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中药康复治疗

2014-03-20 19:34:03章新奇章新明
癌症康复 2014年2期
关键词:仙鹤草性味莪术

□ 章新奇 章新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中药康复治疗

□ 章新奇 章新明

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中度、重度不典型细胞增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由于胃酸分泌缺乏,胃排空时间延长,为致病菌或致癌物质的接触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致使病人常会集中表现胃部各种痛、胀等不适症状,尤其是伴有胃黏膜糜烂者极易发生消化道出血、黑便史。长此以往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从而出现全身衰弱、疲惫气短、神情淡漠等临床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痞满”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洁、情志不舒、劳倦内伤、妄作妄为、不良嗜好、感受外邪所致,肝郁化火、肝气犯胃、脾胃虚弱、元气大伤、食积痰结、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久而久之邪毒入胃络而气滞血淤,“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淤”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胃气”的盛衰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胃为后天之根”,“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主受纳”说的是“胃受水谷”依赖于“胃气”的推动,如果胃气升降功能失和,那么脾主运化的功能自然就会受阻。这是因为“脾乃后天之本”,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共同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

脾胃功能如此重要,所以才有“脾胃为元气之本”一说,而元气是生命的动力,又是先天之气,因此中医十分注重护养元气、保养胃气,原因就在于此。《黄帝内经》中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中记载:“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记载:“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都阐述脾胃运化功能的健康,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半是病程迁延,临床常见症候如下所述:

1.肝气犯胃证:患者常表现为胃脘胀满、郁闷烦躁、胃脘胀痛或痛串两胁、恶心嗳气、嘈杂泛酸、食欲不振或伴胆汁反流。临床上对这类患者常选择一些疏肝和胃、理气消胀功效的中药及药膳调理。

2.淤血停滞证:患者常表现为胃脘疼痛,痛有定处,不喜按或伴有针刺样痛, 食后疼痛加重,或见呕血、黑便史。临床上对这类患者常选择活血化淤、理气止痛功效的中药及药膳调理。

3.脾胃气虚证: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纳少便溏、四肢倦怠、久泻脱肛、胃脘隐痛,饥饿时加重,痛点固定、喜按或喜暖、食后脘闷。临床上对这类患者常选择补益脾气、健胃和中的中药及药膳调理。

4.胃阴亏虚证:患者常表现为形体消瘦、胃脘隐隐灼热疼痛,口干舌燥、胃脘痞胀、嘈杂似饥、杳不思谷、稍食即胀、干呕恶心、大便秘结。临床上对这类患者常选择益气养阴、养胃生津的中药及药膳调理。

下面推荐一些健脾和胃、疏肝养胃、可保护胃黏膜屏障功能,促使病变组织修复,改善缓解局部症状的中药、方剂及膳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康复是大有益处的。

鸡内金:性味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为血肉有情之品,有较强的消食化积、健运脾胃的功效。病情较轻者,单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可配伍山楂、麦芽、青皮等同用。本品还能通淋化石,可治砂石淋证及胆结石等。《本经》中记载:“主泄利”,《本草纲目》中记载:“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临床资料报道,本品含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以及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等。口服鸡内金粉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提高,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煎服3g ~ 10g;研末服1.5g ~ 3g。研末用效果比煎剂好。

太子参:性味甘、微苦、平,归脾、肺经。本品能益脾气、养胃阴,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本品能益气生津,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失眠、虚热汗多。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本草再新》中记载:“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饮片新参》中记载:“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惊。”临床研究报道,其块根含太子参多糖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煎服10g ~ 30g。

仙鹤草:性味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本品味涩收敛而性平,具有收敛止血作用,无论属热属寒均可用之。用于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本品又能消积止痢、补虚健脾,故对血痢及久病泻痢、小儿疳积尤宜。本品有补虚强壮之功,用于脱力劳伤、神倦乏力、面色萎黄证。《滇南本草》中记载:“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本草纲目拾遗》引葛祖方中记载:“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吐血各病,翻胃噎嗝,疟疾,喉痹,闪挫,肠风下血,崩痢,食积,黄疸,疔肿痈疽,肺痈,乳痈,痔肿。”

临床研究报道:本品含仙鹤草素、仙鹤草酚、仙鹤草内酯、仙鹤草醇、鞣质及挥发油、维生素C、K等。仙鹤草素早期报道有促凝血作用,近来报道有抗凝作用;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能调整心率,降低血糖等,又能用于全血细胞减少的治疗。煎服10g ~ 15g,大剂量可用30g ~ 60g。

莪术: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本品辛散、苦泄、温通,既能破血逐淤,又能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淤的癥瘕积聚及心腹淤痛。本品消积不仅能消血淤癥积,同时又能破气消食积,用于食积脘腹胀痛。《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淤血,治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本草图经》中记载:“今医家治积聚诸气为重要之药。与荆三棱同用之良。”临床研究报道:本品含挥发油莪术酮、莪术烯、姜黄素等主要成分。近年又从挥发油中分离出抗癌有效成分莪术醇、莪术双酮,除直接作用外还可使宿主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而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积,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对消化道能兴奋胃肠平滑肌。10g ~ 15g水煎服。

枳实: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本品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行气化痰,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热结便秘、腹痞胀痛,用于痰滞胸脘痞满、胸痹结胸,治胸阳不振、痰阻胸痹、心下痞满、食欲不振。

