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艳
(四川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翻译对等”一直是翻译领域核心而又充满争议的概念。德国翻译学家 Werner Koller在他的论著中讲到,翻译对等的实现是通过源语和目标语词汇之间外延意义对等、内涵意义对等、语境意义对等、语用意义对等和形式对等来实现的。[1]可见,词汇的意义单位被扩展了。这种观点与语料库语言学家Sinclair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交际过程中的意义单位不是单个的词,而是大于单词的、具有短语性质的词语序列,此即扩展意义单位。扩展意义单位由5个要素构成:节点词、词语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和语义韵。”[2]两者都说明了扩展意义的词汇不是独立的,而是连续的意义,对于翻译和交际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语料库的方法,从扩展意义单位的视角下研究词汇对等,能为翻译对等的实现和概念清晰化提供帮助。
学生英语写作中往往把“我想”“我考虑”“我认为”翻译为“I think”,很少用到“consider”。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对应程度?本文选择研究“consider”“think”和其在汉语中的典型词汇对应关系,理清这一问题的同时,研究翻译对等的实现条件。
国外学者如Sardinha、Tognini-Bonelli、Xiao &McEnery、Williams已开始了基于可比语料库考察翻译对等形式构成要素的研究,认为在形式上,翻译对等词有差异。[3]国内,卫乃兴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对应意义单位研究”硕果累累,研究了扩展意义单位5要素的方方面面,突破了传统的以语法为出发点判断语义对应的藩篱,为翻译对等的研究开拓了视野。本文从学生习作中发现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希望为翻译对等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consider”“think”各自与“认为”“考虑”的对应关系如何?2)源语和目标语中词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称为翻译对等?
本研究使用Babel平行语料库(The Babel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CLOB corpus 和TORCH 2009进行对比研究。它们在文本的时间、题材、容量等方面较接近。其中,平行语料库在句子层面对齐,用于确立“consider”和“think”典型的翻译对等词和验证其对应关系。本文所用语料库均是许家金博士提供的CQPweb在线语料库。
首先,翻译对等选择。Babel平行语料库中检索“consider”和“think”各自对应的翻译词汇,选择频数最大的两个作为可比语料库中检索对象。
其次,数据提取。在CLOB corpus和TORCH 2009中分别提取对应词汇的索引行,考察各自类联接、语义趋向和语义韵。
最后,对比分析。主要包括:“consider”与“认为”“考虑”的对应程度,“think”与“认为”“考虑”的对应程度,以及对应程度最高时的条件和特征。
在Babel平行语料库中检索“consider/considers/considered/considering”,共发现9项翻译对应词项:“认为”(16次),“考虑”(13次),“想想/想过/思考”(7次),“视为/看作”(5次),“注意”(1次),“设想”(1次),“从某角度来看”(1次),“想要”(1次)。由此,确定“consider”与“认为/考虑”为典型翻译对应词项。
以 同 样 的 方 式 检 索 think/thinks/thought/thinking,发现许多翻译对应项:思考的动作或行为(90次,包括“想一想”“想”“思考”“想到”“想起”“回想”),“认为”(69次),“(原)以为”(10次),“思维”(8次),“考虑”(6次),“觉得”(5次),“想要”(4次),“琢磨”(2次),“打算”(2次)等。由此,确定“think”与“想(思考的动作或行为)/认为”为典型翻译对应词项。
扩展意义单位的5要素中,类联接、词语搭配、语义趋向和语义韵是决定对应程度高低和翻译对等的核心要素。假设这4要素各占25%,下面的研究用量化的手段来判断词汇间的对应程度。
动词“CONSIDER”有多种类联接,主要包括(按占索引行总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1)“CONSIDER”+NP;与“CONSIDER”共现的NP主要表示中性语义,涉及社会保障、公共事务等人们所关注的、待解决的或不确定的事物,如medical reports,insurance,compensation,service,dignity;2)“CONSIDER”+S(分句);由“how,if,whether,that,what,who”引导的分句多表示未知的、尚未确定的中性语义,如“consider how the charging system can incentives customers to drain less rain water”;3)CONSIDER + PPH/NP + ADJ/NP; 与CONSIDER共现的形容词为表示重要、合适、需要等的积极 语义,如 important,necessary,normal,appropriate;4)CONSIDER+VVG;与CONSIDER共现的动词主要表示中性语义;5)(VM)+BE+CONSIDERED+NP/ADJ/as+NP.与CONSIDER共现的NP或ADJ具有积极的语义趋向,表示赞成和肯定的语义韵,如:success,classic study,adequate,advisable,attractive,essential,indispensable。
