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影展取经记

2014-03-19 09:57
电视指南 2014年1期
关键词:影视

早年间,辫子戏在外国比较好卖,那是因为“辫子”作为文化符号比较符合老外对于“乡土中国”的印象。但是,时代在向前发展,中国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亦在逐步提高。世界看亚太,亚太看中国。中国在输出电视剧创造海外GDP的同时,也需要输出—种全新的中国形象。影视节从来不是—个单纯的影视节目的交易博览会,它承载着贸易之外更重要的内容。

“凌晨三点,马丁内兹酒店里充溢着烟气与汗臭。钢琴演奏已经结束,服务生已经精疲力尽,酒吧里的人却迟迟不愿离去。他们必须待在大堂,至少待上一小时,最好待整个晚上,直到某些事情发生。然而,戛纳电影节已经开始四天了,什么都没发生。人们坐在不同的桌子旁,想着同一件事:遇到贵人。漂亮女人们等待着制片人到来,他会爱上她,给她在下一部电影中安排一个重要角色。一些男演员也在彼此谈笑,仿佛置身事外,目光却时不时溜向门口。有人会来。有人必须来。”

这是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的一本被翻译成42种语言的小说《孤独的赢家》。小说虽是虚构的,但这个纪录片般敏感而锐利的瞬间捕捉却是非虚构的。戛纳小镇貌似平淡的一瞬被作家提炼压缩后,变成十面埋伏的猎场。“有人会来。有人必须来。”这大概是衡量一个影视节最重要也是最微妙的一个标准。所有人都昂然翘首,期待着好运光临,命运从此扶摇直上……

其实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在面临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所以才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不惜血本地启用大牌明星助阵,互联网时代各种横空出世的标题党恰好验证了人们的浮躁,必须要用各种噱头和刺激性标签才能换来观众的一次回眸。早年问,辫子戏在外国比较好卖,那是因为“辫子”作为文化符号比较符合老外对于“乡土中国”的印象。但是,时代在向前发展,中国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亦在逐步提高。世界看亚太,亚太看中国。中国在输出电视剧创造海外GDP的同时,也需要输出一种全新的中国形象。影视节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影视节目的交易博览会,它承载着贸易之外更重要的内容。我们该如何办一个世界级的影视节?如何在影视节上向海外买家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如何在为期7天的时间内达到“有人会来。有人必须来”的瞩目效果?我们不妨去西方的影视节走一圈,负笈取经,师夷长技以制夷。

负笈的第一站就是欧洲。因为世界的三大电影节都在这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奖杯即图腾。其实,中国也是这么回事,比如金鸡、百花、金爵、金鹰、白玉兰……还有刚刚落下帷幕的四川“金熊猫”。在我看来,中国众多的影视节中,“金熊猫”的名字起得最好。一个影视节的名字就要简单、好记、并且烙着纯正的中国印记。即便是对一些缺乏地理常识、分不清亚洲各国文化差异的老外而言,也能熟练地把熊猫和中国划上等号。

“金鸡”“金鹰”“金熊猫”“金棕榈”“金狮”“金熊”……原来英雄所见略同,大家都在使用同一个概念。概念这种东西,不怕旧,就怕传播滞缓。每年的年底都是颁奖的高峰期,正好赶上“奖窝”,因为年末可是大小“盛典”撒欢的时候,什么音乐盛典、网络盛典、年度人物、精英人物、魅力人士……为什么某奖项颁的是水晶苹果,而不是常见的奖状奖杯呢?大概主办方自己也觉得师出无名,颁起来着实底气不足。还有一个年度人物奖更省钱,直接把照片嵌在玻璃框里,要多寒碜有多寒碜。与这些热闹却无内涵的奖项相比,“金鹰”和“金熊猫”简直可以标榜自己是国宝级的。但是话说回来,概念毕竟不是万金油,更不是杀手锏,因为概念这东西,你有我有谁都可以有。真正体现能耐的地方还在于如何去栽培“概念”这颗种子,使之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简言之就是说你要有独树一帜的东西把自己从芸芸众生中区别开来,一言蔽之就是要鹤立鸡群。