此外,本品尚可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证,可与补气升阳药同用以增疗效。《本经》中记载:“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别录》中记载:“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临床研究报道:枳实能缓解乙酰胆碱或氯化钡所致的小肠痉挛。枳实、枳壳煎剂或酊剂静脉注射对动物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枳实注射液静脉注射能增加冠脉和脑、肾血流量,降低脑、肾血管阻力。枳实能使胆囊收缩,奥迪氏括约肌张力增强,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及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煎服10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较平和。

木香:性味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善通行脾胃之滞气,为行气止痛之要药,用于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本品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理肝胆,用于腹痛、胁痛、黄疸,故可用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而致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用于治疗胆石症、胆绞痛亦有一定疗效。

《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安胎。”《本草纲目》中记载:“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临床研究报道:云木香含挥发油、木香碱。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松弛气管平滑肌及抑制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多种真菌的作用。有利尿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煎服10g。

佛手: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本品辛行苦泄,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于肝郁胸胁胀痛,肝胃气痛。本品有行气导滞、调和脾胃之功,常用于脾胃气滞证。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呕恶食少。本品既可燥湿化痰,又能疏肝理气,用于久咳痰多、胸闷胁痛。《本草纲目》中记载:“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本草便读》中记载:“理气快膈,惟肝脾气滞者宜之。”

临床研究报道:本品含柠檬油素及微量香叶木甙和橙皮甙。佛手醇提取物对肠道平滑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的解痉作用,有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高浓度时抑制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降低血压,延长小鼠存活时间,保护实验性心肌缺血。佛手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其煎剂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煎服10g。

绿萼梅:性味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本品芳香行气,有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之功。常用于肝胃气滞之胁胀痛、脘腹痞痛、嗳气纳呆。本品能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百花镜》:开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饮片新参》中记载:“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煎服3g ~ 6g。

临床研究报道: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醛、异丁香油粉、苯甲酸等。

下面介绍一些实用方剂及药膳。

方剂一:疏肝和胃,理气消胀方

方药:炙柴胡10g,炒枳实10g,炒白芍10g,佛手10g,陈皮10g,炙香附10g,莪术15g,郁金10g,蒲公英20g,炒栀子10g,玫瑰花10g,川楝子10g。

适合肝气犯胃证(前面已详述)。

煎服方法:水煎服,早晚各250ml。

方剂二: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方

方药: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法半夏10g,元胡10g,炒白术10g,莪术15g,三棱10g,炒内金10g,三七粉1.5g,佛手10g,焦槟榔10g(消积导滞),煨木香10g。

适合淤血停滞证(前面已详述)。

煎服方法:水煎服,早晚各250ml。

方剂三:补益脾气,健胃和中方

方药:太子参15g,生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炒山药10g,法半夏15g,高良姜10g,莪术15g,芡实10g,佛手10g,炙甘草6g,仙鹤草15g。

适合脾胃气虚证(前面已详述)。

煎服方法:水煎服,早晚各250ml。

方剂四:益气养胃,养阴生津方

方药:太子参15g,北沙参15g,石斛10g,乌梅10g,生地30g,绿萼梅10g,麦冬10g,木瓜12g,莪术10g,木香10g,丹皮10g,焦三仙30g,火麻仁15g,仙鹤草15g。

适合胃阴虚证(前面已详述)。

煎服方法:水煎服,早晚各250ml。

绿萼梅粳米粥

绿萼梅10g,香橼皮10g,玫瑰花10g,陈皮10g,粳米适量。

烹饪方法:将绿萼梅、香橼皮、玫瑰花、陈皮加水煮沸,去渣留汁,放入粳米内同煮,粥煮好后日服2次。

适合肝气犯胃证。

三七红枣花生山楂粳米粥

生三七6g,花生30g,红枣(去核)15g,生山楂10g,与大米煎煮成粥,早晚分服。

适合淤血停滞证。

龙眼莲子山药粳米粥

龙眼肉30g,莲子肉(去芯)15g,山药15g,炙黄芪20g。

烹饪方法:将炙黄芪加水煮10分钟后去渣留汁,与龙眼肉、莲子肉、山药、粳米同煮,粥煮好后日服2次。

适合脾胃虚弱证。

洋参荷叶乌麦阿胶粳米粥

鲜荷叶50g,麦冬15g,乌梅10g,西洋参10小片,阿胶粉5g。

烹饪方法:将荷叶、麦冬、乌梅水煎10—15分钟后去渣留汁,加粳米,粥煮好后放入西洋参片、阿胶粉,充分搅匀即可食用,早晚分服。

适合胃阴虚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病机较为复杂,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贵在坚持。一般以6个月为一疗程,待症状改善后仍要坚持中医药治疗,必要时每年定期复查胃镜。应注意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油炸烧烤食物,不要追求饱腹感,适度保持饥饿感。所谓“饮食有节”是“度百岁乃去”的重要法则。此外还要护胃防寒保暖。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这类患者以中医药和食疗的综合调理,可盼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仙鹤草性味莪术
仙鹤草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仙鹤草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吉林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2-13 18:56:18
重用仙鹤草治眩晕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2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4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2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05
仙鹤草的妙用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