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颖,王建丽
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蒋颖,王建丽
糖尿病,2型;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效果
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而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医嘱符合的程度,如果患者行为与医嘱不符合时,即为不依从性[2]。在临床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不佳现象普遍存在,而依从性不佳又直接影响到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因此,笔者采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首次使用胰岛素,无心脑肾并发症,无认知障碍。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9例;年龄62~76岁,平均(66.1±4.7)岁;病程3~6年,平均(4.6±1.7)年。观察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60~74岁,平均(64.8±2.5)岁;病程4~7年,平均(4.3±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
1.2 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即采用口头的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教育,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运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患者进行全程个体化的教育。
1.2.1 评估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一《我对胰岛素的看法》[3],用于评估患者对胰岛素使用的认知上的问题。量表的主要内容为胰岛素的好处和使用障碍(认知、生活管理、态度、注射相关问题、不良反应及花费等6个方面)共27个条目组成(主表20个条目,副表7个条目)。采用Likert5分制,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中立=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评分越低,患者对胰岛素认知越低,使用障碍越大。
1.2.2 深入沟通,挖掘原因护士根据患者《我对胰岛素的看法》问卷中的各个问题,找到相应颜色的模块即相应问题的讲解资料及讨论要点,依靠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提问等形式进一步挖掘患者对胰岛素认识障碍真正的心结所在,并为患者提供科学和专业的讲解。
1.2.3 开展互动式教育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三《话说胰岛素》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图标协助说明糖尿病的病程进展及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帮助澄清患者在胰岛素认知及使用等方面的顾虑与担心。根据前面的问卷、沟通调查结果,确定教育的内容,可以组织3~5个存在相同问题的患者进行小组教育讨论。教育者边翻阅画册边进行讲解,引导患者参与讨论,每次解决1~2个问题,教育时间30 min左右。
1.2.4 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四《我的胰岛素治疗》在患者教育结束后由教育者填写,患者居家实施,包括患者的个性化胰岛素注射指导方案、个性化血糖监测方案及个体化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导等内容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胰岛素治疗教育方案。
1.3 评价方法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价:科室设计胰岛素相关知识问卷(共20题)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答对15题为达标,计算达标率。依从性效果评价:出院随访,根据患者对胰岛素接受程度分为完全依从:按医嘱用胰岛素治疗,在住院和门诊期间严格按医嘱用胰岛素和复诊;部分依从:不完全接受胰岛素治疗,不主动配合,门诊期间未严格按医嘱用胰岛素,自行增减胰岛素剂量或停用;不依从:未选择胰岛素治疗。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知识达标48例,达标率88.9%;对照组20例,达标率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129,<0.05)。观察组胰岛素治疗完全依从30例(55.6%),部分依从20例(37.0%),不依从4例(7.4%);对照组完全依从15例(27.8%),部分依从25例(46.3%),不依从14例(2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111,<0.05)。
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本研究中的老年患者对一些信息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质量均有明显的降低,对照组传统的填压式教育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患者表现为对宣教内容不理解及对宣教抵触。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是根据最新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调研结果创建的,是为中国患者量身定制的教育工具[4],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对话框架的模式,来协助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观察组应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填写《我对胰岛素看法》问卷,了解每位患者对胰岛素使用的担心和认知方面存在的障碍,再利用专业访谈手册与患者进一步沟通,探索患者胰岛素治疗障碍背后的原因,明确需要教育的内容,从最需要、最关心的内容讲起,将教育内容尽量浓缩。同时,本工具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或图表,协助说明2型糖尿病的病程进展及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胰岛素的作用以及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有利于观察组患者对宣教内容的理解。本研究中有10位老年患者因担心要自己注射胰岛素而拒绝使用胰岛素,护士及时提供胰岛素笔注射装置、注射模具及注射定位卡,耐心指导患者,帮助其增加注射的准确性和提高治疗的方便性,改变了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最终接受了胰岛素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糖尿病教育可以改变患者对胰岛素认识和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态度,显著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大多数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选择都是被动的,一旦病情改善后他们有可能不坚持规律使用胰岛素甚至放弃胰岛素治疗[5]。郭晓蕙[6]也提到我国50%~80%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不遵医嘱行为。
[1]王静.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新理念及起始治疗方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0,9(10):674-676.
[2]周达生,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5,15(2):27-29.
[3]孙子林,鞠昌萍,叶秀利.2011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3): 54-57.
[4]孙子林,鞠昌萍,叶秀利.2011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3):57.
[5]方芳,陈永红,陈劲松.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8):923-924.
[6]郭晓蕙.让胰岛素治疗的教育和管理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l,3(4):1-2.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4.078
R473.5
B
1671-0800(2014)04-04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