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教育维度
——以《一只贝》为例探析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落脚点

2014-03-20 09:43徐立焱罗浩波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落脚点珍珠价值观

徐立焱,罗浩波

(喀什师范学院 教育系,新疆 喀什 844006)

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教育维度
——以《一只贝》为例探析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落脚点

徐立焱,罗浩波

(喀什师范学院 教育系,新疆 喀什 844006)

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有效达到的关键。以语文教材中贾平凹《一只贝》的情感教育落脚点为例作探析,从恰当地诠释解读文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教师的语文素养等三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如何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

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文中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情感在智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应同认知教育一样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关键在于立足文本,找准情感教育的落脚点,即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向。本文以语文教学中《一只贝》情感教育落脚点探析为例,从文本、学生、教师三个角度分析如何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

一、《一只贝》情感教育落脚点探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选入了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文章讲述一只贝历经痛苦、磨难、忍耐后,没像其他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的贝壳,却孕育出一颗稀罕珍贵的珍珠的故事。故事内容并不难懂,但文本所呈现的情感教育落脚点却值得探讨。

在语文教学中,有人把“奉献精神”作为《一只贝》的情感教育落脚点,这是值得商榷的。

(一)情节推理上奉献精神站不住脚

立足文本,《一只贝》字里行间并未透露“一只贝”为有益于人而产生一颗美丽稀罕的大珍珠。“一只贝”产生的珍珠是被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们碰巧发现的。立足文本进行情节推理:“一只贝”在被海浪冲上沙滩滞留沙滩前就已产生珍珠。如果那群孩子们没有碰巧遇见这只“贝”,或者未在好奇心驱使下捡起“一只贝”产生的珍珠,这是有可能的。文中孩子们拿着闪光的“东西”去见大人,从孩子与大人对话可知,孩子们并不认识珍珠,不知珍珠的价值。可见“一只贝”产生的珍珠被捡起并彰显其价值只是个偶然。这样,“一只贝”滞留沙滩前产生的珍珠就缺乏奉献的对象,“一只贝”的奉献精神也无从谈起。语文教学中不能把偶然事件的结果当成必然事实,不能把“一只贝”产生的“珍珠”被人捡起并彰显其价值这一偶然事件称为“一只贝”的奉献精神,并作为情感教育落脚点来引导学生。由此,文本中“一只贝”产生珍珠并非为奉献,“一只贝”并不具有奉献精神。立足文本的情节推理,“一只贝”的奉献精神是站不住脚的。

(二)科学事实上奉献精神站不住脚

立足文本可知,“一只贝”产生的珍珠,其价值是经“大人们”确认后彰显的。这种价值标准是基于人的眼光判定的。对“一只贝”这个生命个体来说会是怎样的?文本中介绍了“一只贝”产生珍珠的过程:“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地,他说不出来。”可见“一只贝”产生珍珠的过程是承载着痛苦的,是“一只贝”经历生命个体面对肉体不适,克服肉体之痛的过程。“课文链接”上从科学角度介绍贝产生珍珠的原因,珍珠是贝为避免石子等带给自己的肉体痛苦而产生的,是贝采取的一种自保方式。珍珠的产生对贝来说只为减缓肉体不适、减轻生理病痛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贝产生珍珠是生命个体承受病痛之苦的过程,是生命个体本能地同苦难抗争的过程。如果把《一只贝》的情感教育落脚点定位在奉献精神上,就把贝的生理自保方式当作奉献举动,与“课文链接”中科学性解释相冲突,不仅显得牵强,且与学生生活中了解的科学事实相矛盾,致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错位。如果把奉献精神作为《一只贝》的情感教育落脚点,就会使学生忽视“一只贝”作为生命个体的事实,忽视“一只贝”克服肉体不适所经历的病痛之苦,进而使学生形成漠视其他生命个体存在的错误心态。

“一个不关心他人生命的社会,是可怕的。因为人们常常无意中制造出许多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命常常就是被侮辱,被歧视,甚至被践踏着。”[1]14-17把“一只贝”产生珍珠的痛苦称为“奉献精神”,作为《一只贝》的情感教育落脚点,就是把人的价值观念强行、粗暴地建立在其他生命个体之上。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严重影响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极易致使学生把自己的观念任意凌驾于其他生命个体之上,导致肆意践踏其他生命个体权利的观念孳生。

社会需要奉献精神。但把“奉献精神”定位为《一只贝》情感教育落脚点不仅显得过于牵强,且不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立足文本,《一只贝》的情感教育落脚点如何定位呢?

