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海
(江西省永丰县中医院内科,永丰 331500)
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提高,多发生在中老年,焦虑和抑郁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并发症[1-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影响[3],传统观念多注重身体功能的恢复[4]。焦虑抑郁与心理健康、社会因素和自身的自信心等有关,临床大多用传统抗抑郁焦虑药如5-HT再摄取抑制剂,长期服用会有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5-6]。如何改善脑血管病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应引起综合医院的高度重视[7]。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医院综合干预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对脑血病后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从而探讨综合性医院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与研究,进一步指导临床。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所在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350例脑血管病患者 (排除已服用其他抗焦虑抑郁药物或镇静催眠药物患者)。其中男190例,女160例;平均年龄 (54±12)岁;出血性脑血管病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并发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综合干预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讲解心脑血管病相关知识及其康复意识,培养患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的饮食休息规律,鼓励其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可以采用轻松音乐、慢走等辅助治疗以针对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让其正确对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培养处理各种生活琐事的方法,增强其自信。入院后开始小剂量服用抗抑郁焦虑药。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g每天3次或帕罗西汀片20mg,每天1次。治疗两个月。对照组抗抑郁焦虑的常规药物。
1.3 评价工具与方法 汉密顿抑郁量表 (17项版本)评分8分以上即表现抑郁症状;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版本)包括躯体性和精神性焦虑2因子。总分<6分没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
根据HAMD评分治疗前后百分比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100%进行抑郁症状治疗效果的评价。基本治愈:≥80%;显效:≥50%~80%;好转:≥25%~50%;无效:<25%。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两组HAMD、HAMA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组别 n观察组 175 11.29±3.01 3.23±2.15对照组 175治疗阶段 HAMD HAMA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25±2.71 3.35±1.09 10.85±2.59 4.81±1.68 9.31±1.82 4.95±1.27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152例,显效12例,好转10例,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9.4%;对照组治愈134例,显效15例,好转24例,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8.9%,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脑血管病一般影响植物神经系统,产生头痛头晕、心悸、恶心、睡眠不足等不适反应,表现为焦虑抑郁症状。传统的抗焦虑抑郁药作用部位有限,只是作用于某一个环节或途径,而且产生副反应多,疗程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传统抗焦虑抑郁药的缺点。综合性医院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在使用少量抗抑郁焦虑药的同时更注重心理问题的疏导[8]。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各自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抑郁焦虑状态明显改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采用综合干预治疗对于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是早识别脑血管病后抑郁焦虑的临床特点,再制定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法。
[1]刘永珍,于逢春,尹静.北京某二级医院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的现状调查[J].心身医学,2009,23(7):474-475.
[2]李东芳,陈英杰,张绪欣,等.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1,9(12):1449-1450.
[3]朱春丽,张兆辉,黄显雄.综合干预对潜江地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039-1040.
[4]焦黎明,刘建峰.经络氧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J].光明中医,2012,27(6):1170-1171.
[5]刘永珍,于逢春,尹静,等.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与血一碳代谢成分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刊,2008,43(11):40-42.
[6]孙健,徐俊冕,叶维菲.220例晚期妊娠孕妇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2):108-109.
[7]李富军,李杨,王立新,等.焦虑抑郁状态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71-1173.
[8]彭旭,屈英,杨宇飞.综合医院内科不同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