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平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鹰潭供电公司 江西 335001)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成为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智慧电网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的典型之一,在电网的各个应用环节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物联网技术给电网的运营与维护带来了诸多的应用便利和管理效能,但是由于物联网技术存在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网系统的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此,在未来智慧电网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如何保障电网数据信息安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应用,其主要特征体现在“物物相连”,即网络中的各个物理实体通过相应的通信链路组成的一个可交互信息的通信网络。然而,与其他网络一样,该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在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获取、传输、存储、交换等各个信息处理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着被监听、盗用、欺骗、窜改、伪造等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充分考虑物联网技术框架体系架构的特点,梳理智慧电网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从电网终端设备感知层、网络数据通信层、数据应用与管理层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其信息安全体系。
该层的关键设备是各类型的智能传感终端设备。这些传感设备利用自组织传感网络技术的优势,有效感知并获取其监测覆盖范围内的被监测对象信息,再按照相应的网络协议将数据上传。受制于传感网络在网络拓扑结构、数据计算与存储能力、能源供应需求以及数据传输易受外界链路干扰等实践应用中的缺点,感知层的信息安全机制面临着诸多挑战。
该层主要完成数据信息上传和控制信息下发,即将感知层所获取的监测信息上传到数据应用与管理层,数据应用与管理层的管理控制信息下发给各个终端感知设备,实现各类属性信息的上传下达。对于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其网络中的设备也面临信息安全问题,包括匿名接入、欺骗、克隆、窃听、身份假冒等因素。
作为智慧电网的应用服务层,该层的信息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一方面,该层结构存储了大量的基础应用数据,为上层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其数据的准备性和可靠性对整个智慧网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该层结构的数据信息处理和业务管理控制策略对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企业内部风险、计算机病毒、系统漏洞等因素。
物联网促进了电力网络中的信息沟通,提高了电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但也必须面对由此带来的电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其信息安全问题需要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技术保障、管理策略等方面入手来解决。
物联网本身就具备开放性、异构性和兼容性的特点,由此造成该环境下的电网信息安全问题频发,这显示出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和不健全[2]。据此,应该结合国家信息安全的有关政策和立法,建立与电网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框架、业务规范、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人员配置和安全责任制,以此完善现有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整个电网防范信息安全破坏的能力。
现有的技术保障措施主要有身份认证、数据认证、访问控制、防御攻击检测、信息加密、信息隐藏、数据备份等[3]。从实践上看,各种技术措施具有自身的应用特点和优势。企业在构建适应本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时,应该合理考虑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建立应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保障机制,加强电网信息安全的技术防控。同时,电网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部门也应该紧密跟踪国际领域里的新模式、技术和方法,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特点,加大信息安全技术的投入,不断更新现有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以提升电网企业信息安全的技术水平。
电网企业员工作为整个企业的管理运行主体,在整个电网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为了切实做好智慧电网的信息安全,需要加强对整个企业员工在信息安全专业知识的普及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训,强化他们的意识和专业技能。按照具体工作岗位的信息安全工作需要,应该有计划、有层次的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细则、技术措施等信息安全教育。尤其是针对处于关键岗位的员工,应该切实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性的培训学习,使其获得本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电网的整体信息安全水平。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推动了电网的信息化、智能化,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发展成果,但其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电力网络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安全关乎整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本文简要探讨了网络结构中的信息安全体系,在此基础上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技术、管理策略等方面总结和分析了电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
[1]龚钢军,孙毅,蔡明明,等.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与应用方案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20):52-58.
[2]陈新平,徐广印,王振锋.物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01):196-199.
[3]杨润佳.对电力企业系统中对信息安全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