(三)《一只贝》情感教育的落脚点

首先,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文本开头便说:“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他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也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可见“一只贝”是作为平凡普通生命个体存在大海中的。“一只贝”的生命过程在文本开头得到了展现,为“一只贝”作为生命个体的形象做了铺垫,也奠定了全文“一只贝”作为生命个体的情感基调。“一只贝”是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从贝产生珍珠的科学解释看,珍珠是贝体内病理现象的产物。贝产生珍珠是生命个体克服肉体痛苦作抗争的过程。珍珠是生命个体“一只贝”与痛苦抗争的结晶与见证。立足生命个体角度,拉近学生与贝之间的情感距离,建立人和贝同为生命个体的平等。基于此,学生才能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到“一只贝”作为生命个体所遭受的一切,才能体会到“一只贝”作为生命个体产生珍珠的痛楚经历。尊重生命才会珍爱生命!《一只贝》文本情感教育,应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其次,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苦难的态度。从《一只贝》文本出发,面对苦难的态度可从两个角度诠释:一是树立尊重承受苦难生命个体的意识。“一只贝”是承载着苦难的生命个体。它承受了其他贝未承受的肉体苦难,且自始至终与肉体痛苦抗争。“多稀罕一颗大珍珠!”就是这抗争的结晶!更是“一只贝”与肉体苦难抗争的最好见证!对生命个体而言,承受苦难实属不幸,令我们心生恻隐,而承受苦难并与苦难不懈抗争则更令我们肃然起敬。文本结尾处大人们感叹:“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可怜”正道出我们对作为承受苦难的生命个体“一只贝”的怜悯。“可敬”表达了我们对作为生命个体的“一只贝”与苦难抗争产生珍珠的尊敬。立足文本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中,我们应怎样面对身边承受苦难的生命个体呢?面对身体残疾而积极乐观生活的人、面对承受苦难折磨并与苦难不懈抗争的生命个体,我们唯有报以发自内心的尊敬!让学生明白健全人遭受的生活痛苦在身体残疾者身上是要放大许多倍的!苦难和快乐的分担一样,都是会增值的。同作为生命个体的我们,虽不能帮他们分担苦难,但对他们报以诚挚的尊重,不使承受苦难的肉体再增加“心灵”的负担,这是我们能做的!立足文本教学中,要在学生心中播下尊重承受苦难生命个体意识的“种子”,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承受苦难生命个体的意识。二是树立正视苦难并与苦难抗争的态度。文本中“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然而一颗石子改变了“一只贝”的命运。面对一颗钻进他壳内的石子,“那是个十分坚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但他默默的,他说不出来”。于是遭受苦难的“一只贝”产生了“多稀罕一颗大珍珠”!这是“一只贝”与苦难不懈抗争的见证。正是与苦难作抗争,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这一切都体现着“一只贝”在不断地与苦难作着抗争。珍珠就是与苦难抗争的“结晶”。在《一只贝》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任何生命个体都不愿意承受苦难,但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路,现实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生活一帆风顺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我们不能逃避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视苦难,不断地与苦难抗争的态度,努力做生活的强者!

立足文本,《一只贝》情感教育的落脚点应定位于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重承受苦难的生命个体、树立正视苦难与苦难不懈抗争的正确人生态度。

二、如何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

从《一只贝》情感教育落脚点的探析可知,语文教学中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关键在于恰当地诠释解读文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丰富教师的语文素养。

