版者标取失当
随着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出版界集团化建设也加快进程,各种名号的出版集团声名鹊起.目前书市上图书对出版者的标示也更加繁复,有的封面标“××出版集团+××出版社”,而(CIP)数据、版权页只标具体的“××出版社”,实际上,在一个出版集团里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出版社,出版社大多还是集团下属的一个独立的企业,具体图书的出版由它具体管理,它理应是该图书的出版者,但当下在有的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里却被屏蔽了,例如:
(1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44.[14]
经查,本书的封面出版单位标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CIP)数据中出版者著录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版权记录处出版者标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可见上海人民出版社在本书出版中起着实质性的操持作用.这不是两个并列的不相隶属的出版社,出版者仅标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所失当,应著录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方显出版者权益.
学术期刊论文参考文献失真现象居高不下由来已久,特别见于低端学报,至于原稿中更是层出不穷.在学报编辑实际工作中,编辑经常要为作者耗费大量时间,质疑、核查、纠正其参考文献谬误,编辑本可以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提高刊物和文章内容质量上,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因此降低参考文献著录差错,消除产生差错的根源,是十分迫切的.
2.1 作者、编者要从理念深处真正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
参考文献的著录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力,当下论文参考文献失真现象还很常见,归根到底是论文作者主观意识未足够重视,不愿意花时间去查阅原文,对著录规则一知半解,在著录时轻简不谨,而编者疏于失察,不少低级谬误现于纸上.参考文献著录舛误,既是对来源文献及其责任者的不够尊重,也可能使谬种流传,贻误来人.所以,作者应该改变错漏一点参考文献无所谓的想法,从理念深处自警,树立踏实严谨的著述作风,把正确著录参考文献与正确论述正文看得一样重要,竭力搜持第一手资料,细致查对,追本溯源,不怕麻烦,务求准确.论文编辑要加强责任心,不要轻易认同作者的著录,保持警醒,勤于查验,督促作者自我核实,提高参考文献的正确率.编辑要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和实务经验,善于推求,明察秋毫,发现参考文献的疑窦和谬误,消除差错.
2.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便利,提高参考文献的纠错效率
参考文献出版项的纠错,单靠编辑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手工查验,必然不能全面,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大型专业数据库将可以大有改观.“对著作的主要责任者、其他责任者、题名、出版项等的检索,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知识库和网络图书馆,譬如读秀知识库、超星数字图书馆,都是检索核实文后参考文献对著作的著录是否正确的快捷有效的工具.”[2]如果购买了这些专业数据库使用权的高校,编辑都可运用它们进行部分参考文献出版项的核查纠错,提高纠错效率,但目前可能使用得还不多.时下编辑同行共同体普遍建立了QQ群进行工作联系交流,有的编辑是某方面或某个问题的专家,或者具有某方面的信息优势,如果碰到某些参考文献出版项核查中的疑难冷僻问题,编辑自己不能解决,也可通过编辑共同体的QQ群讨论咨询,快捷方便,庶几可以在交流切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找到正确答案.参考文献的纠错还需进一步智能化.目前稍有影响的中文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有PowerRef、EndNorte,但比较适合于作者使用,而且在学术研究者中远未普及,许多作者对参考文献还是手工搜集录入,讹误难免.真正适用于编辑人员的针对性强、专业性强、操作简便的参考文献检测软件还未问世.国内技术专家研制出的书稿文稿计算机校对软件、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软件,在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建议有条件的单位,与信息技术专家一道,采取相应的设计思路、技术路径,呼应网上知识库和网络图书馆资源,研制出专业的参考文献包括出版项信息的检测软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大大贬抑目前论文稿件参考文献失真的痼疾.
2.3 引导论文作者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的行为养成
参考文献著录的失真似乎萌动着一点学术心气的浮躁,因为学术研究经过研读的参考文献,其出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按照规范标注应该不成问题,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技术难度.之所以失真现象层见叠出,只能说是治学态度松缓,行为习惯有欠缺.