奥斯卡就不用说了,虽说只是美国版的金鸡百花,但它是好莱坞的年度作业,同时也是全世界电影爱好者的豪门盛宴,而之前的金球奖一直被当做奥斯卡的风向标。

戛纳电影节带着巴黎左岸的知识分子气息,一向以充满艺术气氛且不受政治左右而著名。诞生以来,它一直都是时代的风向标,立志要捍卫雄心勃勃、独特出众的项目;为草根电影人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且尊重不同品味。中国第六代导演的许多作品都曾在这里展映并获奖,他们拍摄下一部作品的资金也通常由戛纳电影节和各种电影基金会提供。

和戛纳唱反调的则是捷克的“水晶球”奖,该奖项带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拥护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在政治立场上比较偏左,其实只要看看中国在该电影节上所斩获的作品便可见一斑:《钢铁战士》《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人民的战士》《祝福》《聂耳》《良家妇女》《女儿红》。

威尼斯电影节毋庸置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节,又称为“电影大师的摇篮”。它以“新、奇、快”发掘天才导演而著称,是它成功挖掘了黑泽明、沟口健二、萨蒂亚吉特·雷伊、让·雷诺阿、劳伦斯·奥利弗、侯麦、戈达尔……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李安的《断背山》都曾问鼎“金狮奖”。

虽然同为国际A类电影节,伦敦电影节却有些人微言轻,好在它比较识趣,知道自己吸引不了一流的作品和人才,索性就评价一些在其他国际电影节上得过奖的影片,虽是“二手电影”,但凭着日精于勤的选、评、奖,伦敦电影节竟也混成了“电影节中的电影节”。

至于圣丹斯电影节就更不用说了,是全世界低成本电影爱好者的乐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布莱尔巫女》不就是因为跃过“圣丹斯”这个龙门才得以展开世界巡回吸金大法吗?

以上列举,纯属抛砖引玉,不置褒贬,仅作示范。希望能学以致用,使之拥有独一无二的标签,因为唯有这样才具有辨识度和存在的意义,才能从芸芸众生中跳出来,跳到一个崭新而杰出的高度。其实,最能体现一个影视节核心价值观的环节就是奖项的设置。除了最佳男女演员、导演、编剧等万变不离其宗的奖项之外,总还有一点别的东西!它能体现你的主旨和三观。就拿戛纳来说吧,一种关注大奖旨在介绍国际新晋影人带来的原创性和不同的作品;电影基石奖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高校;国际影评人周奖主要展出尚不为人所知的世界各地新人导演的第一部或第二部作品。三个奖项虽然参评门槛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鼓励和发现新鲜面孔。如果说“金棕榈”是承上——表扬成名才俊,那么这些花边奖项就是启下——提携新鲜血液。至于“天主教人道奖”和“同志棕榈大奖”——仅从名字便可以感知到浓得化不开的人文情怀。endprint

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制度。“制度”这个词在近两年一直被诟病。仿佛它是一个限制人身自由的牢笼。而诺斯认为“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就拿电影节的激励政策来说吧,有些电影节最大的奖励就是掌声和鲜花;有些除了掌声和鲜花之外还有一笔丰厚的奖金。毫无疑问这笔奖金是对电影人作品的一次奖赏。这笔奖金如何处置当然是获奖人的自由,但是法国敢于说不。在法国人看来,奖金是对你下一部作品的资助——正是因为你上一部的优秀才让我做出对你无条件的信任与资助。因此,在获奖者下一步作品没有具体动静之前,这笔钱暂时由政府或基金会管理。这种体制或许并不具备全球推广性,但它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范与监督,让载着电影荣誉的金币能一直流淌在电影的池塘里。

香港国际电影节不是A类,论资排辈它甚至不及上海国际电影节,但好在香港影人比较务实,从不好高骛远。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香港变成国际电影中心地之一,密切本港与世界电影工作者问的联系与交流,并使香港电影界人士及观众了解世界影坛的发展。目的是使香港的电影成为城市的名片得以在全世界发布。事实上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世界认识香港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李小龙的功夫片,而今更是要把这种传播方式发扬光大。但是香港对于电影的拨款却缺乏对应的机制。导演刘伟强就曾发出质疑,“不能仅仅给艺术片赞助,而是要多投资中型影片,令市场活跃。以前政府都有基金资助小型片或者艺术片,但聚集不到观众,成效不够大。”而陈嘉上则认为要用商业的眼光经营,不然就是浪费税收,“韩国、英国、法国都有成功例子,不过是从很生意、很商业的角度去做这件事,做得不好就浪费税收。我一直强调不要当资助是援助,如果好似援助那样就救不了市,赞成政府投资要有回报。业界也要自律,钱花了要赚回来。”

