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富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00)
中药专业产学结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易生富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00)
通过市场、行业需求调查确定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以专业方向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特点实施不同理论及实践教学方法,全面开展产学结合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
中药专业;专业方向;产学结合
产学结合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率和学校声誉等。
中药专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广泛,如制药、中药材种植与加工、药品流通、药品使用、药品监督与管理等,这些行业或部门对药学知识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
本科层次的中药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系统专业基本理论及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研究型与应用型中药人才。专科层次的中药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够用,注重实践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本科层次培养宽口径人才,专科层次培养专门化人才。
2005年,我们面向湖北、湖南两省进行了一次中药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48份,回收210份,涉及药品营销(占44%)、制药(占39%)、医疗(占12%)等行业的营销(45%)、生产(35%)、管理(8%)、研发(7%)等岗位。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查,预测近期乃至未来10年中药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确定我校中药专业的培养方向——中药制药方向和药品营销方向。
突出一种模式、两个时期、3条原则、四大模块。
一种模式,即“1.5+1+0.5”模式。“1.5”,即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与实验的时间为一年半;“1”,即在学校教室、模拟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交替进行理论教学与临岗实训的时间为一年;“0.5”,即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的时间为半年。实践教学采用“校内实验→临岗实训→顶岗实习”模式。
两个时期,即前期趋同与后期分化。前期充分考虑中药制药方向和医药营销方向以外的行业需求及两个方向的内在联系,两个专业方向的公共专业课内容基本涵盖了药学行业所需的知识。后期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细化专业课程结构,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高职高专教育理念。
3条原则,即有效需求原则、公共课“必需”与基础课“够用”原则、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同等重要原则。
有效需求原则。在充分分析中药制药行业和医药营销行业的实际需求后,分解细化培养目标,明确各专业方向学生面对的具体岗位工作,以此设定课程,对关系不紧密的课程,减少学时或取消。
公共课“必需”与基础课“够用”原则。在总体压缩课时的前提下,压缩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学、中药方剂学等传统学科课时,结合专业方向,增设药物制备工程及车间工艺设计、中药制药工艺与设备、医药消费者行为学、药品营销技巧等课程。
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同等重要原则。为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特别增设了中药制药综合实训和药品营销综合实训两门专业实践课。随着中药专业领域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知识不断增多,我们及时调整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教学时数,使各门课程组成一个科学的体系,做到每门课程内容分配合理,讲授重点突出、课程特点明显。对各主要课程都涉及的重要内容,请知名专家以讲座形式将有关知识串连起来,讲深讲透,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又能体现各门课程的有机结合。
四大模块:公共课模块、基础课模块、公共专业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
公共课模块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体育、药事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药物数学基础等课程。
基础课模块主要有中医药学基础、药理学基础、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拉丁文等课程。
公共专业课模块主要有中药化学、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鉴定技术、医药市场营销技术等课程。
专业方向课模块主要有中药制药工艺与车间工艺设计、中药制剂质量分析、药物制备工程与设备、GMP基础、中药制药综合实训;中药资源与商品、医药消费者行为、医药广告实务、药物经济与信息应用、药品营销技巧、GSP基础、医药营销综合实训等课程。
突出一个目标、两条主线、3种能力、4个对口。
一个目标:把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作为最终目标。
两条主线:始终贯彻素质教育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两条主线。
3种能力:通过基础课实验、专业课专项技能训练、临床顶岗实习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个对口:基础课与专业课对口,专业知识与应用对口,实践技能与职业岗位对口,实训实习与就业对口(实验→临岗实训→顶岗实习→就业)。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空前激烈的21世纪,产学结合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学结合教学重点在教学,应将其渗透到教育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各方面。
4.1 校内外理论教学基地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衔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高规格应用型技术人才,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特点,中药专业在校内外与多家企业共建了专业理论教学基地与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①“GMP”模拟固体制剂车间,完全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实践教学,学生在充满企业文化氛围的培训中心接受实践训练;②“GSP”模拟药房,分4个功能区:中药饮片区、处方药区、非处方药区(药品超市——非处方药、保健品、医疗器械)、中药文化区,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中药调剂知识(如饮片存放要求、调剂程序及注意事项等),熟悉国家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及具体实施,感受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从而激发学习热情;③中药标本制作及作品展示厅,让学生感受自己动手制作标本的乐趣和产品制作成功的喜悦;④筹划建设集教学、科研、园林、美化、休闲于一体,充分体现药用植物生长习性、特性和共性的药用植物园。
(2)校外:中药专业与湖北东信药业、湖北华瑞达药业等6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实践教学基地设有教学部、教室、实训场地等,教学部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安排兼职教师教学。每年都有中药专业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专业课学习、临岗实训与顶岗实习。
4.2 理论与实践教学推行“1.5+1+0.5”模式
(1)学校按课程内容在校内建设实验室或技能培训中心,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实践教学,学生在充满企业文化氛围的培训中心接受实践训练。主要涉及的课程有: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等。教学时间为一年半。
(2)学校与实训基地交替上课。如一月在校内上理论课,一月在企业现场教学。主要涉及的课程有:药物制备工程与设备、中药制药工艺与车间工艺设计、医药消费者行为、医药广告实务、药品营销技巧、药物经济与信息应用、中药资源与商品。教学时间为一年。
(3)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全部在实训基地。涉及的课程有:中药制药技术综合实训、药品营销综合实训等。教学时间为半年。
4.3 校企合作的3个突破
(1)面向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我校利用自身优势,不仅对在校生进行培养和培训,也与社会、行业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师资、教学条件和教材优势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2)为企业进行技术攻关与项目推广。利用学校人才与技术集中的优势,派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开发,跟踪最新技术进展,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我校中药专业教师团队依托中药行业与企业合作,主持、参与了“通降胃灵Ⅰ号片治疗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临床与实验研究”等6项省级重大科研课题。
(3)校企人员互聘。近年来,我校中药专业在校企人员互聘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聘请了荆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任药师刘朝胜、湖北东信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田立智等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或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多家企业聘请了我校教师担任名誉董事、技术总监、工程师,这对提高中药专业教学质量和企业服务质量起到巨大作用,实现共赢。
4.4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以庐山药用植物园为社会实践基地,以药用植物学为主线,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药物识别→药物采集→感受大自然→院校间交流→标本制作等环节中学习中药学知识,2004—2007年连续4年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5部门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06年笔者也被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这一活动带动了我校药用植物园的建设,带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荆州古城墙一带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课题已被我校立项。
4.5 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了解企业文化
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生产经营,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成才,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娱乐,在成功中获得喜悦,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G420
A
1671-1246(2014)23-0016-02
湖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中药学专业开展‘专业方向+课程’模式产学结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060403)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