动词“认为”的类联接主要有:“认为”+陈述句分句。分句表示主语的观点、主张,既有肯定态度也有否定态度的语义韵,主要取决于动词“认为”前的修饰副词,构筑肯定态度的副词有:一直、一致、坚定地、肯定地、仍然、仍坚持、普遍,等;构筑否定态度的副词有:一厢情愿地、传统地、想当然地、捕风捉影地、错误地等。而动词CONSIDER之前更多的使用情态动词如“must,should,will,would,might”等,语气委婉,缓和表达态度的语气。
“考虑”的类联接主要有:1)“考虑”+NP。与其共现的名词主要有:建议、需要、情况、方面、手段、效益、战略、原因、影响、要求、因素、后果、发展、情形、问题、实力等。主要有两类语义范畴:表事实类的名词,如因素、后果、影响,都表示问题或坏的可能性的消极语义韵;表条件类的名词,如情况、方面、情形,形成中性语义趋向。2)“考虑”+分句。主要形成“考虑”+“如何”分句和“考虑”+“是否”分句,仅占到1.6%,表示中性语义。另外,“考虑”作为动词,常有表示积极语义的副词如充分、全面、综合等修饰,也常有类似情态动词的词如“应当”“必须”“需要”修饰。
由此得知,CONSIDER与“认为”“考虑”在类联接方面既有交叉也有不同。类联接CONSIDER+NP和“考虑”+NP相似,都具有中性语义的趋向,但语义韵不尽相同,而且“考虑”有表示不好的可能性的消极语义韵,具有25%的对应程度。CONSIDER+分句和“考虑”+分句类联接相同,共现搭配重叠,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相同,具有100%对应关系,可以看作翻译对等型式。CONSIDER+分句与“认为”+分句有共同的类联接,但是语义趋向和语义韵差异大,前者表示未知的意义中性语义趋向,无明显的肯定或赞成态度,而后者则表示主语的强烈观点,有肯定或否定的语义趋向,具有25%对应程度。
动词THINK主要的类联接有(按占索引行总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1)THINK+S(that引导的陈述句)。这类约占索引行总数的80%,主语约85%为第一人称,“that”从句表示自我强烈的观点和主观态度,具有中性语义趋向,从句中多含有“should,would,might”或“probably”等表示“可能”的情态词。2)THINK+about+NP/VVG/S。与THINK共现的NP具有中性语义,如:choice,change,situation,anything,something等;3)THINK+of+NP。与THINK共现的NP具有中性语义,如“way,explanation,example”等,表示一种可能的方式或建议,具有积极语义趋向,表现出明显的赞成语义韵。4)THINK+of+PPH+as+NP。如“think of her as my secret crush”和“think of himself as business philosopher”,与其共现的NP为中性语义。5)THINK+it+ADJ。与THINK共现的形容词多为表示建议、肯定的积极语义韵,如“necessary,possible,wiser”等。
表示思考行为或动作的“想”主要类联接有(按占索引行总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1)“想”+V+NP;这一类中与“想”共现的动词和名词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广泛,如“去读书、吃饭、听唠叨、学语言”等,都表示中性语义趋向,无明显表示肯定或否定态度的语义韵。2)“想”+陈述句分句。分句多表示肯定意味的判断,如“他想”“时间会证明一切的”。3)想(过)+NP。与“想”共现的名词表示中性语义,如“办法”“结婚”等。
由此可见,THINK与“想”“认为”在类联接和语义韵方面有交集。THINK+S与“认为”+S类联接相同,共现搭配虽不同,但都表示强烈的主观立场和观点,表示肯定态度或否定态度的语义韵,具有75%的对应程度。THINK+S与“想”+分句类联接相同,共现搭配无重叠,语义趋向相同,语义韵有交叉但不尽相同,具有50%的对应程度。THINK相比较“想”而言,积极语义趋向更明显,赞成、肯定态度语义韵更显明,而“想”多呈现中性语义,态度不明显。
从上面的分析得知,翻译对等往往没有绝对的对等,只有相对的对等或对应程度的高低。学生们通常简单地把英汉词汇对应起来,如“我想”=“I think”等等,显然是不尽可取的。要确定对应程度高的翻译对等词汇,就要从扩展意义单位的各个方面入手,看词汇间的类联接是否相似,语义趋向和语义韵是否趋于一致。如果英汉词汇的类联接完全相同,而且语义趋向和语义韵一致,那英汉词汇就是高度的对应关系,可以看作完全翻译对等;如果语义趋向和语义韵一致,但类联接不同(英汉分属不同语系,这种情况经常存在),也就是说词汇的外延意义、内涵意义、语境意义、语用义都趋于一致,那么英汉词汇也存在较高程度的对应关系,可以看作翻译对等词汇;如果语义趋向和语义韵都不同,类联接也不同,那么不能看作翻译对等词汇,要根据具体语境去定夺可否选用。语义趋向和语义韵是5要素中决定对应程度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判断是否是翻译对等词汇的最重要要素。
[1] WERNER K.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Theory[C]//Andrew Chesterman.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Helsinki:Oy Finn Lectura Ab.,1989:99-104.
[2] 卫乃兴.词语学要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07.
[3] 陆 军.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下的英汉翻译对等型式构成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