在我看来,在热钱遍布中国的今天,我们影视节的策划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平台来募集更多的资源。中国热钱那么多,策展人完全可以指点金主,帮助影人。绝大多数的影视节,奖金都是来自企业赞助。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力所能及的是就在评奖体制上做得更精致一些。

拿艾美奖来说吧,“参选作品必须在上一年的6月1日至本年5月31日期间在无线和有线电视上播出,而且必须让全美范围内至少51%的观众收看到,黄金时段是指每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2点。”“所有正在参赛的节目必须向学院缴纳一定的费用,个人参赛者需缴纳125美元,而组织参赛则缴纳450美元。”这些是不是可以直接拿来,洋为中用呢?

再说艾美奖的评奖细则。艾美奖评奖投票时采用组别划分的制度。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现有会员大约一万人。这一万多名会员按照不同的领域被分为26个功能组别,包括:动画、艺术指导、选角、舞蹈、摄影、商业、服装设计、导演、电子摄影技术、工程发展、发型设计、照明指导、标题设计、后期制作、音乐、告示、表演、画面编辑、节目编排、混音、声音编辑、特殊视觉效果、技术指导、录像、声音表演、编剧。各个会员分属自己职业特征归属的领域。初期提名的截止日期到了之后,委员会将制作一份关于所有参选节目的问卷发给各个会员。会员将回答好的问卷寄给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恩斯特和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统计。每个组别的前5位成为最终提名节目。本着宁缺勿滥的精神,部分奖项的最终提名有时会少于5名。确定了最终提名名单之后,委员会召集会员中的志愿者组成评委团(无报酬)对参选节目进行审查并确定各个组别中的最佳节目,同样的,所有评委都能对节目组别进行评选。这些志愿者通常都是本组别中公认的专家和权威。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此缜密的流程才能确保奖项的含金量。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的四川金熊猫国际电视节,我们亦请到了艾美奖的评委,但据说老爷子每部电视剧只抽样看上几集乃至十几分钟便匆忙打分,事实证明我们只是把别人的盘子拿来,却把里面的披萨换成了馅饼。

最后来点轻松的吧。凡是稍有档次的影视节,都会有一个神秘的套间。这在美剧《丑女贝蒂》中有所展现,财大气粗的时尚主编都要来这个神秘的套间寻宝。一切只因为那里面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我意思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包括咖啡机、手机、数码相机、化妆品、手表、手袋、服装、珠宝、饰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童话里,彩虹的尽头会藏着一罐金币;影视节,红地毯的尽头会有“礼品屋”等着你。

你也许会想,中国现在都节俭办会了,连红地毯都卷走了,哪有闲钱来弄一问“礼品屋”啊!事实上,这些东西和组委会没有一点关系。一切皆是商家赞助。人们被甄选到这里,随意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用付一毛钱。当然并不是说这世界上存在免费的午餐。那些被挑选的幸运儿,他们穿着A品牌的衬衫,戴着B品牌的眼镜,在家中接待重要人物。宴会到了尾声,他们会走到厨房,用一台新款的咖啡机煮咖啡。他们会用C品牌的电脑,推荐正要在市场中推广的D牌润肤膏。他们当然知道这么热情推荐会正中商家的下怀,但是这种做法让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产品还没送到专卖店就提前专供他们使用了。他们还会戴着E品牌的饰品去游泳池,系着F品牌的腰带拍照片发微博。所有产品都没有投放市场,但是在上市之前,已经在名人圈做了充分的宣传,不仅因为明星们喜欢,更因为别人没有途径使用。上市后,那些领月薪的品牌控就会花掉所有的钱来买这些产品。一切再简单不过。制造商只在一些样品上投钱,那些被甄选出来的人便成了活动的海报。

中国许多的影视节,都喜欢胸有成足地说自己要与国际接轨。事实上,往往一些花边细节最能说明问题。至少我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内影视节上看到过礼品屋。当然了,“礼品屋”肯定不是金熊猫要学习的首选,但它就像是麦当劳或是LV的旗舰店,只有当你具备一定资质之后,它们才会屁颠屁颠地来报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探讨如何增强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A Brief Overview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影视
2016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一大波影视咖表情包袭来!
浙江成立国内首家影视版权调解委员会
影视对白《去日留痕》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