要使纠正参考文献著录谬误取得长期稳定的实效,还需从源头抓起,从作者抓起.如果作者在学术研究中不细致、不认真,甚至随意编造参考文献,编辑纵然使尽全力,尽职纠错,也只能治标,因为一个编辑不可能对每一处都去质疑,都去查证.只有从著录者环节堵住谬误产生,才是治本的办法.在编辑实务中常常发现,一篇论文有的作者著录参考文献讹误参差其间,反之有的作者著录则完全无错;此文出现讹误的作者,其彼作的参考文献讹误也大致相似,说明正确著录的行事方法养成十分重要.过去,期刊编辑部也曾为此做过一些努力,比如在期刊封三或封底以及网页上登载“来稿须知”,在电子邮箱投稿的自动回复上提出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的要求,标出范例,但触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编辑要帮助论文作者“力行而后知之真”,养成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的行为习惯.作者投稿后,一般要根据专家审稿意见发回修改,编辑可利用网上知识库和网络图书馆检测核查出该文参考文献出版项著录谬误,标出正误提示,随稿发回让作者对照自行修改,“没有发现错误要求作者核实,作者往往不太配合;发现了错误,作者就会正视问题.”[15]经过多次磨合,促使作者认识到完全准确地著录参考文献须持细谨态度,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从而掌握正确查核、著录参考文献的方法.
参考文献出版项著录的信息失真与期刊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的信息失真不同,它所涉及的信息时空跨度大,且较分散,原真文献不易搜求,核查起来更为费劲,纠错的难度相对较大.在编辑实务中,要注意收集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其出错特点.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探索更高效的纠错方法.归根结底,要在行事理念上感染触动期刊论文作者,“以一种严肃、严谨的态度,科学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规范有序地著录参考文献”[16],从作者源头消除参考文献著录谬误根源,参考文献著录失真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谢其祥,黄天放.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12,(1):113-117.
[2]竺小恩.学报文后参考文献错误分析与纠错途径举要[J].编辑之友,2008,(1):82-84.
[3]金铁成,姚玮华,王艳军.论文作者将栏目名称误认为期刊名称的现象及其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0,(3):221-222.
[4]杨春.平等与发展:女性高等教育[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3,(3):83-87.
[5]杨金华.论后现代主义与信仰虚无主义[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1-6.
[6]李丽.浅谈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64-365.
[7]赵磊,吴文智.本土文化传承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2013,(9):26-31.
[8]曹小云,甘小明.“砍”字出现时代考[J].贺州学院学报,2013,(2),64-67.
[9]闫弘宇.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社会化[J].兰州学刊,2013,(8):170-173.
[10]孙刚.论贾柯梅蒂的视觉追问[J].凯里学院学报,2010,(1):133-135.
[11]蔡浩仪,姜大伟.实际汇率、汇率预期偏差与贸易余额[J].经济经纬,2013,(6):156-161.
[12]顾慕娴.论当代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16.
[13]李辉,杨忠钦,宫晓慧.我国FDI产业政策演变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1):1-5.
[14]李倩,张蓉.当代大学生孝道认知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84-86.
[15]王学青.学术之忧,评价之忧:社科类学术期刊引文著录错误调查[J].出版科学,2014,(2):44-48.
[16]牛怀岗.学术论文要科学合理有效地标引参考文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2):88-90.
【责任编辑 曹 静】
Analysis on the Information Distortion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 in Academic Papers
HUANG Zhi-xue,JIANG Chou-yuan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ning 530003,China)
The bibliographic reference at the end of academic papers has the functions of presenting research background,expressing gratitude and quoting authors in the same vein.At the same time,it is a profile of author's research attitude.At present, errors in bibliographic reference frequently appear in some academic periodicals,and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information distortion of publishing description.To change this situation,we must motivate authors and editors to consciously and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verification of bibliography;make full us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facilities to improve error correction efficiency;and guide authors to cultivate correct activities of recording bibliographic reference.
bibliography;publishing;information distortion;editor;record
G232
A
1009-5128(2014)15-0061-05
0 引言
2014-06-03
黄知学(1964—),男,广西桂林人,广西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编辑学研究;蒋椆媛(1963—), 女,广西全州人,广西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学研究.
一篇公开刊载的学术论文,无论是正文论述内容还是文末所列的参考文献,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参考文献的著录,不仅反映作者该篇文章的研究线索、承续归誉,且能嘉惠同道,同时,也是作者治学态度的一个缩影.因此,对参考文献的著录也应像论文的正文部分一样,一丝不苟.但当下有些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对正文写作颇用功力,而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却往往粗枝大叶,不以为意,错舛失真现象仍比较常见,并且是多方面的.有多位论者已从不同侧面对其错失原因及纠防对策作了论述[1-3],在此,笔者试从参考文献出版项著录失真的角度做一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