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月兰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题;改编;教学内容;实物演
示;模拟情境;画简易图;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85—01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很多教师恰恰因为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
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进行适当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例如,学完“百分数”后,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块6000平方米的果园,桃树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桃树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学时,教师出示事先收集好让学生统计的资料:自己家的总面积、自己房间的面积、客厅的面积以及爸爸妈妈卧室的面积,让学生自己编题。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不少分数应用题。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演示
在应用题中,经常会出现小兔、小羊、小熊猫等各种动物,还有红花、黄花、苹果、梨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在讲题和练习中,教师可把这些简单的实物做成教具或学具,根据条件演示给学生看,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增强了理解能力,获得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
二、模拟情境
有些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比较隐蔽,需要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模拟情境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好方法。如,“小红是二一班的班长,他带领班中的4位同学到地里收南瓜,一共收了20个,平均每人收了几个?”很多学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一看到4位同学和20个南瓜,马上列出算式:20除以4,显然这是错误的。如果把当时的情境模拟出来,学生马上就明白:实际上是把20平均分成5份,立刻明白了应该怎样列式。
三、画简易图
简易图是指用简单的粗线条,大致描出事情的轮廓。没有图画那么工整,只要求解题者自己能看懂,能简单描述题目的意思,这对理解题意有很大的帮助。“乘法应用题”与“加法应用题”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画简易图帮助理解题意。例如,第三册有一道比较题:1.有2行桌子,每行4张,一共多少张?2.有2行桌子,一行4张,另一行5张,一共有多少张?这两道题,题目非常类似,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许多学生把题意理解错了。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条件画出简易图以后,题意就非常明显了。
第一题求2个4相加是多少?第二题求4与5的和是多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应用题的情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使学生从接触应用题的第一天起就能拉近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教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时,可出现1.用打字机打字,10秒可以打字30个;2.某工厂2个月生产机器40台;3.抽水机5小时抽水700吨……这些都是具体的实际事件,教师引导学生列表,并进行板书,以便于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事件中看到它们数量上共有的特点。如30个、40台、700吨是不同的数,但在数学事件中它们都是“工作总量”,10秒、2个月、5小时它们都是“工作时间”,而30÷10、40÷20、700÷5所得的商,都分别表明各自的“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把生活的实际事件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新知:单位时间所做的工作量叫作“工作效率”,用数学语言表述则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总之,应用题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实际环境,使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题;改编;教学内容;实物演
示;模拟情境;画简易图;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85—01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很多教师恰恰因为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
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进行适当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例如,学完“百分数”后,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块6000平方米的果园,桃树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桃树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学时,教师出示事先收集好让学生统计的资料:自己家的总面积、自己房间的面积、客厅的面积以及爸爸妈妈卧室的面积,让学生自己编题。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不少分数应用题。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演示
在应用题中,经常会出现小兔、小羊、小熊猫等各种动物,还有红花、黄花、苹果、梨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在讲题和练习中,教师可把这些简单的实物做成教具或学具,根据条件演示给学生看,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增强了理解能力,获得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
二、模拟情境
有些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比较隐蔽,需要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模拟情境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好方法。如,“小红是二一班的班长,他带领班中的4位同学到地里收南瓜,一共收了20个,平均每人收了几个?”很多学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一看到4位同学和20个南瓜,马上列出算式:20除以4,显然这是错误的。如果把当时的情境模拟出来,学生马上就明白:实际上是把20平均分成5份,立刻明白了应该怎样列式。
三、画简易图
简易图是指用简单的粗线条,大致描出事情的轮廓。没有图画那么工整,只要求解题者自己能看懂,能简单描述题目的意思,这对理解题意有很大的帮助。“乘法应用题”与“加法应用题”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画简易图帮助理解题意。例如,第三册有一道比较题:1.有2行桌子,每行4张,一共多少张?2.有2行桌子,一行4张,另一行5张,一共有多少张?这两道题,题目非常类似,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许多学生把题意理解错了。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条件画出简易图以后,题意就非常明显了。
第一题求2个4相加是多少?第二题求4与5的和是多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应用题的情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使学生从接触应用题的第一天起就能拉近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教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时,可出现1.用打字机打字,10秒可以打字30个;2.某工厂2个月生产机器40台;3.抽水机5小时抽水700吨……这些都是具体的实际事件,教师引导学生列表,并进行板书,以便于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事件中看到它们数量上共有的特点。如30个、40台、700吨是不同的数,但在数学事件中它们都是“工作总量”,10秒、2个月、5小时它们都是“工作时间”,而30÷10、40÷20、700÷5所得的商,都分别表明各自的“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把生活的实际事件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新知:单位时间所做的工作量叫作“工作效率”,用数学语言表述则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总之,应用题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实际环境,使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题;改编;教学内容;实物演
示;模拟情境;画简易图;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85—01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很多教师恰恰因为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
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进行适当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例如,学完“百分数”后,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块6000平方米的果园,桃树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桃树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学时,教师出示事先收集好让学生统计的资料:自己家的总面积、自己房间的面积、客厅的面积以及爸爸妈妈卧室的面积,让学生自己编题。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不少分数应用题。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演示
在应用题中,经常会出现小兔、小羊、小熊猫等各种动物,还有红花、黄花、苹果、梨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在讲题和练习中,教师可把这些简单的实物做成教具或学具,根据条件演示给学生看,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增强了理解能力,获得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
二、模拟情境
有些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比较隐蔽,需要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模拟情境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好方法。如,“小红是二一班的班长,他带领班中的4位同学到地里收南瓜,一共收了20个,平均每人收了几个?”很多学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一看到4位同学和20个南瓜,马上列出算式:20除以4,显然这是错误的。如果把当时的情境模拟出来,学生马上就明白:实际上是把20平均分成5份,立刻明白了应该怎样列式。
三、画简易图
简易图是指用简单的粗线条,大致描出事情的轮廓。没有图画那么工整,只要求解题者自己能看懂,能简单描述题目的意思,这对理解题意有很大的帮助。“乘法应用题”与“加法应用题”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画简易图帮助理解题意。例如,第三册有一道比较题:1.有2行桌子,每行4张,一共多少张?2.有2行桌子,一行4张,另一行5张,一共有多少张?这两道题,题目非常类似,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许多学生把题意理解错了。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条件画出简易图以后,题意就非常明显了。
第一题求2个4相加是多少?第二题求4与5的和是多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应用题的情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使学生从接触应用题的第一天起就能拉近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教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时,可出现1.用打字机打字,10秒可以打字30个;2.某工厂2个月生产机器40台;3.抽水机5小时抽水700吨……这些都是具体的实际事件,教师引导学生列表,并进行板书,以便于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事件中看到它们数量上共有的特点。如30个、40台、700吨是不同的数,但在数学事件中它们都是“工作总量”,10秒、2个月、5小时它们都是“工作时间”,而30÷10、40÷20、700÷5所得的商,都分别表明各自的“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把生活的实际事件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新知:单位时间所做的工作量叫作“工作效率”,用数学语言表述则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总之,应用题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实际环境,使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编辑:谢颖丽endprint