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康复治疗
——《癌症康复》 杂志编委访谈 (四)
编前:在2013年的4.15抗癌活动周上,《癌症康复》杂志主编李萍萍教授,副主编申文江教授、刘端祺教授和纪小龙教授应邀做客央视网健康台的《健康有约》栏目,谈论“癌症的康复治疗”的话题。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会经历放射治疗、化疗及手术治疗等,治疗过程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副作用。四位专家在访谈节目中解答了患者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副作用,让虚弱的身体如何进行康复。《癌症康复》杂志连载访谈内容,希望能够给广大的癌症患者带来一些帮助。
(接上期)
主持人:是不是我可以这样理解,放疗和化疗可以让我们的癌症患者生存得时间更长,而中医的治疗可以让我们的患者活得更好,两者结合就是让我们的癌症患者既可以活得时间长,又可以活得质量很高,活得很好,可以这样理解吗?
李教授: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使能治愈的肿瘤尽量治,特别是早期的病人。如果是中晚期的达不到治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提高他的生存质量,延长他的生存时间。
主持人: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放射治疗和化疗同样都是治疗癌症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同样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副作用,到底是放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毒副作用大,还是化疗给患者带来的毒副作用大呢?
刘教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和病人的病情有关系,应该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但是因为对细胞都有毒性作用,所以它反应的性质和表现还是很接近的。病人现在化疗比过去舒服多了,恶心、呕吐症状也轻多了,血细胞下降的也有升白药了,皮肤损伤也有药物防治了,包括抵御放疗副作用的一些口服药物也出现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这种病情的恢复也是一直在帮助我们的患者。
刘教授:对,总体来说人类在跟癌症做斗争中经过不断地探索,有一些成绩,但还不是很理想。有一些人很乐观,认为本世纪多少年内就能消灭癌症,我不抱乐观的态度。
主持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治疗方法,医疗水平不断地在发展,我们的癌症患者有一些还是不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呢?纪教授,您来为我们解答一下。
纪教授:肿瘤分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怎么区分呢?两个要点,恶性肿瘤的细胞只要给它营养,它可以一代一代不停地生长繁殖,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只要给它营养它就一直长下去,看你的营养能不能供得上。我们说良性肿瘤长到第几代,长到最高,它再也不长了,只能这么大了。所以这是第一个区别,只要给它营养,恶性细胞可以无限地生长。
如果只是这一点还好办,肿瘤不管长在哪个地方,只要射线对准照射就可以。所以无限生长是恶性和良性的第一个区别点。真对这一点,我们要解决还是有办法的,像割韭菜一样,长起来再割掉就行了。
恶性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会扩散,良性肿瘤在子宫上长一个平滑肌瘤,它永远在子宫,不会跑。而恶性肿瘤会扩散,用放射线照射,癌细胞可以全部死亡,肺上癌细胞杀死了,它会跑到脑子,病人颅内长了很多的肿瘤,所以病人还会死。良性肿瘤不会转移,恶性肿瘤会转移。对于扩散到全身的癌病灶,手术和放疗都是局部治疗,显得力不从心。
用化疗时,敏感的癌细胞会被药杀死,剩下的癌细胞可能产生耐药,必须换新药。所以我们对癌症的各种治疗方法是在此涨彼消的动态平衡中,癌细胞在变,我们的治疗方法也在变。所以我认为李教授从中医药的角度,整个改变治疗环境,让癌细胞没有生长的土壤,这个路子才是可取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抗癌的战役当中它们是魔,魔高一尺,我们就要道高一丈。这场战役真的是非常难打,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刚刚提到的毒副作用都不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往往在治疗过程当中出现的癌痛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一种疼痛。刘教授,想请教您一下,像这样的癌症患者应该怎么办呢?
刘教授:癌痛是癌症病人最普遍出现也是最痛苦的一个头号症状,有人统计过,大概到晚期的病人有80%~90%都经历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疼痛,最严重的可以辗转难眠,非常严重。轻的也就是白天醒了以后,马上就想到自己是癌症患者,某个地方特别痛。所以国际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把癌痛作为康复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1982至1986年期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了很多专家,围绕这个专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确定了很著名的“三阶梯止痛原则”。“三阶梯止痛原则”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很多的变化,但它的基本原则没有变。
第一条就是人文关怀精神,让病人不能再疼了,而且在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的世界疼痛大会上通过文件专门说明,让病人无痛,而且特别是病人处于无痛状态是人的五大生命体征之一,我们人都有呼吸、脉搏、血压、体温,这是固有的四大体征,现在又有第五个体征,就是生下来没有疼痛,这就把人类对于疼痛的认识提高到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另外一个是让癌症病人无疼痛作为人权的重要内容,也是作为各国政府非常重要的任务,提高到政府的执政内容和医生的职业道德。具体的方法特别强调了阿片类药物的作用,以吗啡药为代表,还包括羟考酮、芬太尼等药都是从罂粟花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止痛物质。
由于中国是惟一一个因为鸦片打过仗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民族对于吗啡有厌恶心理,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看到吗啡是止痛之友,特别是止癌痛之友,而且现在从特别剧烈的疼痛到比较轻的疼痛都使用吗啡,甚至一些良性常见病当中也用吗啡。过去所谓对智力、对于成瘾的顾虑,事实证明是多余的,但是要严格管理吗啡,如果到了不法分子的手里也不得了。在医学范围里面是提倡使用的,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癌症病人不应忍痛,应该用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来止痛。
(未完待续)
《癌症康复》杂志主编、副主编在健康访谈节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