(一)恰当地诠释解读文本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如何运用好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呢?关键在于立足教材,立足文本,合理地运用解读学知识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诠释解读。语文教学中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的确立基于对文本恰当地诠释解读。对文本恰当地诠释解读,首先要树立合理的文本观。“犹如观察的视线,对文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平视,不是仰视,也不是俯视。文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应多关照文本,少些架空分析,少些课外文献、音像资料、少些游戏。”[2]文本《一只贝》情感教育落脚点的确立,坚持立足于文本,多关照文本,避免架空分析文本而产生以奉献精神作为情感教育落脚点的做法。合理的文本观是文本恰当诠释解读的基础,有利于摒弃“非文本”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喧宾夺主的情况,使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位。这也是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的基础。其次要有文本的语文意识。恰当地诠释解读文本,要立足于教材中选定的作者写成的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并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进行恰当的诠释解读,以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语文教学中“语文课要有文本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师要用语文的头脑思考语文教学现象,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用语文的标准评价语文教学效果”。[2]《一只贝》情感教育落脚点的确立,从语文教学角度上看,就是立足文本,用语文的意识寻求语文情感教育目标的恰当化、合理化。再次要注重文本解读的合情合理性。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这就要求注重文学形象的合情合理性。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形象的合情合理性仍是文本解读的关键。“读文学作品,不是简单地读出抽象思想,重要的是读出形象来。这种形象就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2]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不但要考虑价值本身,而且要考虑这个价值是在什么前提下得出来的”[2]。在《一只贝》的教学中,就是对文本反复推敲对比中努力寻求文本情感教育落脚点的最优化。可见语文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诠释解读是至关重要的。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教育落脚点,关键在对文本的解读,而文本解读的结果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文本解读结果,才易于学生接受,便于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情感教育要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就要立足文本,确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世界,他们会用这世界里的规则去度量文本的各个方面;学生有自己的思维语言,他们会用这语言去解读文本的各种问题;学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会用这方式去呈现文本中属于他们的发现。”[2]《一只贝》教学中情感教育落脚点的确立,坚持立足文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才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易于学生更好地将其融入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把文本教给学生,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学生的心灵去亲近文本,用学生的眼睛去发现文本中属于学生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2]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立足文本解读确立的正确情感教育落脚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东西。立足文本,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确立正确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才更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更易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进而促使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目标有效地达成。可见语文教学中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立足文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丰富教师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文本的把握者、解读者,是立足文本确立正确情感教育落脚点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眼下,在不少人眼里,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最容易当的,只要认识一些字,能读书,就可以了。一个不管什么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他学科不会教可以理解,如果连语文也不会教,那就不可思议了。”[3]这样,“中小学语文,已经被普遍误读成一门没有专业性的学科了,语文教师自然也被看做是最不需要专业能力的角色了”[3]。这种忽视语文教师专业化的现象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制约着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语文课堂“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把学生的思想逐步引向先进、崇高、深邃、缜密,这就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怎样引领,唯有先进引领先进、崇高引领崇高、深邃引领深邃,别无他法”[3]。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与诠释的质量,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教育落脚点的关键。一个语文素养匮乏的教师是不可能期望其在语文教学中真正立足于文本,更不要说对文本正确解读确立正确的情感教育落脚点。缺乏足够语文素养的老师是很难对文本情感教育落脚点有准确把握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是难以达成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对文本进行恰当诠释解读,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和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先决条件。丰富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能提高语文教师对文本诠释解读水平,促使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的确立,确保语文情感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可见,教学中语文教师确立正确的情感教育落脚点,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夯实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基础,形成专业特长基础,提升立足文本确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的能力。

综上所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由《一只贝》情感教育落脚点的探析可知,语文教学中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从文本、学生、教师三个角度出发,教师要分别在恰当地诠释解读文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教师的语文素养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1]许锡良.生命教育的难题与出路[C].黄旭,张文质主编.明日教育论坛总第42辑.生命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2]汪潮.试论文本解读的操作策略[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3):4-6.

[3]朱华贤.为什么语文教师似乎人人可当——理想语文教师专业特长的确切定位[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4):6-8.

Based on the Text to Establish the Right Emotional Dimension: Take “A Shellfish”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Emotional Education

XU Li-yan, LUO Hao-bo
( Education Department,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Kashgar 844006, Xinjiang, China )

In Chinese teaching, the effective achievemen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goals depends on the right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 orientation. The paper takes the writer Jia Pingwa’s “A shellfish ” in Chinese textbook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elaborates on how to establish the right emotions, attitudes,value orienta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roperly interpreting the text, contacting students real life, and enrichingteachers' Chinese literature attainment.

text; emotion; attitude; value

H193

A

1674-9200(2014)01-0114-04

(责任编辑 王光斌)

2013-11-01

徐立焱(1982-),男,河南南阳人,新疆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落脚点珍珠价值观
“小珍珠”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室内“跑酷”
为了喝到珍珠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理念在工艺流程中的落脚点
“种”珍珠真神奇
绿珍珠城(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